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梁晋国策
竹九幽2021-08-05 10:142,209

  见那兵士递回银子,玄真子稽首不接,“福生无量天尊,这整日守城,难免辛劳,些许银钱,就留与几位上差买些酒水解乏吧!”

  “这……”

  听得玄真子如此言语,兵士心中大慰,还要再递,见老道二度摆手拒绝,对方这才将自己手中那剩余的些许银钱,给尽数收了起来。

  将银钱收入怀中之后,那兵士似乎觉得有些不妥,略一斟酌,他便又将方才那剩余银钱中的十来个铜板掏了出来,随后尽数塞入到吴瞳手中。

  “道长,俺不是什么上差,俺就一个穷当兵的,过门钱已经收过了,您进城去吧!”将铜板塞给吴瞳之后,那年轻兵士如此言道。

  见守门兵士抬手作请势,玄真子稽首还礼。

  还过礼后,老道也不再多言,带着吴瞳便入城了。

  “师父,您怎么还对他们那么客气啊?”行出数丈,吴瞳终于还是忍不住的开了口。

  “哦?”玄真子闻言驻足,“为何不该对他们那般客气?”

  “他们,他们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恶吏。”

  吴瞳万没料到玄真子会突然有此反问,故而他的心中,亦是陡然生出了一种无言以对的感觉,以至于连说话,都不太利索了。

  “哦?恶吏?何以见得?”玄真子闻言,再度开口反问。

  “方才,方才那两个大叔不是说了么?以前这永安县,只收一两银子的过门钱,但现在却要收三两,这样压榨老百姓,不是恶吏,是什么?”吴瞳理直气壮的回答道。

  “臭小子,你既已入得道门,便是道门中人,行事需明辨阴阳,不该再以那些普通人的世俗眼光去看待问题。”见吴瞳答的很是理直气壮,玄真子不由得出言教训。

  “半个!”见老道如此,吴瞳也生气了,说完两个字后,他便扭过头去,故意不看玄真子。

  “你说什么?”

  “我说我只是半个道士。”

  吴瞳此言一出,玄真子不禁哑然,半晌之后,老道方才抬手拍了拍少年的肩膀。

  “瞳儿,身为道士,你要学会客观的去考虑问题,切不可让主观思想,过分影响到你对事情的判断能力。如若不然,道士与那普通人,又有何种区别?”

  稍微规整了一下思路之后,玄真子继续言道:“你觉得这些兵士是恶吏,不过是因为在此之前,你曾听到过城门口那两个中年男子的不满言语。但在为师看来,事实却并非如此!”

  见吴瞳面露不解,玄真子继续解释,“他们二人能有那番言论,说白了,还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在看待问题,他们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故而才会对这些兵士和永安县的县令产生不满。”

  “但你有没有想过?”玄真子话锋一转,“他们所说的,以往只收一两银子的过门钱,实际上那一两银子,才是你口中所言的恶吏欺压百姓之举。你且好生想想,你何曾见到过在城门口放置个竹筐,然后光明正大收取过门钱的行径?”

  “而且观之刚刚那名晋国兵士的言行,你还认为这是他们私下里收取的过门钱吗?结合之前的种种,不难看出,这三两银子的过门钱,的确便是晋国新法。至于原因为何,为师大概也能猜到。”

  听玄真子这么一说,联系之前那晋国兵士谨小慎微的种种言行,好似的确跟以往所见到的,那些仗势欺人的恶吏,有着很大的差别。

  一念及此,吴瞳不禁又开始好奇起晋国为什么要颁布这样的法令来,“那师父,您倒是给我说说,这原因为何?”

  见吴瞳已然开悟,玄真子便又开始卖关子了,“你看这永安县内的情形,与那清平县相比,如何?”

  言道此处,吴瞳方才依言把注意力转到这县城之中。

  二人虽只是刚刚入城,此刻尚在城门口处站着。

  但放眼望去,城中尽管不甚繁华,不过比之那清平县城,却是好出太多。

  仅仅相隔百里,可用“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来形容,亦是毫不为过。

  “这永安县好出太多了。”吴瞳如实言道。

  “永安县与清平县相隔不远,但差别却如此之大,这势必会引得清平县人大量东入。”

  “有人入境不是挺好的吗?”吴瞳闻言更加不解,“圣贤书上就有明言,一个国家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口数量的多寡。”

  “的确如此,”对于这个言论,玄真子并未出言反驳,“但你可曾想过,当农人无地可耕,商人无本牟利的时候,他们,又会做些什么?倘若一味的来者不拒,恐怕这永安县,早就已经乱了套。”

  玄真子并没有将事情的因果说透,目的,便是为了给徒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

  而吴瞳亦不蠢笨,自然第一时间便想通了这个问题。

  的确,边陲小城的承受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如果盲目放任难民大量入城,他们到得此处之后,既无地可耕,又无本经商,如此一来,他们便只能出卖自己廉价的劳动力。

  但这样做,势必会严重影响到本地务工者的生存,进而激化两地人民的内在矛盾。

  倘若此时再有好事者于幕后推波助澜,可以想象,不久后的将来,这永安县,必将一片混乱。

  而为这混乱付出代价的,只能是那些世代居住于此的原住民。

  作为晋国最西边的边陲重镇,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永安县便是晋国的西大门。

  晋国不同于梁国,梁国面对入侵时,多采取诱敌深入的打法。

  而正是由于此种策略,故而梁国的边陲小镇,大多是空门大开。

  这样的好处是,入侵者好不容易打下了城池,但却没办法固守,一旦出现粮草不济,或是兵士调动的情况,就很容易被梁国乘机反攻,进而收回失地。

  而坏处便是,对于这些地区,梁国亦是没办法很好的进行控制和管理。

  毕竟,边境流民常年饱受战争之苦,见多了生杀予夺、朝令夕改,早就已经将那“法令”二字,视于无物了。

  如若不然,又怎么会出现如清平县那般,杀人食人之事呢?

  晋国国力远胜梁国,面对侵略,晋国多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的策略。

  边境各城遥相呼应,一城被侵,其他各路兵马便会立刻前往驰援,合兵歼敌。

  如此,晋国边城便多是城高墙厚,易守难攻。

  当然,这样的策略,也自然有其局限性。

  无法固守打下的疆域,便是个极难解决的问题。

  纵观两国国策,不难发现,梁国的诱敌深入,正是为了应对晋国的高城厚土。

继续阅读:第十七章:明辨阴阳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无极仙修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