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馆的服务生看到一个满身湿露露的游客走进宾馆,以为发生了什么事,一名服务男生拦住了阿树,对他问清楚情况后,才让他离去。
阿树洗澡后,用毛巾搓了搓自己的头发,顺手打到电视,看看这里的异国风光有那些好去的地方。忽然到了广告播出的时间,瞬间出现一段画面来,阿树几乎不敢相信,我怎么在这画面上了,记得救人的时候,好像旁边没有什么行人拍摄啊?他仔细地看了一会,屏幕上还出现一位记者和小孩的家属在一起聊天的画面,他告诉人们,帮他找一找那个好心人,要报答他。
阿树没想到自己救他人一命,却上了电视,引起争议。而那些孩子的家属也一直在苦苦寻找自己,报答恩人。我不张扬,有谁能知道我的事情,我也不在乎这个争议?
阿树哼着小曲,准备出门。他换上一套深蓝色的西装,浅色的衬衫作打底,一身饱满的笑容,风度翩翩,风华正茂,气质非凡。他大步流星的走出宾馆,客厅一测偏僻休息地方,免费提供咖啡。
阿树来到那里找个位置坐了下来,四处扫视了一番,自己哪像是来此度蜜月的呢,分明是来旅游风光的游客。
一名女士向他投来目光和问候,阿树热情还礼,两人相互聊了起来。阿树对她微笑,没有说自己是哪儿的人,让她来猜猜看。
她仿佛想起了一个人来,和眼前这位先生有点相似,但不敢肯定是他。她没有忘记那个人喜欢幽默说话,连走路的动作都很像。但他没有用中国话,而是用外语和自己聊的,此人的外语如此流利。
那位女士望着阿树离去的背影,顿然想起了什么?一时又说不上来。也许长相的人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很正常的,不会是他吧,我怎么又认不出来了,难道是自己的错觉,在这小小的地方碰上他了。要是那样的话,这世界也太渺小了,让我们在此邂逅相遇。
阿树在宾馆门口停留下来,对周围环境悄然无声的观察了一会,街道上到处都是摩托车的机器隆隆声响,几乎没有平静。
当那位女士追出门口时,阿树人影已经消失了。
其实,阿树也不知道这人是谁,而那位女生只是对阿树产生一种怀疑,并没有证实他是谁?往往邂逅相遇只是瞬间擦肩而过,只是你没有感觉到缘分而已。
忽然,有人说那位先生好像是电视上的那个人。阿树感到有人扯了自己的衣服,低头一看,是个女孩,她叫阿树别吭声,轻轻弯腰低头跟着她走。当来到偏僻的一个地方时,阿树不明白这女孩为的是什么,叫阿树跟上她离开刚才那个鬼地方。
两人停了下来,阿树对她道谢,女孩要他给小费。阿树摇了摇头说:“怎么,你就为我脱身而想报答给你小费?”
“是啊,这也是一种娱乐收入。我不帮你,你能逃脱别人的吐味飞扬跋扈,我替你着想呢,当然要收些小费了,我看在咱们都是同一个国家的人,就随便打点,也算是一种心意吧!”
“噢,咱们是同一国家的人,你就如此对待自己的朋友,什么小费不小费的?做好事是应该的,你这样做与自己的良心过得去吗?”
“怎么,教训我来了,在我们这里还行,每人都各有其所的爱好。”
“爱好,天哪?”
“原来你就是个吝啬鬼啊,给点小费,也不至于这样说我的良心吧!”
“好了,不和你聊了,我要去找我的朋友了,你忙你的活去吧!”
“聊一聊再走嘛!”
阿树大步流星的往前走开了,懒得理这小孩子。
广场还是那样的热闹,大多数是越南本地人,少有零星的外地人穿梭,因为在这时候,可能大多数人都喜欢找个地方安歇,或是在欣赏越南的风情小吃了。只是那些顾家的人们,或是做生意,骑着摩托车穿梭过大街小巷赶回家。
两个陌生的男人来到余暇的旁边,正想对余暇图谋不轨。
母亲对他们怒目不语。
阿树大步向前走去,声色俱厉地说:“嘿嘿,对妇人尊重点,别想打她的主意,想抱女人回家找你妈去?”
两人转身对阿树打量一番,惊恐万状的问道:“你哪来的小子,多管闲事!”
阿树知道这种人是地痞小混混,出来想找点刺激,勾搭女人。阿树对他们直接说道:“我就是你们的克星,别惹我,请赶快走开!”
两人听到说是他们的克星,觉得不好惹火烧身,只有退却走开了,他们转身离去还拧头回来看阿树一眼。因为他们看到阿树这么高大,又说本地语音,不敢对这号人惹事,对自己不利。
阿树牵着余暇的手,说:“不好意思,我来晚了,你们都想吃点什么呢?”阿树对母亲和妻子解释。
余暇对阿树担心,反而是阿树对她担心安危,幸好是自己及时出现。阿树指指那边说,要不到那儿去看看,那边有好多小吃的,也许在那儿碰上她们。
果然不出所料,她们都在这里,她们看到了阿树和新娘,还有他的母亲,都围绕过来,要阿树做东埋单。
大家坐在了一起,又开始聊天议论起来了。陈莉问阿树,说:“刚才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一个人,好像是你?”
“我,我怎么会在电视上了呢,这里是越南的国土,又不是在中国,再说,我有那么出名吗,怎能会在电视上出现?看错人了吧!”
余暇听她们这样说,觉得阿树不可能在电视上,他和自己没有分开,一直在一块,怎能会上电视了呢?但陈莉说那人在救人的过程,全部拍摄了下来,在电视上播放了出来,还有小孩的家属和记者的对话,叫人们留意帮找一找那个好心人,向他报答恩情和谢意。
余暇知道阿树刚才救过人,没见过有什么人对他拍摄啊?也许是某个人无意之中拍摄到的画面吧,阿树不想把此事扩大张扬,叫大家议论到此,换上其他话题。大家对越南的风味小吃,大开眼界,但又觉得有点不爱讲卫生似的,大庭广众之下,你来我往,行人也在小摊旁穿梭而过,也许是越南处于热带,气候炎热,细菌,病菌滋生的原因,尤其是这里的苍蝇满天飞。越南最名的小吃有河内的螺蛳粉,越南传统糕点--绿豆糕,粽子,鸡肉汤粉。说起鱼露用作蘸料,余暇最知道它的风味,尤其是放点新鲜柠檬佐料,蘸鸡肉,鸭子,挺有一番风味的。
阿阮给大家讲了这些风味吃法,大家口水欲流,撩人食欲。你们到了河内那里就会有所感应了,不如亲身体验下这里的生活吧,每个城市都有各其的风味品牌,他们这种风味吃法也是不一样的!
大家为此议论纷纷,都想尝试一番。
阿阮给大家点起鸡肉粉来,每人来一碗,小摊一般没什么师傅的,自己就是厨师。大家看到其刀法,切菜非常细腻,不论是肉,还是蔬菜,如细成丝,不粘不连。但这些还不如河内正宗一点。
师傅问起谁要新鲜柠檬做配料时,大家都傻眼了,吃粉也要新鲜柠檬汁的吗?师傅把几个小柠檬成片状放在小碟子上。大家都好奇的看,细细地拿着来闻,又试轻轻的挤液汁到碗里,几滴柠檬汁落人碗中,搅拌均匀。原先滚烫鲜美的鸡粉,又添了一缕清香,吃起来更加爽口,大家赞不绝口。
其实,越南小吃有好多种,但从整体来讲,和中国南方相比较,也就是我们的那里,生菜吃法,粽子,还有用鱼露蘸鸭子,鸡肉等等,他们这种吃法都是很传统的吃法,我们南方的一些地方和他们吃法基本都是一样的。但他们生产的鱼露特别的鲜,一流,上等货。
说起粽子,越南的美食是最出名的,别以为和我们那种粽子一样,这种肉棕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粽粑,他们的吃法是,在吃前,先切成块或薄片蒸热,蘸以鱼露和胡椒粉,味道鲜美,不油腻,吃后口齿留香。
有的朋友说,刚说不切身检验一下,谁知道好吃不好吃呢?
结果仔细找,这里小摊没有粽子卖,真巧,粽子一般都是在传统节日时包的,和中国传统节一样。但不管在哪个城市,小城乡,都少不了鱼露做蘸料,酒席也如此。
大家恨不得现在就赶路,先到河内,直下下龙湾,再到海防看日出。
阿阮说,不急不急嘛,大家都来到这里了,好好的品尝这里的小吃,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余暇挨着阿树的耳朵说:“等回家了,我做这种小吃给你吃,看看我做的和这里小吃对比一下。”
阿树夸赞地说:“肯定是老婆做的好吃啊,这无法对比的啊,独一无二。”
“吹牛吧你!我还没做出来,你没尝试,就想拍你老婆的马屁了!”
“没有,还原汁原味的呢!”
“说什么啊?”
阿树哈哈大笑起来。
两位洋妞这时才找到阿树他们,还有小妹和小钱包也不知道跑哪去了,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来争抢美食,说笑话。
阿树对大家说,想不想听我讲个传说故事啊?
大家拍手称快,要阿树讲讲看,好听不好听,我们再给你点评吧!
阿树品了一口绿茶,滋润下嗓子。这个传说是越南流传来的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有对兄妹生长在大山里面,他们兄妹俩长得很丑陋,在生活上基本与世隔绝,用他们的话来说,那里就是他们的天堂,世外桃源,两人相依为命,直到有一天,两人结为夫妻,生儿育女。他们不再叫兄妹了,改叫夫妻合适点。
哥哥起早贪黑,外出打鱼,打柴为生。没过多久,他们的家添上了一名小女孩,丈夫就很勤快,把家里做得有条有理的。
有一天,丈夫对妻子说,我挑些柴火到镇上去换点米和油盐,顺便买点布匹,给小孩做衣裳。
突然狂风暴雨,雷电交叉闪鸣,山里一片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的。
妻子抱着自己的女孩到外面路口去盼望丈夫回来,结果被雷电劈头盖脸的劈了下来,母女俩顿然化身变成了一大一小的石头来。
风停了,雨过天晴。丈夫回来再也找不到他的妻子和女儿,在那个路口上,看到有一块如同人形的模样石块,他跪下对这块石头祭拜。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对夫妻,给那块石头起了个名字叫“望夫石”,一直流传到至今。
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看到阿树不接着说了,好奇问道:“后来呢,把故事讲完啊?”
阿树想了又想,说:“后来,你们不是听我讲了吗,故事结束了,完了,还有什么后来的,要是有后来的话,那就是你们出现在这里品尝越南的风味小吃呗。”阿树挠了挠头笑着,心想骂道:“莫明其妙!”
小妹和小钱包看到大家都在这里吃东西,小妹对哥哥说:“我们逛街好累啊,尝试了这里的小吃,肚子饱饱的,也算是一饱眼福了。哥,刚才,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你了,你什么时候在哪儿救人一命啊,我还以为看错了呢,叫小钱包姐快看,证实我们的眼光,没有看错是你,快讲一讲你是怎么救人的,又是怎么跑到电视上去了?”
“莫明其妙,我舍时救人了,我不是一直和她们在一起品尝这里的小吃吗,没去哪儿啊?”
大家又对这件小事议论纷纷,对阿树上电视的原因进行猜出,可能是名观光或是摄影爱好者的杰作吧,至于怎么上电视当成新闻播放的,那就不清楚了。但阿树是名救人英雄啊,孩子的亲人一直在找他,说不定这件事在这里已经成为人们的热话题了,大家在猜,那位救人英雄是自何方,又是哪国籍的人。
阿树对这件小事有点担心个人在旅途中被骚扰或阻拦,不能正常完成自己的使命。只有余暇对他安慰又埋怨地说,怕什么,大不了在这里停留多点时间呗,谁叫你救人一命,成了当地救人英雄来了。当事人找你,肯定是要重谢你了,由于时间跨度的原因,他们一时难以判断你究竟在何处停留下来。在这旅途中随时随地的被发现也很难说,你得改变打扮一下吧,余暇又对大家说道,姐妹们,你们对阿树救人的事,就议论到此。否则我们难以实现旅途计划的,这回是你们在帮阿树,算我求你们了,拜托,拜托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