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杏子是丰收年,糖水杏做不过来,就做杏干,云梨找了有经验的制作杏干的人,带领不少农妇一起晒好。
云梨最近吃杏子吃腻了,想到杏子能赚钱,倒是一点都不嫌弃。
做好的糖水杏,一罐一罐的送去京城,江南的店铺中,有收藏的地方,放在阴凉的地方背阴。
等冬天一来,水果紧缺的时候,糖水杏那才好卖。
云梨让人挖了一个很大的窑洞,专门用来收藏糖水杏还有杏干。
杏子收得差不多的时候,棉花结果了,过不了多久,就可以采摘棉花。
月城那边也传来消息,表示他们的棉花种得很好,希望云梨能去看看,君亦涧不许,别以为他不知道月临的小心思。
他的王妃太出众,难免被人惦记,他要是不看紧一点,被人抢走都不知道。
第一批糖水杏送到京城的时候,由于去年冬天以及今年年初糖水杏卖得特别好,价格在五两银子一罐。
今年大丰收,加上价格上去了,所以定价五两银子一罐,买的人不多,他们也不着急卖。毕竟这东西,冬天才好卖。
有些人家里种了杏子的,也想做糖水杏,可他们卖出去的价格比不上糖水杏,不是一个牌子的。
有钱人只认云记糖水杏,别家的都是小作坊,他们看不上,觉得不够排面,好歹宫里吃的都是云记糖水杏。
云梨的云记,算是打出了口碑,在京城很多人买账。
目前,不少人还不知道,云记是燕王府的产业,原本用燕云记命名的,想着其他三个王爷,还有其他人的卑鄙手段。
不想坏了自己的生意,只能取名云记。
杏子采摘制作完毕,开始忙其他的,其他果树种的不少,不过才第一年,还没到结果的时候。
基本上三年才是结果丰收期,不过云梨送出来的种子,很多一年熟的,这儿不适合水稻,小麦和玉米高粱什么的,都种的不错。
一大片农田高坡葱葱郁郁的,云梨啃着玉米,跟着君亦涧出来巡视:“要是不能成为一国之君,若是治理一片封地,也是可以的。”
“如今瞧着三州的景色,为夫以前怎么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盛景,今年的三州百姓,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那倒是,这些玉米,可以磨成粉,也可以做爆米花,还可以做玉米粥,玉米煎饼,巧妇总能做出好吃的。”玉米是软糯品种。
还有鲜甜玉米,好几个品种都有。
由于作为主要的口粮,云梨让大面积种植的是糯玉米,这样才能磨成粉。
“爆米花,好吃吗?”君亦涧好奇。
她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东西,也吃过很多别人没吃过的东西,土豆还能炸成薯条,薯片,还能弄成土豆粉。
他们不可能一直吃土豆,总得换成花样吃。
而且,光卖土豆不值钱,做成土豆粉,红薯粉才能卖出高价。
所以,云梨最近对这些制作很认真,看了不少书,还有图文解释,她一个人做不过来,抄下来给善于这些的人。
“想吃啊,正好家里有玉米粒,回去给你做爆米花吃。”云梨像哄孩子,君亦涧被她宠得有点不好意思。
君亦涧不好意思承认:“为夫就问问,可以做给白云书院的孩子们吃,他们应该喜欢。”
云梨似笑非笑看他,君亦涧红着耳朵别开脸。
说好做爆米花,到了白云书院,云梨在厨娘面前展示了一下爆米花的制作过程。
洗锅烧油,放上冰糖和玉米粒炒一炒,看着有玉米开始爆开,锅盖一盖,小火加热,听着噼里啪啦的声音。
君亦涧吓得把人拉入怀中,差点掀翻了锅:“没事的,别怕,就爆米花炸开而已,不伤人的,控制好温度就行。”
“还是让厨娘来吧,你自己在一旁看着指点一下。”君亦涧心有余悸,云梨哭笑不得。
锅盖一揭开,白白的爆米花,一颗颗可爱极了,裹了红色的糖浆,好吃。
云梨拿了一个热热的送入君亦涧嘴里,问:“如何?”
“好吃,没想到玉米还可以这样吃,就是制作起来太危险。”君亦涧让绿叶舀了一碗,他们端开吃,剩下的给他们尝尝。
第二锅是厨娘爆的,爆米花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控制好温度,人人都会,小朋友们围着厨娘,看着变魔术一般变出美食,惊呆了。
吃了爆米花后,心心念念的都想吃爆米花。
云梨知道后,表示以后一个月吃一次,考核后就可以吃。
他们欢呼又担忧,要是考不好,是不是不给吃爆米花?
这样想着,他们扎马步都认真多了。
棉花还没采摘之前,云梨的纺织机,织布机已经做了不少,为了很好的把棉花运出去,最后决定厂子定在玉州。
那里有个河口,可以行船,也可以走陆路,作为集散地再好不过,不过兴建厂子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云梨选来选去,还是觉得君亦涧的侍卫比其他人可靠,让君五五去监工,负责厂子的事情。
许明光也被安排一起去,木工这一块的活,是他盯着,而且他对木工也有研究,算是物尽其用。
他们在玉州建厂,云梨在西州培训大夫,教导医学院的学生,还在当地办了一个印刷厂,把她的那些书籍整理出来。
手抄本云梨是抄不来的,写出来一本,让人刻出来就行,到时排版印刷,很方便。
目前只是在三州之地使用,等他们学会了,就送去京城给皇帝看看,这份功劳可不能被人偷了去。
印刷出的农业书,才新鲜出炉三天,有好几个人把书丢了,哭得眼睛都红了,生怕云梨骂人。
云梨知道,怕是那些书不是被老鼠叼走,而是被有心人拿走了,云梨当即让君亦涧快马加鞭送一本去京城。
当君亦涧的农业书送去京城没几天,秦王也送了一本去,还说是他呕心沥血,让人整理出来的。
皇帝看了,嘲讽一笑:“这个秦王倒是会邀功,他说是他呕心沥血安排的,怎么不把证据销毁?”
“当朕眼瞎看不出西州出版四个字吗,他秦王什么时候能做西州的主了?”皇帝一气之下,写了一份圣旨,骂他不务正业,若是到期做不出成绩,一辈子待在领地别回来了。
秦王怎么能接受在领地,那就是流放啊,秦王肯定不干,派出不少人打听其他人的情况。
得知糖水杏是云梨的,还知道西州那边,庄稼长得好,今年估计大丰收,什么玉米土豆红薯,高粱小米赤豆,哪一个不比自己种得好。
听说棉花雨水好,今年也结的好,开准备开纺织厂,织布厂,要大干一场。
其他王爷都比不上西州热闹,看过那本农业书的都知道,西州那个贫瘠战乱之地,他娘的这是要上天。
不只是秦王,其他王爷知道后,急的嘴角起了燎泡,觉得太子之位,怕是燕王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