第154章 该论功行赏了
不空军的钓鱼佬2025-10-18 13:102,027

这个寒冷的夜里,两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

可宁远心里却走神了。

不知道家里现在冷不冷?

她有没有显怀?

会不会反胃?

想着想着,心里一阵发酸。

她在家里挺着肚子替我扛着一切,

我却在这儿和别的女人……

唉,别想了。

晚上,刘向红留了下来。

在这孤寂的日子里,两个人靠在一起,总比一个人睡冷被窝强。

他们早就不是外人,也没什么可扭捏的。

况且宁远也憋了一个多月。

那一晚,差点把刘向红累趴下。

虽说没有耕不坏的地,只有累死的牛,

可宁远真就跟牛一样,压不垮,歇不倒。

他的体力越来越离谱。

就拿那天开战车来说,车在五十度的陡坡上溜下来,连石头都被压碎了。

可他硬是用双手顶住,愣是没让它滑下去。

当时连陈工都看傻了,还是宁远提醒他,才反应过来塞石头卡住轮子。

刘向红天没亮就踉踉跄跄地走了。

她怕被人撞见。

宁远倒不在乎。

他在这儿是出名,可平时根本不和邻居来往。

等抗大学完,他回二战区打仗,谁还认识谁?

清晨,宁远迎着第一缕阳光爬起来。

这儿地势高,太阳一冒头,光线就照进了屋。

他在屋里简单锻炼:

一千个俯卧撑,一千个仰卧起坐,

一千次深蹲,一千次高抬腿。

活动完筋骨,浑身舒坦。

这时,刘向红又来了,带来了早饭:

馒头、小米粥、咸菜,居然还有两个煮鸡蛋。

看见宁远光着膀子在练,她笑了。

他肌肉不算壮,但那身板,结实得像铁打的。

这力气,她可是亲身体会过的。

她问:“现在不怕被人看见了?”

“白天嘛,看见就看见,没啥。”

“鸡蛋你留着吃,这东西定量发,想买都买不到。”

“你吃吧,别亏了身体。”

这话一出,宁远心里突然不太舒服。你连昨晚求我时说的话都忘光了吧!

宁远从背包里掏出两根裹在一起的银元,塞到刘向红手里。这两块大洋,是他整整一百个月的工钱。

“拿着吧,这些钱够咱俩吃饭了。你那点工资,怕是连一顿像样的菜都买不了。想吃啥就买点啥,别总省着。”

刘向红也没推辞。昨天一块腊肉就花掉了她十天的收入。要是没这钱,她真养不活宁远。

两人正吃着早饭,外头集市已经热闹起来,人声喧哗。

而此时,会议室里,会议已经开了一整夜。

屋里烟雾缭绕,每个人面前的茶杯都续了不知多少回水,茶叶早泡得没了味道。

虽然熬了一宿,但谁脸上都没露出半点困意。

因为——铜矿找到了!

每个人的神情里都透着激动和希望。

昨夜,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已经开进铜矿山脚下,开始扎营,还在周边设置了关卡,封锁了所有进出道路。

这片区域,从此将成为八路军最重要的秘密基地之一。

初期必须低调行事。要是让鬼子知道八路军挖到了铜矿,肯定立刻调集大批兵力,疯狂进攻这里。

战争打了这么多年,鬼子对八路军一直心存忌惮。

只是这几年,八路军主力被几次大规模扫荡打压,活动范围缩得极小。鬼子这才把更多兵力派往国统区,向华南、西南推进。

可一旦知道八路军有了铜矿,很可能会从别的战区抽调几个师团,直扑宝塔山总部,发起全面围剿。

秘密才能成事!

在没实力跟鬼子正面硬拼之前,这处铜矿必须悄悄开采,绝不能泄露半点风声。

这是昨晚定下的铁令。

更让所有人振奋的是,杨部长还带来了另一个惊人的消息:

发电站即将开建,兵工厂也要全面升级,产量很可能在短时间内翻好几倍。

这个消息,重要性不亚于发现铜矿。

毕竟,光有资源,生产不上来,和没资源没区别。

但现在,资源有了,产能也要跟上,这才是真正的转折点。

所以,不只是铜矿,连发电站和冲压机的消息,也都被列为最高机密,严禁外传。

兵工厂周边,已经派了一个加强团驻守。

进出人员,必须通过两道口令核验,才能放行。

几位首长在敲定这两件事后,又讨论起八路军今后的发展方向。

现在部队已从最初的三万人,壮大到了三十万。

以前穷,装备差,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在山里打游击。

但现在不同了。金矿、银矿陆续到手,兵工厂也在升级,武器供应跟得上了。

再过些日子,主力部队还能陆续配发新研制的AK突击步枪。

这种枪的威力,大家都见识过。

一旦全军装备起来,八路军就有底气,跟鬼子在正面战场上真刀真枪地干一场。

是时候拿下几座城市,作为长期发展的据点了!

这是昨晚争论最久的话题。

有人主张继续坚持老路线,有人觉得该大胆走出大山。

最后,大家达成一致:

先选几个战场试点,有计划地占领城市,看效果,总结经验,再决定下一步怎么走。

这时有人提起,彭老总正好在二战区搞到了一些县城的城防火力图。

其实谁心里都清楚,论人力、经济、发展条件,城市永远是首选。

当初进山打游击,是因为太弱,被迫无奈。

当然,就算占了城市,山区根据地也得同步建设。那才是八路军的根基。

万一将来局势不利,还能退守山林,保存力量。

靠战略纵深换取发展空间。

一场会开得人人情绪高涨。

最后,有人提议:该论功行赏了。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沉默。

因为——所有功劳,几乎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从发现金矿,到如今找到铜矿、建发电站、发明冲压机。

甚至连二战区那些城防图,也都是他拿出来的。

光是铜矿、发电站、冲压机这三项,每一项都够评一次特等功。

哪怕只给三次特等功,也显得太轻了。

要知道,每一项成果,都直接提升了全军的战斗力。

这不是拿下一座城、赢了一场仗那么简单。

这是整个八路军实力的飞跃。

继续阅读:第155章 史上最年轻的将星!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抗战:让你带民兵,你在樱花种蘑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