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淮商陈幼学(下)
余寿2025-07-28 17:353,031

  对于陈幼学,朱翊镠是陌生的,但是对于这淮商,他却是熟悉得很。

  大明开国,对于商人群体是采取打压的姿态。

  别的不说,就说那户籍上对于商人的安排便可见一斑。

  明朝户籍承袭前朝伪元的诸色户计,将整个男丁划分为良贱两大类。

  而这商人所属于的商籍,自然也就是属于贱籍,跟那山陕一带的乐户,江浙一带的丐户相提并论。

  但是政治地位上的打压,却不能遮掩掉这些商人的经济实力以及对于地方社会,乃至是中枢的影响力。

  放在后世耳熟能详的商人群体,诸如徽商,晋商都是在明朝的时候发展壮大。

  但是其实,在这一时期,淮商也是极为有名的。

  之后一直贯穿整个清朝的扬州盐商就是淮商的后续。

  当然了,此刻这淮商的实力还没有如此大,能够像后世清朝一般,一捐就能捐百万两白银。

  此时的淮商最要紧的是靠两个途径。

  一个是贩酒,另一个则是搞运输。

  至于盐,也是个发大财的途径,但是却不在淮商手中。

  因为开中法的限制,使得两淮地区最要紧的盐场基本上都被外来的晋商所把持着,无他,因为这些个晋商朝中有人啊。

  先说那贩酒。

  这淮酒可是天下之名品。

  山东之秋露白、淮安之绿豆都是天下闻名之美酒。

  早在北宋,这淮酒就已经成为贡酒了。

  如今也不例外。

  明廷内府就大量采用淮安周聚源槽坊产出的淮酒。

  朱翊镠就喝过好几种,诸如那苦蒿酒,似酸而清,绵甜爽口,而且度数还不高,就常常作为朱翊镠下饭的佐酒。

  在后世的他,经常要一边吃饭一边喝点肥宅快乐水。

  而在这一世,他还是改不了这个习惯,也就只有那苦蒿酒,酸酸甜甜能够下饭。

  并且这淮安不单单卖酒,还卖曲。

  这曲就是酿酒的主要原料,当下整个天下能大规模造曲的,就只有淮安一府。

  这淮安府下属各县都是造曲大县,一县当中,便有百余家是造曲的,更不要说造酒了。

  很多商人就是靠着那贩卖酒和曲发家致富。

  再说那运输。

  运输要船,而淮安就有着全天下最大的船厂——清江督造船厂。

  这家船厂在明初的时候,是国营的漕船厂,乃是平江伯陈公瑄督漕之际,在清河县的造船之所,后来不断发展壮大。

  原本在嘉靖之前,还有那山东临清的卫河船厂,两家船厂齐头并进。

  至于那松江府的龙江宝船厂早已衰落不堪了。

  但是嘉靖三年之后,卫河船厂被撤,下属的十八个分厂全部划入清江船厂。

  于是乎,拥有着八十个分厂的清江督造船厂,一跃成为了整个大明最大的内河造船厂。

  每年造船量能高达六百三十余艘,其中的遮洋船更是每年能有五十艘。

  这些船最终的流向,自然就是变成那些淮商们的船队一员了。

  再者,这地理位置也是极为优越的。

  淮商所处的淮安府,分割南北,又处于运河的中枢。

  自从采用支运法之后,所有江南粮饷,其每年上千艘的运船,都会在淮安进行中转。

  这漕粮的个中数量可是非常离谱,常年稳定在四百万石以上,再加上每条运船都可以携带一定数额的其他货物。

  所以整个淮安相当于天下物资的辐轴之地。

  明廷也特意在淮安设了一个常盈仓。

  那常盈仓,一共建有天字号仓一百余间,能容纳的漕粮数,能在一百五十万石。

  这是非常夸张的。

  而这还仅仅是官方的,民间的数额更多。

  别的先不说,就说那漕粮。

  在明初的时候,整个漕粮的需求量不多,连四十万石都要不了,不及之后的十分之一,所以是采用民运。

  但是等到那夺了亲侄儿皇位的朱棣上位之后,一路飙升,飙到了四百万石。

  这个时候,朝廷为了规范,也为了降低成本,就组建了规模超过十万的漕运军以及备倭军。

  也就是由原本的民运转为了官军长运。

  当然了,也有特例,那就是专供皇家食用的白粮,这些是从苏、松等五府当中征收而来的上佳粮食。

  这些二十万石的白粮还是民运。

  说是民运,但实则还是商人在运送。

  并且,虽说这海运被罢停了,但是民间泛海输货从来没有停过。

  淮安运米,胶州运麦。

  至于商人是谁,自然就是淮商们了。

  这次田乐能短时间内征集到近百艘两千石的大船,自然不可能是陈幼学一人之力,这背后必然有着淮商群体的影子。

  要知道,这些可都是淮船啊。

  别的船,造起来可能一两年就需要大修了。

  但是这淮船十年才需要小修,十五年才大修。

  这其中差异就在于其用材。

  自成化十六年,其用料就统一使用楠木,不像其他船,用那松木或是杉木,甚至都不阴干。

  所以这陈幼学只是被选出来与自己对话的代表。

  对于这一点,朱翊镠很清楚,想必田乐也很清楚。

  想到这,朱翊镠当即便开口向田乐询问道,“那陈幼学现在可在?”

  “回殿下,在的。”

  “嗯,那就让他过来吧,正好本王也有些话要问。”

  “是,殿下!”

  田乐一听到这话,顿时脸上一喜,但是下一刻便重新隐没不见了,而后转身亲自去叫了。

  而朱翊镠则是静静地盯着那田乐的动作,没有多说什么话。

  不多时,又是一条小船划来,随后便有个中年汉子下船,跟在田乐的身后朝着朱翊镠快步走来。

  那走路有些罗圈腿的中年汉子不用多说,必然就是陈幼学。

  此人初看之下,倒是一幅忠厚老实之相。

  “早听闻淮商豪奢。出则仆从如烟,骏马飞舆,住则高堂曲榭,第宅连云。”

  朱翊镠盯着那中年汉子的这衣服好一会儿才说出这一句话来,“但是你倒是穿得很朴素啊。”

  “潞王殿下千岁。”

  那中年汉子直接一个下跪,对着朱翊镠行礼,而后恭声道,“殿下,我等淮商不过是勉强度日,维持生计,至于豪奢,实在是不敢多想。”

  “呵呵——”

  朱翊镠轻笑一声,没有继续在这个话题上多说什么,“你就是陈幼学吧,怎么会想到来这苦寒之地,更愿意帮着本王运输军食呢?”

  “可要什么回报?”

  “殿下?”

  陈幼学哪里会料到这朱翊镠会这般直接,这才刚见面,两句话都没有谈就直接问意图的,还是很少见的。

  不过,他陈幼学也算是走南闯北,自然见得多了,当即又是一个行礼道,“小民帮潞王殿下,那是本分,不求什么回报。”

  “额——”

  朱翊镠没有看向那陈幼学,其目光一直盯着那已经靠岸的一只只浅船。

  浅船靠岸之后,便有着骆千斤指挥着军士开始卸东西,当然了那些船上的水手和脚夫们也自然帮着一块。

  一时之间,码头上倒是热闹的很。

  不过这也不妨碍朱翊镠听清那陈幼学的声音。

  “说实话。”

  简简单单三个字从朱翊镠口中传出,让陈幼学心头一紧,下意识地扭头看了眼边上的田乐,而后才抬眼看向朱翊镠。

  只见朱翊镠的目光平直,并没有放在自己身上,当即稍稍一松。

  不过,这也让陈幼学明白了眼前这位潞王殿下,怕是不喜欢打官腔的。

  便也直起身子,直接回道,“好叫殿下知晓,小民是想要跟那朝鲜做些买卖。”

  “跟朝鲜做买卖?”

  对于陈幼学的这个提议,朱翊镠是完全没有想到的。

  跟朝鲜贸易。

  呵呵,这家伙居然想要做跨国贸易?这是他自己都没有想过的。

  但是…

  朱翊镠转念一想,自己日后一定是要占下整个朝鲜的,再以朝鲜为跳板进攻日本的。

  当然了,现在还没有想好以何种方式占下朝鲜。

  现在借着这贸易,一方面可以开源,另一方面也能提前做些情报收集。

  “你是想参与到和买贸易当中??”

  这大明与朝鲜之间的贸易,一直是官方主导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朝贡贸易,另一种则是和买贸易。

  至于八包贸易则是依托于朝贡贸易的。

  朝贡贸易一般在京城的会同馆当中,是远离辽东的,朱翊镠稍稍一想,便知道必然不是想要参入到这里面去。

  只有那和买贸易,是设在这明朝边境之间的义州,是在辽东边界上。

  “殿下明鉴!”

  陈幼学没有否认,也早就猜到了潞王会想到这和买贸易。

  “那你跟朝鲜做买卖,想要做些什么买卖啊?”

  “回禀殿下的话。”

  陈幼学恭声回道,“这药品,书籍,珠宝,白黄丝,龙眼,荔枝等等,皆可卖!”

  “若是殿下答允,这弓角,焰硝也是可以。”

  “哈哈哈——”

  朱翊镠听到后面这几个之后,顿时放声大笑,伸手指了指这陈幼学,“你这倒是实诚得很啊。”

  “殿下面前,不敢撒谎妄言。”陈幼学一脸陪笑道。

  “嗯,那你想要买回些什么?”

  “回殿下!”

  陈幼学这个时候,脸色变得有些正经,“小民要带回银子和人参!”

继续阅读:第113章 朝鲜商团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惊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