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刚才也说了,太子殿下这么多年为了大平,战功赫赫,有了他,敌国才不敢来犯,如今他顺利成了太子,也只有京都最优秀的姑娘才配得上他,放眼整个京都,还有一个人,比我妹妹更优秀吗?”
沈锦尧若说自己是京都第二,还有哪个人敢做这个第一。
“诸位以为,我说的对不对?我乔家的女儿,难不成还不配做这个太子妃?我乔家为了镇守大平,牺牲了多少人,为了保京都太平,又付出了多少,为了朝廷局势稳定,乔家做了多少的努力,我妹妹被人成为京都第一才女,难不成是空架子吗?百花宴,五国盛宴,一桩桩一件件还不足以证明,我妹妹的能力吗?”
沈锦尧做太子妃,不会完全成为洛宸临的附庸,她会成为洛宸临强有力的助手,后盾,又有乔家的帮助,他们两个想要开疆扩土,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我就把话放在这里,京都最配得上太子的,就是我妹妹,倘若是别人做了这个太子妃,我乔家不会对太子心悦诚服,毕竟别的女人,没有我妹妹这么优秀,万一太子真的被美色蛊惑,误了江山大事呢。”
孰重孰轻,大臣们自然听得出来,如果大平没有了乔家,肯定没办法抵御外敌,所有人心明镜似的,现在他们需要做一个决定,是选择继续阻止洛宸临和沈锦尧的结合,还是选择成全他们,再洛宸临登上皇位之后再想办法,显而易见,他们只能选择成全洛宸临和沈锦尧。
终于有人出来缓解气氛,也顺着乔忆的话说了:“乔少爷话说的有理,京都最好的姑娘,的确就是沈小姐,沈小姐和太子殿下,也是般配的很,郎才女貌,定然是我大平最好的太子妃人选,陛下,请陛下为太子和沈小姐赐婚吧。”
只要太子妃定下来,以后太子纳妾,还不是他们随便找一个理由的事。
皇帝露出满意的表情,当即为洛宸临和沈锦尧赐了婚,洛宸临领旨谢恩后,却没有回到自己的位置,而是面向所有大臣,给了乔忆一个安心的眼神。
“多年不回京都,恐怕诸位也不太了解我这个人,今天既然我已经坐上了太子位,有些话,还是得放在前面,我最痛恨的就是宠妾灭妻,夫妻离心,所以我这一生,只会有一个妻子,永不纳妾,乔家的规矩就是男子永不纳妾,我觉得我能够做到,日后所有人胆敢来挑战我的底线,就不要怪我不顾念君臣之情了。”
他说过了,不会辜负沈锦尧,就一定要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明自己的态度,要让沈锦尧能够清晰的感觉到他的爱意。
“我不是一个很好说话的人,也很讨厌吵闹,如果各位真的觉得接受不了,现在就可以摘去头顶的帽子,不再为朝廷办事,想要越俎代庖的管到我的头上,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能得到沈锦尧,已经是很幸福的事了,洛宸临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么好的人,但是羌沅希望的样子,他都会做到。
“今后,我说什么做什么,不会过问你们的意见,毕竟这许多年,是我和乔家一直在支撑着大平的江山,不是你们,我比你们更清楚应该怎么解决大平遇到的问题,也比你们更知道,拳头代表一切。”
大平的强大,是他一刀一枪打出来的,所以他当然不让,也不会跟大臣们过多的废话。
等他继位,朝廷就会经历一次大洗牌,将真正为了江山社稷付出的的人提拔上来,那些个只顾着个人利益的人,就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了。
大臣们个个脸色不好看,知道洛宸临不好惹,所以在他是世子的时候,就很少有人敢正面对上他,如今成了太子了,很显然更不好对付了,若是再让他和乔家联络起来,强强联手,大平哪里还有他们说话的地方。
“太子殿下……”有人想要反驳洛宸临,可一对上洛宸临凌厉的眼神,就又一次的畏惧了。
这个人,如果一直坐在太子位上,他们永无出头之日。
既然太子妃已成定局,太子的地位也不能撼动,不如他们从新选择战队,帮助皇子篡位,到了那个时候,他们还是高高在上的朝臣,还能够彻底的瓦解乔家,何乐而不为。
反正洛宸临和洛雪银,亦或是乔忆,不可能给他们好日子过,既然这样,还不如他们把这不臣之心搬到明面上来,或许真的赌对了,还能得到未来皇帝的认可,从此一飞冲天呢。
想到这里,大臣们也就不多说了,附和着洛宸临的话,个个摆着虚伪的脸。
现在让你们得意一段时间,等你从太子位上被人拉下来了,看你还怎么嚣张。
皇帝很满意朝臣的反应,高局上位哈哈大笑两声,赏赐了沈锦尧许多金银细软,又吩咐了太子府邸的修葺,大臣们这一次没有表达不同意见,反正洛宸临也得意不了多长时间,现在越享受,今后失败了就越痛苦。
“至于北国边关布列大军这件事,太子已经和朕商量过,北国没有那个胆子,他们现在这么大的阵仗,也只是受了东莱和西津的撺掇,想要骗大平出兵,等到大平的兵力落败,东西两国就可以大张旗鼓的进军,从而对我国局势造成不利,现在这种情况,我们只需要按兵不动,等到北国坚持不下去了,自动撤军,只不过,边关还是需要几个有勇有谋的将领前去。”
皇帝扫视一周,选了三个武将出来:“尔等三人,分别前往三关,镇守边关,等到北国退兵,方可以退回京都,期间不得贸然出兵,即日出发前往边关吧。”
反正只是去边关住上一段时间,又不是上战场,武将对于这个差事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他们的性命还有保障,所以这一次,他们倒是没有拒绝皇帝的命令,都是恭敬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