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里微微笑笑,返身回到办公桌后坐了下来,加急处理莫正文带来的好消息--在FN与CN的合作公告发布后,莫正文的私募帐户已经收到数千例意向咨询信息。
同时也有十几家具有私募资格的投资机构,拟与如里建议联合投资的合作关系,希望有机会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
民间资本与GB银行这种大型金融机构比起来,对市场的敏感度要好得多。
所以GB想跟又不跟,但民间资本则在认为可以跟的时候,大量资本则会一拥而上。
*
“我的意见是做一级资金管理,其实帐户多和少,管理方式都是一样的。但面对分散的个人资金,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投资渠道,所以撤资的风险更小。同时个人的金融知识缺乏,我们在管理过程中的沟通成本更低。”
莫正文在乔里的专访结束后,便来到她的办公室,对目前接到的所有投资意向者的信息做了个分布分析。
“这与我们期初设定私募与银行贷款相结合的多渠道融资的本意是吻合的。一个人撤资、和一个机构撤资,这种影响的不同,不言而喻。”
“但是我们目前只做新能源汽车项目,所以持续募款的能力不足。在没有新项目的条件下,如果其中个人投资者撤资,我们再去找新的散户补充,工作量是巨大的。”乔里想了想说道:“但是如果成熟投资团队,则更好做替补计划。”
“在项目日趋成熟后,大型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应该会增加,替补计划可以从这个方向来考虑。”莫正文分析说道。
“金融机构和个体投资人对资金的流转率是有要求的,而民间投资企业则能做盘面内的流动控盘,所以在退出机制上,能更好把控。”乔里不同意莫正文的观点。
“民间投资机构确实有优于个体投资人的资金聚拢能力,也有优于金融机构的资金固本性。这样,我们还是做组合吧。金融机构、民间投资机构、个体投资人,渠道多样,有任何变化,我们都有足够的缓冲时间来补救。除国行的投入资金确定之外,其它渠道的吸纳比例,我再计算一下。”
莫正文低头在纸上又演算一番后,认为还是如乔里最初提出的设想那样,多样化融资渠道更安全。
因为现在有意向介入的机构和个人虽然多,但如里的特殊性在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除氢能源汽车之外的新项目投资,所以整个公司无法形成资金池,以供资金危机时使用。
而在专访的热度过后,氢能源汽车项目的量产周期拉长,投资热点就会下去,那时候若有资本要撤资,即便有法律约束,对于如里来说,仍然还是会有资金紧缺的风险。而因为没有热点、没有新项目,如里的融资能力就会不足。
所以在期初做资金池的时候,渠道多样性、资金的稳定性,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最后的组合方式和比例,你决定就行。”乔里微微笑笑,点头说道。
“我决定……好的。虽然我有点儿惶恐。”莫正文笑着站了起来。
“这方面你比我专业。”乔里微微笑笑,起身将他送到办公室门口后,这才有时间去关注GB是否有受到冲击。
*
“在苏市有70年历史的GB银行,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所有门店被前来取现的储户砸掉。”
“GB到底怎么啦?”
“直击GB营业所:拖拉办事、激怒储户、言必报警、暴力关门--一场因无法兑付而自导自演的暴力闹剧。”
……
网上的消息太快了,民间的、官方的、大V的,来不及判断就发现场。而在资本的游戏里,普通储户都是弱势群体,所以无论是大v立场还是评论风向,全都偏向储户、大肆声讨GB。
“Dan,我是Jocye,GB的事情可以跟进了。”乔里在看完大众舆论风向后,当即给戴维打去电话。
“Jocye,苏总在我这里,他很担心你。”电话那边,戴维轻笑着说道。
“他们这次不死,我们后患无穷。所以有点儿风险也是值得的,但苏锦辰对金融业的规则不是那么了解,你不用和他说得太仔细。”乔里沉声说道。
“Ok,懂了。”戴维哈哈一笑,便即挂了电话。
乔里有些后悔刚才和苏锦辰提到监管部门的事,真是人不能忘形,她到底还是是不够稳重。
也不知道戴维会怎么和苏锦辰说,他虽然没有实操经验,却是正儿八经的金融科班生,并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但现在也顾不了这许多,她这边最重要的是继续推进几家氢能源汽车公司的并购进程,戴维则到了对GB现象做收关评论的时候。
*
在网上舆论不停的发酵的时候,杜修娟正在国行资管部,请求国行出手援助GB,但国行资管部长在看过GB全年的营业资料之后,直接拒绝了她。
“GB的问题,不是从信用评级下调才开始的,而是从管理人员出事开始的。”
“他一个人进去,兜住了GB所有的问题,但这并不代表这些问题,会随着他进去而消失。”
“你们经不起查,但又总是跑到监管部门的眼皮底下跳舞,即便是为了维稳保民,国行这次也不能出手帮你。”
“或者诚实的公布GB的现状,诚实的面对储户和投资人,才是GB现在应该做的。”
“你知道GB为什么脆弱得能被几篇文章攻击倒吗?因为你们不真诚,而对方则利用了你们的这种不真诚,以虚度实、放大后果,你们一直在慌张的掩盖,而从没想过诚实的面对。”
“看来你的对手很了解你,而你并不了解他们。”
这是国行资管部长的原话。
“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杜修娟不死心的问道。
“不好意思,我有个跨国会议要开始了。”国行资管部长微微颔首,做了个请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