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唐博与惠民厂的挑战与机遇
酷酷的蓝2025-08-30 09:452,811

  加上Briet贷的3000万美元,按照现在的汇率,大概是2.4亿美元,加上道阳实业银行账户上已有的两三百万美元,加上出货汇款,凑出三亿是完全可行的。

  收到确认后,李长军感到深受感动。他一向很器重唐博,认为这位未来的女婿在年轻人中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的。但现在他才意识到,自己低估了唐博。

  道阳实业有限公司居然有如此雄厚的资金实力,居然能够拿出3亿的资金。印象深刻。

  李蕊蕊欣喜若狂,激动不已。她抓住唐博的胳膊,使劲地摇了摇,异常激动。她大声地叫道,“飞哥,你真的有那么多钱!”

  唐博笑着说,“我最近发了点小财,拼尽全力拿出3亿。就没有问题了。”

  “飞哥,你太厉害了。”

  如果爸爸不在场的话,李蕊蕊可能会激动得要亲唐博的脸。这一刻,她完全迷恋上了这份新发现的财富。

  肖兰英把饭做好了,端着最后两个菜走出厨房,没有注意到李长军和李蕊蕊的表情。她热情地说:“小唐,过来吃饭,老李、蕊蕊,你们两个也过来吧。”

  “哦,该吃饭了。”

  这一刻,没有人比李蕊蕊更高兴了。她高兴地坐在餐桌旁,看到一张大桌子上摆满了美味的菜肴。她称赞道,“妈妈,你已经使出浑身解数了。你做了好几道大菜,即使在过年的时候,我们家也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大餐。”

  萧兰英开玩笑地骂她,“你这个调皮的丫头,我这么辛苦,不都是为了你吗?”

  说完后,她亲自从柜子里拿出一瓶红酒,解释道,“小唐,你叔叔有轻微的高血压,所以他很少喝酒。你可以喝点红酒。”

  唐博赶紧说,“阿姨,其实我也很少喝酒。红葡萄酒有益健康。”

  看到这瓶红酒,李蕊蕊惊讶地叫了起来,“妈妈,这是爸爸去法国出差带回来的。他从来没打开过,妈妈,你真好”

  李蕊蕊喜出望外,她的母亲如此器重唐博。

  李长军赶紧说,“今天值得开这瓶红酒。”说完话,他亲自拿起开瓶器打开那瓶红酒,轻轻地倒进高高的水晶杯里,两人一人一杯。

  “老李,这位是……”

  肖兰英和她的女儿每人倒了一杯红酒,这时肖兰英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同时注意到李长军似乎心情不同寻常地开心,并且对唐博的眼神充满赞赏。

  李长军解释说:“今天我们要好好庆祝一下,没想到唐博的进展这么快。刚才唐博说,他们的资金实力至少达到了三亿。”

  肖兰英感到震惊,她知道唐博的发展很快,估计他可能有两三千万的身家,但没想到已经达到了三亿的规模。

  现在是九十年代中期到后期,三亿不是一般人能拿出来的数目,肖兰英知道在海江市没有谁有这个实力。

  在震惊之余,她非常好奇地问道:“小唐,你怎么这么有钱?这可是三亿,不是三百万,也不是三千万。”

  唐博也没有隐瞒,坦诚地回答:“你们都知道美国的XXX公司吧,我们有一些业务往来。我们的微型风扇电机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并被用在他们的电脑上。”

  李长军接着说:“这家公司我知道,是一家著名的计算机巨头公司,据说年营业额超过一百亿美元。”

  唐博点头说:“没错。”然后解释道:“他们最近开发了一款计算机芯片,但很快就发现存在严重缺陷。巧合的是,我对计算机芯片有一定的研究和了解,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作为回报,他们给了我三千万美元的酬劳。”

  原来如此。

  肖兰英终于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李长军心里也觉得唐博厉害,竟然还懂得计算机芯片技术。

  肖兰英对唐博更加满意,主动给他夹菜说:“来,大家一起吃菜。小唐,你尝尝阿姨做的红烧排骨。”

  肖兰英其实是个不错的人,虽然有点势利,但可以说是个贤妻良母。现在她的势利心态也在逐渐减退,唐博松了口气,想着未来的岳母还是挺不错的,尤其是她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唐博和肖兰英之间曾经有一个约定,那就是唐博要在一年内实现一亿元的产值。现在看来,唐博提前并且超额完成了这个任务。

  今天是星期一。

  按照惯例,惠民厂在上午有一个领导办公会议,今天也不例外,领导们齐聚在一起,开这个每周一次的重要会议。

  与往常不同的是,今天的会议似乎显得特别重要,讨论议题上升到了和西门子公司的合作。

  惠民厂和西门子公司经过长达近一年的接触,前期的一些事项基本谈妥,进入到了实质性的阶段。

  惠民厂的目标是引进技术,花钱从西门子公司获得一套先进电力机车的全部技术。

  这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交流供电大功率电力机车之一,明显领先于惠民厂的瑞城系列电力机车。

  惠民厂的领导希望引进技术,然后能够独立制造这种类型的电力机车。在积累了一定水平的专业知识后,他们的目标是在此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并衍生出其他型号的电力机车。

  这是目前中国技术转移的主要途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然后设计开发性能更好的新产品。

  惠民厂也在采用这种模式。

  作为最高领导,常林一直在向大家汇报这个项目的进展情况。他高兴地宣布,如果一切顺利,他们应该可以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技术转移,届时惠民厂就可以尝试生产这种交流供电的大功率电力机车了。

  当然,常林也意识到,这种技术转移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投入,因此惠民工厂需要开始准备资金,而且越多越好。

  不知道为什么,常林突然想到了原劳动服务公司周围千余亩闲置的工业用地。

  如果他们能卖掉那块地就太好了。

  惠民厂过去收购了这些土地,但从未开发;这些土地闲置,因为工厂现有的设施已经足够,没有必要再建设新的厂区。

  常林心想,如果把这一千多亩地按现在的市价全部卖出去,大概能卖到2亿元。

  有了这额外的20亿元人民币,他们的技术转移预算将大大增加。然而,不幸的是,他们签订了一份协议,规定这些土地必须优先卖给唐博。

  已经一年多了,离商定的两年时间框架还有一年多。最初,双方同意唐博在两年内购买所有的土地。如果唐博在该期限内不具备生产能力,他支付给惠民厂的保证金将被没收,惠民厂可以寻找其他买家。

  协议达成至今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因此距离两年的最后期限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常林似乎有点不耐烦了。

  但他不能违反合同。常林觉得自己一开始就处理得不好,后悔当初为什么要约定两年的时间。如果只有一年的话,应该会好很多。

  在一次会议上,一些敏锐的人注意到常林似乎心事重重。他们在心里猜测着,不知道是不是财务问题。

  事实上,这是一个财政问题。

  一家之主懂得金钱的价值。惠民厂虽然是一家年产值十几亿元的机车制造企业,但盈利能力却差强人意。

  这符合制造业利润率普遍较低的现状和国有企业的性质。惠民工厂年净利润不到1亿元。

  西门子电力机车的进口需要大量的资金。在此期间,常林的主要精力一直放在筹集资金上。

  他一直在四处奔走,向上级机关申请资金和拨款。此外,惠民厂本身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他们能把前劳务公司周围的土地卖掉,那就太好了。

  大洋实业有限公司

  今天是星期一,新一周的开始。唐博还召集了他有能力的下属,举行了一个简短的会议。

  他们讨论了工作部署,介绍了新加入的技术人才。他们被介绍给电机专家马康。

  随着马康的到来,唐博的技术专家队伍扩大了。他们现在有赵可峰,闫素,王微,马康。它们在电动机研发和制造工艺等领域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能力。此外,他们还有国内电动机领域的权威人物罗初明。

  在完成必要的工作安排后,唐博在会上正式宣布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消息。他们即将与惠民厂协商,购买原劳服公司及周围一千多亩工业用地。

继续阅读:第一百一十一章 扩张之路与居民的担忧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工业帝国之子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