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扩张之路与居民的担忧
酷酷的蓝2025-08-30 09:452,509

  谢振华有看报纸的习惯,《海江日报》和《江河日报》是他每天必读的。今天也不例外。工作间隙,他拿起刚送来的报纸,漫不经心地翻了一翻。

  看到今天的《海江日报》,谢振华惊叹不已。他带着极度震惊的表情读完了报纸上的整篇文章。几分钟过去了,但这个消息的影响并没有从他的脑海中消失。

  把他们的技术授权给美国一家知名的跨国公司使用,这很厉害,真的很厉害。

  看完报纸,谢振华忍不住拿起电话,拨了唐博的号码。他说话的声音里充满了兴奋和热情,“小唐,你们真了不起!”

  他马上说,电话一接通,电话里传来唐博得意的声音,“谢局长,今天的《海江日报》看了吗?”

  “是的,我刚看了报纸。这家美国公司是一家在电气行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著名跨国公司。他们还进行电动机的研究、开发和制造。我怎么也想不到,连这样的美国公司也需要引进你们的技术。”

  “谢总,这是调速电机的变频驱动技术。我们已经将这项技术纳入我们提供给他们的新的主冷却电机中。我们也超过了日本发动机,不让日本发动机进入惠民厂装在我们国产的电力机车上。”

  “小唐,我已经对你们的马达有信心了,现在更放心了。”

  他们两个在电话里谈了相当长的时间,他们的谈话充满了欢乐。尤其是谢振华,他似乎比唐博还要幸福,浑身散发着满足感和成就感。

  通过把他们的变频驱动技术卖给美国人,并授权他们使用,唐博获得了可观的利润。有了这一点,他们就可以在发展计划中迈出更大的步伐。

  按照原来的计划,他们打算拨上千万资金,先建两栋新厂房,每栋面积两三千平方米。现在,他们需要稍微调整一下他们的计划。

  唐博召集省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开会,分享他的想法和计划。

  他们决定拨款至少十亿元,建造两座现代化的新厂房,每座都有五千多平方米。

  这两个新的大型厂房将致力于专门的电机生产,特别是为了适应电机制造业的未来扩张。

  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发了大财,唐博决心在电动机领域大踏步前进。他们将努力通过发动机赚取更多的钱,然后进一步扩大规模。

  有钱能使鬼推磨。

  随着投资资金从数千万突然增加到至少10亿,专家们更加自由,开始重新开发和重新设计这两座新的厂房。

  几天后,新设计的工厂楼层设计图就到了唐博的办公桌上。在审阅了两套图纸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后,唐博召集他的核心团队开会。

  会议期间,他们讨论了一系列的责任问题。王成负责新厂房的整体建设,赵克峰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包括布局、电机生产的特殊要求,以及施工过程中需要体现的一切。

  整个大洋实业公司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施工队已经进驻,推土机正在平整土地,挖掘机正在挖掘土方,桩一根接一根地打入地下。

  这片闲置的土地上出现了壮观而又充满活力的建设景象。可以看到挖掘机挥舞着长长的手臂,大卡车来回穿梭,运送泥土和岩石。

  居住在原劳动服务厂周围的居民第一个见证了这一施工现场。最近几天,新工厂的建设一直是大家热议的话题。

  “唐老板令人印象深刻。他刚从惠民厂买了一千多亩地。我听说花了他2亿。现在,他正大张旗鼓地开始施工。”

  “是啊,要说财力,唐老板大概是整个海江市最顶尖的人物了。”

  附近的人们对此议论纷纷,有些人甚至抽空参观了施工现场,惊叹于这宏伟的建筑。

  当他们看到这两栋建筑的规划面积时,都感到惊讶和惊骇。他们喃喃自语道:“哇,这些工厂有多大啊?”

  地上的白灰线条描绘了两座相邻的大建筑,每一座都有一百多米长,几十米宽。

  它们真的很大。

  原劳动服务公司的居民区由几栋老旧的砖瓦公寓楼组成。每栋楼都有三四层,红砖墙有磨损的痕迹。每层楼的走廊上都堆放着柴火、煤炉、厨房用具等各种物品。

  住房空间极其狭窄,往往需要几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使其拥挤不堪。

  那些有幸有地方住的人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但仍有一些人无家可归。即使结婚后,他们也没有自己的新房子,只能勉强和父母住在一起。

  在居民区的中心,有一棵大树,树干粗大,郁郁葱葱。一些老人喜欢坐在树下聊天,寻求阴凉。

  一些闲来无事的人也会坐在树下。今天也没什么不同,几个人聚在一起,讨论大洋实业公司的扩张问题。

  家在大阳实业有限公司工作的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表情,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对于那些家庭成员不在大洋实业有限公司工作的人,尤其是那些选择了一次性付款的人,他们的心中有一种遗憾感。

  如果早一点知道,他们绝对不会选择接受那一两千元的一次性付款。他们完全低估了大阳实业公司的前景,认为这是一个小规模的私营企业,没有前途。他们认为拿钱走人是最好的选择。

  在过去的一年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大洋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员工从几十人发展到一百多人,再到两百多人,现在已经达到三百多人。

  我听说这两个新建的工厂建成后,还会招聘更多的人,可能会有几百人。大洋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人数可达七八百人,甚至上千人。

  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员工福利不断提高。刚开始的时候,员工的收入比不上惠民厂,但现在大家每个月的收入越来越多,偶尔还有奖金。

  现在,员工的福利待遇已经超过了惠民厂,这让那些选择离开并接受一次性付款的人更加后悔自己的决定。

  遗憾开始降临。

  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离开但继续住在公司住房区的人。唐博最近收购了包括这些居民楼在内的整个劳动服务公司,那些还住在这里的人在充满遗憾的同时,也逐渐感到了一种不安。

  薛贵是最初对大洋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没有信心的人之一。他用收到的钱,在临街开了一家小店。

  随着大阳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收入越来越高,员工也越来越多,薛贵的小店生意也越来越好。

  可是今天,薛贵却没有去他的店里。相反,他把它交给了妻子,坐在一棵大树下,听着大家的谈话。

  听了他们的讨论,他觉得更苦了,忍不住说:“大洋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一直发展得这么好,这么快。我们的住宅小区现在也属于公司了。将来我们会没有地方住吗?”

  似乎有这个可能。

  就在这时,有人回应,“这些房屋现在属于大洋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不再是惠民厂。是他们的恩典让我们能在这里生活。如果他们让我们搬家,我们也没什么好说的。”

  薛贵听了,心里叹了口气,心想:“看来我不会在这里住太久了。那时候我多傻啊!如果我没有接受那笔钱,我就可以成为大洋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一部分。那该有多好”

  他甚至想知道能不能把收到的钱还回去。他想成为大洋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员,即使这意味着做最辛苦、最累的工人。

继续阅读:第一百一十二章 唐博的员工福利计划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工业帝国之子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