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学校合并就会让学校的孩子增多,孩子多了,附近的消费也能跟着带动起来。
且,那马家沟虽然与象鼻山很近,但要孩子每天来回翻山实在辛苦,且大雪封山的日子,让小孩子翻山肯定不行的,绕平路走又得两三个小时。
家里有条件的,心疼孩子的,大人可能还会接送。
那些家里孩子多的,或者家里事儿多的,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一定要住在学校附近了。
这样不方便,学校少不得要为这些孩子提供食宿。如此一来,像马忠这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得,肯定是要住校了。
马忠能去象鼻村小学上学已经让王小秀觉得开心了,要是他能再学校住校,那简直……
等等……
王小秀突然不明白自己在期盼什么,能天天看到马忠又能怎么样呢?
她细细想着,想不明白但却大为震撼。
“你这么看着我干什么?”马忠被王小秀直直的眼神盯得发毛,“你不会又要我的野鸡 吧?”
自打入球以后,王小秀每周都要给马忠要一只鸡。
秋天后,天气转冷,王小秀每周都要上山找马忠,但给她爹说的理由都是去她妈的坟头去看看。
这理由随着天气转冷,渐渐的不好使了。尤其是王小秀有一次发现王昌贵居然跟踪她一起上了山。
这可意味着王昌贵上心了。
因为这老小子最近忙着在跟谢大脚暗搓搓的谈恋爱,根本没有心情去管王小秀。只要王小秀吃饱穿暖安全的活着,别的一概不管。
也就是在王昌贵的这种放任下,王小秀能一次一次的与马忠接触。
发现王昌贵跟踪后,王小秀就改变了策略,不止去她妈的坟头转悠,还假装抓了只山鸡回去。
当然,那山鸡是给马忠要的。每周要一只。
她倒不是为了吃,而是都拿给了王昌贵送礼去了。
自打王昌贵的心思放在了谢大脚身上,啥事儿都不放在心上了,但唯独送礼的事儿,他能记得清清楚楚。
尤其是齐三泰不知道怎么努力的,一下子从主任升到了镇书记后,王昌贵的心花都要怒放了。
他心里暗暗感激村头那个小桥坏的好,如果那桥不被赵玉田给拆了,他就不会间接的认识齐三泰,也不会又如今的这份交情。
所以,为了感激破坏小桥的赵玉田,还帮赵玉田办理了从镇上小学转回村里小学的手续。
齐三泰当上了书记,王昌贵为了将来能去镇上工作,每周一只野鸡的给他送去,只等着哪天能凭借送出去的野鸡,他也能像野鸡一样飞出山窝窝。
他不知道,这些山鸡并不是王小秀抓到的,也不知道王小秀拿这些鸡其实也是为送礼。
这个礼也是送给王昌贵,只为王昌贵能早点把这座荒山给承包下来,产权最好弄个一百年,最少也得七十年。
今天王小秀准备再拿最后一只鸡,就要搞定王昌贵。不然她就要换个策略了。
初冬,天黑的早。
王小秀早早的背着一只鸡回家,特特的做好晚饭,等着王昌贵回来。
眼看外面的天已经完全黑透了,王昌贵还没有回来。
不过,王小秀用脚趾头也能猜得出,王昌贵此时一定在谢大脚的小卖店里。
自打秋天的时候,李福娘做了手术躺在家里,李福又因为嫖娼被村里人看不起,这母子二人消停多了。
不但消停了,还对谢大脚特别的好,好到谢大脚让李福出去打工赚钱,他就真的去了。
这要搁从前,别说让李福出去打工了,就是让他下地干活,李福娘都要拦着。
这一次,李福娘不但拦着,还特特的叮嘱李福外面赚的钱一定要寄回来。
这一晃李福都走两个多月了,不但钱没见,就连人也没有个消息。
谢大脚乐得李福没有消息,最好能在外面作点事儿才好呢。李福娘虽然像儿子,但却不敢多说啥。
她能说啥?
李福是去城里打工了,又不是在村里谁家打牌,又不能让谢大脚去找。
再说,现在家里也离不开谢大脚的照顾,尤其她吃喝拉撒全靠谢大脚照顾,她更不能在这个时候出啥幺蛾子。
要说忍耐想念儿子的痛苦也还好,最让李福娘难以忍受的是,每天都要看谢大脚与王昌贵的眉来眼去,直看的她吃不下睡不着的。
虽说王昌贵每次来的时候,小卖店里不是有下棋的,就是有打牌的。尤其最近天气冷了,小卖店里点起了火炉子,村里没了农活,大家没事儿就爱聚在小卖店里消磨时间。
王昌贵离得近,来的也勤。
两个人虽然不怎么说话,但李福娘坐在里间的炕上,还是能看出点猫腻来的。
王昌贵每天不是第一个来,却是最后一个走,只要他一来,谢大脚那个总拉拉的脸上也有笑容的,对她这个躺在炕上的老东西也温柔了。
不但温柔,还有求必应。所以每次李福娘都趁着王昌贵在的时候,支使谢大脚干这干那的。有的时候,王昌贵还回帮谢大脚将李福娘扶起来练习走路。
那个样子,简直比亲儿子都好使。
李福娘不知道自己这个行为恰好给了王昌贵心疼谢大脚的机会。
在王昌贵眼里,谢大脚漂亮,能干,孝顺,这样的媳妇若是能娶回家,简直……
王昌贵每天都抱着这个心态来小卖店,即便谢大脚家吃饭了,也不走,只为在盛情难却的时候,能和谢大脚一起吃饭。
这一日,谢大脚摆好饭,正准备如往常一般邀请还在小卖店的王昌贵和谢广坤一起吃。就见王小秀推门进来。
“爹啊,都几点了还不回家啊。”王小秀不喜欢小卖店里乌烟瘴气的味道,站在门口道:“我都快饿了,再说,大脚婶也该吃饭了呀。”
谢广坤正跟王昌贵探讨小学校合并后,学校附近的商机,说的正起劲,见王小秀来了,笑着道:“秀啊,你是咱村最聪明的姑娘,你来说说,叔要是在学校附近开个小饭馆,专管孩子吃饭的事儿,你觉得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