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赫连怀瑜回来,把述职呈报给皇上和太后后立马将奏章写完,确实感觉得了不少闲暇和空闲。
赫连怀瑜作为九皇子,在外边打过的胜仗大大小小自己都数不清,这次战役算是有惊无险,况且瞾国突然退兵对于九皇子彪炳战功几乎是没什么益处。所以九皇子在奏章之上也就没有怎么多提及自己的功劳,而是更加强调将士们的荣誉。
九皇子虽然因为杀伐决断而被称作九阎罗,但是九阎罗却总之格外的淡漠,就算是名利摆在面前也不一定会屑于去取。
赫连怀瑜这次的功绩虽不至于设大宴庆功的程度,但也可以说是不错的战绩。所以九皇子自然是问心无愧,一心淡然地卸下战袍。
在赫连怀瑜心里,就算自己不怎么强调自己怎么在战场上表现也应该可以获得应有的荣耀。就连一直陪在赫连怀瑜身边的祝素素也美滋滋地觉得这次太后娘娘该紧跟着赏赐自己家夫君了。
九皇子府终于在九皇子和九皇妃的到来之后再次获得生机,明面的暗地里都在议论着赫连怀瑜取得的功绩,就算是烧火老夫和看门稚童好像一夜之间都知道赫连怀瑜再次立功了。
恭维的话还是要有的,只不过赫连怀瑜自打进入战场战场之后已经听过不止一句两句,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
祝素素现在每天都陪在赫连怀瑜身边,就算是看到自家夫君那张冷着的俊脸也是心生欢喜。
可是几乎没有人知道,太后娘娘甚至连赫连怀瑜呈递的奏折都没有看,就已经气定神闲地拿出以赫连渚清名义拟好的诏书。
整件事情和太后娘娘没有多少关系,太后娘娘却是全程插手。
就好像今日的太阳葳蕤的光线依旧没有穿过乌云一般,赫连怀瑜虽然表面上毫无波澜,但是一时间还是没有想通。
今日事吉日,可是对于九皇府的人来说好像算不上一个吉日。
小太监在把誊写过后的诏书给赫连渚清看过之后立马小心翼翼地把正品诏书给太后揣了回去,生怕赫连渚清太过于激愤把诏书给撕了。
于是在赫连渚清的名义之下,礼部在这个特地挑出来吉日里,先是重重表扬了南知意的功绩,还设下了宴席庆贺大军得胜归来。
宴会上面人熙熙攘攘,虽然心里存着疑惑,但是却不好意思说出来。
南知意在他们眼里都是烂泥扶不上墙的,现在却交上这样的好运,不得不说是人事变幻无常了。
看到有关褒奖的诏书居然是赫连渚清下的,前来南知意庆功宴上的臣子们不由得有些惊讶,赫连渚清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积极于政务了?这么想取代掉他老爹赫连志不成?
就算有聪明人想到了太后那一层也不会说出来,毕竟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没有必要把什么都说出来。
赫连渚清只是块挡箭牌,还是一个必须要强颜欢笑的挡箭牌。
笑得最开心的莫过于南知意了,因为南大将军好不容易为南家挣了光,南丞相为了显示自己儿子的勇猛无敌,还特地叫南知意把盔甲装束全套都带上,弄出一副意气飞扬的样子来。
可怜南知意眯着一双狐狸眼,讪讪地扯着嘴角笑,弄得自己尴尬万分。
宴会继续熙熙攘攘着,就好像有人被记起来之后就会有人被忘记。
有关赫连怀瑜的甚至怀瑜带领的一众将领在宴会上面都没有提及,太后娘娘现在在晟国的地位就算不说所有人都清楚得很。就算前来参加宴会的将士们再怎么不满也不敢触着太后娘娘的逆鳞。
将士毕竟是将士,他们在战场上行走惯的,比起能用拳脚解决的问题,他们觉得开口来解决可能就更加困难一些。
而九皇子府里的诸位就不同,毕竟祝素素来到这里之后就把“文明开化”的风吹拂过来,皇府里面的诸人也渐渐变得勇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起来。
太后娘娘这样的做法以及褒奖的方式自然引起九皇子府里不少人的微词,但是赫连怀瑜打过的胜仗已经数不胜数了,最后那些愤愤不平的也都平息下来,准备自己给赫连怀瑜筹划,恭贺一二。
然而这宴会没有邀请赫连怀瑜就暂且不说,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最宴会热闹的时候,太后居然派遣小太监往冷冷清清还沉浸在对于赫连渚清的决议感到愤愤不平的九皇府草草送来一纸诏书。
出乎赫连怀瑜的意料,借着赫连怀瑜好六兄的名义给赫连怀瑜递来的诏书里不仅没有什么褒奖的话。而且还借着褒奖南知意作为大将军立下赫赫战功的例子,批判了九皇子。
可是赫连渚清毕竟是念着自己和赫连怀瑜的“手足情”的,就算是递上一纸诏书专门来指责赫连怀瑜作为大将军指挥不利,还是坚持做人留一线的原则,特地强调保留赫连怀瑜尊贵的皇室身份,仅仅把将军的职务交给适合的人去管辖。
赫连渚清还特地安慰了赫连怀瑜,打着惜才和一山容不得二虎的名号,害怕九皇子和南知意两位“才子”争抢起来大将军的名号而闹出口角。
九皇子的表现和南知意南大将军比自然是略逊一筹,不如就让怀瑜好好当着这皇子罢。赫连渚清为了显示出自己对赫连怀瑜毫无敌意,还借着小太监的口给怀瑜带了句话。
可笑这话居然起了反作用,本来之前赫连渚清逾矩惩戒赫连怀瑜的事情已经给赫连渚清他自己重重抹黑一笔,现在这般更加显得赫连渚清猖狂不已。
九皇子的才能可是得到皇上亲口赞许的,就连其亲身父亲都不怎么干涉九皇子的所作所为。赫连渚清现在真的猖獗得有些过分,同为皇子居然还学着用兄长的身份去压制人。
眼看着好不容易战争结束民间暂时没有了风波,却很快在风波之后再次涌起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