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太阳落山了,马车才晃晃悠悠的进了西城门,正好碰到,最后一波大臣从宫里下值回家。
回了清和殿,唐一肜吩咐小喜子派人,把糯米鸭和糕点给太后娘娘、贵妃娘娘、慧妃、太子殿下都送一份。
二皇子那一份,刚才已让他亲自带走了,皇帝陛下的那一份,也拜托他去送。
她不敢去送,上次才和皇帝陛下保证过,春节前不出宫,外边人又多又挤。
可她又喜欢年底各地来京售卖的新奇玩意,不论是外地各省的地方特产,还是西洋地舶来品。
今天进成衣铺前,她们去了西洋铺,买了不少西洋物品,小镜子、音乐盒,还有猫眼石。
还有两个小西洋钟,她和二皇子直接一个一个,可惜店里,冬天不售卖植物种子,只能明年夏天才来。
皇帝陛下和太后娘娘寝宫里,各有一个中型的西洋钟,但唐一肜从未见过。
她怎么好意思跑人家寝卧去看,她也是听芸香说过一次才知道,原来皇帝陛下最先接受的西洋物件是这个。
当时在马车上,唐一肜还教二皇子如何拆卸钟表和音乐盒,可惜没有手表售卖。
要有的话,她一定要先买一个送给宫里皇帝陛下,成熟男人的标志,时尚又实用。
出去转一圈,心里宽松舒坦多了,虽然累的用完晚膳没多久就睡了。
临睡前,唐一肜很开心地交待小喜子公公,和芸香一起,把点心分与院里所有人。
她出一趟宫不容易,宫女太监们天天要当差,更是出去不易,特别是那些无主的宫女,只有等到二十五岁被放出去才行。
第二天早上又交待小喜子,让人给她竹林边上架个秋千,她早想要一个花团族锦的秋千了。
可是之前,功课实在紧张,主要她底子差,又不服输在人后,虽然她人前不急,怕被增加学习太多的知识,但实际上,老师每次的讲解,她都用心地听,努力的理解。
只是不敢在学习上表现的太聪慧,她心里其实知道,这宫里她的底下最薄。
除了皇帝陛下那说无就无的爱护,其它的什么都没有,救大皇子和告诉他们新食用植物,也是为她自已积累,自身在宫里存在的价值。
如果她学习上表现的像个天才,首先两位公主就会讨厌她,宫妃们也可能为了自已的孩子。
或是将来家里要进宫的姑娘,也会算计她,打击她,让她出洋相,就似乎在对皇帝陛下说;
看她也是有很多污点,凭啥把人家家族里,全力培养的优秀姑娘踩在脚下?
妍婕妤来的时候,唐一肜正在清和殿后院,看内务府的人给她安装秋千。
也许是妍婕妤得了太后娘娘的安局走,虽然从妃位跌至婕妤,除了份例降了档次,其它什么都不缺。
有时太后还会念着她有五皇子要养,给她赏些好的布料和营养品。
没了当奸细提心吊胆地压力,妍婕妤气色好了很多,当小喜子禀报完,带她进来时,唐一肜觉得,她比上次见到时,似乎年轻了几分。
唐一肜亲自在大殿里招待了她,上了最近她常喝的暧胃红茶,和白玉莲糕。
妍婕妤一贯表现的心思浅显,她对唐一肜笑笑后,说明了来意。
原来昨天唐一肜和万家福首饰店里的掌柜小二们闹矛盾后,林家的少主林明杰,除了开除犯错的三人。
店里的其他人也因为没有及时阻止几人犯错,被惩罚全部分散调到外地另外几家店里去学习磨炼去了。
林少主觉得无端让福康郡主受委屈,实在是过意不去,送了礼物来表示诚意。
这事要是发生在皇帝陛下的洗尘宴之前,林少主也不一定让人来赔礼道歉。
他们在京城虽然表现的强势霸道,但在太后娘娘和皇帝陛下面前,一贯表现地很温顺。
有时,皇帝陛下一些隐秘小事,不方便办的时候,也会委托林家的现任家主,皇帝陛下的大舅舅,威远侯去私下里办。
他们一直以为,景康帝当年没有立林家姑娘为后,是因为当时他们林家没有合适的嫡系姑娘。
这次既然有了岁数相差不大的嫡女林莹莹,眼看宫里住了位来历不明的唐一肜,直觉告诉他们,他们可以让她和太子殿下先培养感情,先下手为强。
至于唐一肜在宫里待遇如何?宫里规矩管的严,传话不方便,他们也不知道。
由于皇帝陛下事先对太后娘娘说过唐一肜的事,在娘家和亲生儿子中选择的话,她肯定偏向亲生儿子,也更听儿子的话,也没有把唐一肜的事告诉娘家人。
上次林莹莹被皇帝陛下那么快送回威远侯府,林家上上下下,一时都无法接受,不明白皇帝陛下为啥要这么明显地打亲舅舅们的脸?
但也让他们意识到,皇帝陛下还是与他们保持着一定距离的,他们是舅舅,同时也是臣子,别想在皇帝陛下这里,事事优先。
以前之所以不管他们,也是皇帝陛下有自信随时收回给林冢的荣光,并不是他们所以为的,皇帝陛下念亲情,念的昏了头,公私都不分了。
重新为自已定位的威远侯府,一时没法摆准自已的位置,毕竟在京城自在霸道了这么久,家人奴才都习惯了。
如今只是稍稍收敛一下,又定下了几个暂时不能得罪不能惹的人。
唐一肜很荣幸地上了榜,毕竟两次宫中晚宴,虽然林家人没参加,但唐一肜这个加塞进来的人,明显地位不一样。
她被安排坐在太后下首,雪贵妃上首,这些消息隐约约传得全京城稍微关注后宫的人都知道的。
而且封号也是寓意很好两个字,这宠爱恐怕堪比公主了。
唐一肜没什么需要迁怒妍婕妤的想法,收下了礼物。
送走了说话简单明了,顺势为林家说了好多好话的妍婕妤,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再追究就显得太不近人情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