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退位诏书
余寿2025-07-28 17:313,075

  “想皇明初创,祖宗创业,尺土一民皆艰难缔造,而今,这皇帝却要轻弃之!”

  李太后先是来了这么一句铺垫,而后直接开口,“你们不想说,不想要做这历史的罪人,那哀家来做!不然,哀家都无颜面去见朱家的列祖列宗!”

  “霍光一事,你们都清楚吧。”

  李太后这话一出口,顿时诸位大臣汗如雨下,果真,这果真还是来了。

  “呵呵——都清楚就好,尔等,现在就写,马上就写!”

  李太后没有动,只是轻轻一拍手,便有几个内宦抬着件黄花梨茶几走了进来,那茶几上,笔墨纸砚更是样样不缺。

  “写完让通政司的人,连夜抄成邸报,发往两京十三省各处府衙卫所。”

  李太后坐在位子上,只是稍稍侧了下身,斜倚炕桌,左手托着下巴,“诸位——写吧,哀家等着你们。”

  “太后——”

  新任的内阁首辅,张四维,刚想要抬头说些什么,却听得李太后一声喝。

  “写!”

  “诺,诺!”

  张四维顿时吓得一个激灵。

  大臣们面面相觑,他们在来之前,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自己就是去吃个饭,居然会有如此大的变故。

  他们望了望躺在床上的万历,又看了看正在位子上坐着的李太后,又想了想,这掌控着整个禁军的潞王,最终还是屈服了。

  反正都是朱家人在住,这都是两兄弟,换谁坐都一样,而且这立长立贤,本都可以。

  潞王本就是贤王一个。

  大臣们就靠着这个理由说服了他们自己。

  最终,张四维作为首辅,担起了动笔的大任。

  他此刻是无比的痛恨自己,痛恨自己为何要当上这首辅,这一封奏本一写,自己这首辅之位必然是到头了啊!

  但是没有办法,他现在还是首辅!

  时间,在一点点地流逝,李太后也是很是淡然地在等着大臣们写好,而全程,李太后就没有看过万历一眼。

  最终新鲜出炉的奏本出炉了。

  一个内宦双手捧着这奏本,交给了李太后。

  李太后打开奏本,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这才点了点头,又将奏本交给边上的内宦。

  “念——都念给大臣们听一听。”

  “诺——”

  那内宦当即应下,他本就是中书堂出身的,单论文学修养,可不比一些大臣差,当即便打开题本念起来。

  “中极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臣四维,建极殿大学士臣时行,武英殿大学士臣晟,东阁大学士臣家屏,太子太保臣洛,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协理京营戎政臣佳胤,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臣云翼,礼部右侍郞臣锡爵,吏部右侍郎臣有丁,吏部右侍郎臣国,昧死言皇太后——”

  “臣四维等顿首死罪,天子所以永保宗庙总海内者,唯以慈孝礼谊赏罚为根基。”

  “穆宗皇帝早弃天下,大行于天,乃举国悲事,呜呼,仿佛隔夜昨日。”

  “然——”

  “当今至尊,服斩衰之际,无悲哀之心,而与内宦一并饮酒作乐,常与居禁内宫眷玩戏,废礼谊于不顾。”

  “又盲信道法,弃儒家五经人伦于不顾,服食红丸,荒淫宫禁,迷乱天下,失帝王礼谊,乱皇明制度。”

  “臣等屡进谏,然至尊登大宝已过十载,仍不变更,败坏纲常,日以益甚。”

  “而今,更是损皇室荣光,弃天下基业于不顾,只顾个人享乐,臣等合议,皆深恐至尊若继续在大宝之位,恐危社稷,天下不安。”

  “所谓宗庙重于君,当今至尊,不可承天序,奉祖宗庙,臣等叩首谨奏,望慈圣皇太后,以天下为重,当今陛下,当废!”

  “嗯,诸位臣工,拳拳爱国之心啊,可谓感天动地,实在令哀家佩服。”

  李太后这时才满意地站起来,“诸位臣工所请,哀家回复只有一个字。”

  “可!”

  “皇太后旨曰——”

  一旁的内宦扯着一吊公鸭嗓子高声喊道,“可——”

  在房间内的几位大臣,彼此对视,而后这才异口同声齐呼道,“谨遵太后老娘娘懿旨!”

  “去,抄录下来,给通政司松去一份,给诸位大臣也都一份。”

  李太后又是抛出一个极为致命的话题,“旧帝退位,新帝登位,这新帝人选可有??”

  在房间内的大臣早已明白了李太后心中所想。

  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自然也就可以顺水推舟一把了。

  “回禀太后!”

  还是张四维,他一个行礼,恭声道,“己庚之际,英宗北狩,就是由郕王临危受命监国,并荣登大宝之位,而后八载,景帝戡难保邦,奠安宗社!”

  “此乃旧例可循。”余有丁在一旁,摸着胡须应和了一句。

  “嗯——”

  李太后这下终于满意了,从古至今,这开会,不管是大会还是小会,其最要紧的一个目的,都是统一思想。

  眼下这个小会,也不例外,终于,这个思想统一了啊。

  “当年景帝立功甚伟,但文武大臣,艰难宣力,也是不可否认。”

  统一了思想,李太后自然也乐得投桃报李,赞美下文官集团,不过,紧接着话锋便是一转,“这国不可一日无主——”

  李太后说到这,便顿住不提了,很显然,这是要让大臣们接个腔。

  “老娘娘——”

  凌云翼开口了,这位担着漕运总督重任的凌大人,此刻,双膝跪在地上,脸上一脸肃色,“皇帝已然退位,旧主已退,臣斗胆赞同张大人所言,拥立潞王殿下登大宝之位。”

  凌云翼,想当初,他还在极力反对这潞王出塞,防着坐大,可是如今呢,却是第二个跳出来选择支持潞王登基。

  这般转变,实在令人唏嘘啊。

  有了张四维以及凌云翼两人的带头,其他大臣,诸如申时行等人,自然也是审时度势之辈,一个个也是表明了立场。

  “好!!”

  李太后见到这般场景,这才满意点了点头,这些人都是国之重臣,之后自己的幺儿登基,少不得靠他们这些人来帮着稳定朝堂。

  打天下容易,这坐天下才难啊。

  李太后历经两朝,对于这个道理自然是懂的,“那就烦劳张总揆再起草份登基诏书,好为我儿省却些气力?”

  李太后,所称的张总揆,其实就是张四维,这内阁大学士,一般人,包括太后,都称为阁老,但只有首辅,才能被称为总揆!

  “诺!老娘娘。”

  张四维一个鞠躬,将这份差事应了下来,而后轻车熟路地继续坐在那几案前,写了起来。

  “凌总督——”

  “卑职在。”

  “旧主退位,此事,还是需要告知天下臣民,你马上去到午门门楼处,敲响钟鼓!明日一早,本宫要升殿行大典,对着群臣说下此事。”

  “诺——”

  凌云翼自然应下,同时心中也是一喜,这是太后重用自己的前奏啊。

  要知道,这午门敲响钟鼓,可是件大事,甚至单论重要性,绝对不比这张四维书写诏书要轻。

  大明皇城的午门,是五凤楼,左右两侧都有突出的平台,平台之上就是阙亭,左右各一座。

  那上面各不单是摆放些甲胄仪仗之类的,更是摆设着钟鼓各一座。

  这皇朝一旦有大事,就要钟鼓齐鸣。

  而这大事的标准,可是非常高,也只有天子驾崩,亦或是新天子登基蔡算得上大事。

  至于什么祭祀坛庙,祭祀太庙,都只是敲其中一样。

  “宫中不能乱,同样的,京城作为天下脚下,首善之地,也要稳,绝不能有军心动乱之说!”

  李太后说完这句铺垫之后,又将头扭向房间内的另一人,“张尚书——”

  “臣在,老娘娘。”

  被李太后唤作张尚书的,是时任兵部尚书的张佳胤。

  “你身上的担子不轻啊,这协理京营戎政,如今儿,却是派上用场了。”

  这话一出口,张佳胤不由得老脸一红,他清楚李太后这是在点他。

  当即,他便表态道,“还请老娘娘放心,臣知晓!臣现在就去京营,坐镇京营。”

  这张佳胤虽说是个文人,但是这常年在军营当中,倒也有几分胆量,直接就打算单人匹马直闯军营。

  “明日一早再去,跟着毛登,费甲金两人一并去。”

  毛登,就是伏羌伯毛登,从隆庆五年十月开始,便领中军都督府事,至今在这位置上已经待了十一年之久了。

  算是京营当中能拿得出手的勋戚一派军头了。

  而费甲金,则是袭崇信伯,也是勋戚,当下正佥书中军都督府事。

  制衡一术,可不单是嘉靖帝会,她李太后一样会。

  内宦,文官这两股势力可还不够,大明朝自然还是有着勋戚的。

  开国六公爵,大多都废了,也就那袭爵魏国公的徐邦瑞,有点用,但身在南京,担着南京中府佥书,所以只能用弘治一朝的军功勋戚来制衡了。

  至于外戚。

  李太后,想到这摇了摇头,除了自己的弟弟有点本事外,自家的生父,武清侯李伟,亦或是万历皇后的生父,永年伯王伟都只是平庸之辈,根本上不了台面。

  “是,老娘娘——”

  张佳胤自然是明白的,自己虽为兵部尚书,但是这京营的事务可不是自己一人能说得了的,不算内臣,还有着大批勋戚,虽说这些勋戚都没什么本领,但是占着坑位啊,而且忠心。

继续阅读:第205章 龙盾步营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惊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