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一纸休书,王爷他杀上京都
易思2025-02-22 14:461,538

婚礼定在过了年,正月初八。

是个很好的日子。

下聘则是在年前腊月二十二。

上次的聘礼是一百八十万两的军饷,沈则御几乎没出多少钱。

这次他坚持要补上。

秦挽辞不介意。

她知道沈则御有钱。

河东富庶,前几代的河东王就已经囤积了不少钱财,留下无数产业。

沈则御接掌河东之后,更是将这些产业做到了极致。

他早年扶持程渊,也花了不少钱参与程家的军火生意,程渊每年都要给他一大笔分红。

当初柳景年扫荡平西,卷走了平西王积攒了大半辈子的私库。

如今也都落在了沈则御手中。

沈则御的钱,没有底。

因为打算从秦家出嫁,故而秦挽辞虽然住在皇宫,聘礼却是送到了城东的秦家新宅。

贴着喜字的红木箱子,几乎摆满了秦挽辞的院子。

聘礼中不但有各种价值连城的头面首饰、古玩摆件,还有品质绝佳,未经加工的珍珠、玉石、宝石,以及金银各两大箱。

这些显然就不只是给秦挽辞准备的了。

秦家儿女多。

以后婚嫁,不管是筹备聘礼,还是嫁妆,都是很大的开支。

这些零碎东西,可以让秦挽辞拿去做人情打点。

沈则御把这些收买人心的小事都帮她想好了。

秦抚诗陪着秦挽辞清点东西。

看到一排的金头面,两眼放光。

有纯金的、金累丝、金拉丝的、金缉缀的、金镶嵌的、赤金的、鎏金点翠……

市面上能见到的各种工艺、款式,几乎应有尽有。

秦抚诗数了数。

各种金头面足有三十二套。

光是金累丝镶嵌各色宝石和珍珠的,就有十二套。

秦抚诗抱了一套纯金头面在怀里,直吞口水。

“这一套少说也要用四五斤黄金吧。”

一斤十六两,这头面比她的头还重。

“大概差不多。”秦挽辞道。

她凑到秦抚诗耳边,压低声音:“你挑一套喜欢的,我回头送你。”

爹娘说不要她的聘礼,这些东西全入她的私库,交由她处置。

她可以做主。

除了这三十二套金头面,还有别的翡翠头面、碧玺头面、银头面等等。

她先前粗略扫过一眼单子,大概有一百多套。

后半辈子都不用置办了。

“大姐,我听碧桃说,皇上要娶你千千万万次,是真的吗?”

秦抚诗用一种看财神的眼光看着秦挽辞。

秦挽辞失笑:“你这丫头,什么时候也变成了小财迷。”

府上的六个管事盘点了一天,才算把这些东西全部收纳入库。

秦抚诗这时候才明白。

为什么秦家的新宅邸,秦挽辞院子里的库房是最大的。

秦挽辞院子里忙,秦夫人那边也没闲着。

上一次秦挽辞出嫁做王妃,秦家已经拿出了准备多年的嫁妆。

沈则御体恤秦家不易。

特意私下给了秦琅二十万两,让他筹备嫁妆。

二十万两不算很多,也不算少。

毕竟秦家的家底在那里摆着,太过分也会引人非议。

左右不过是要一个体面。

秦夫人和秦挽辞的祖母一同置办,忙碌此事,足为秦挽辞添置了二百一十八抬嫁妆。

与此同时,远在北漠的秦颂,也差不多将手中职务全部交接给秦瑀和其他将领。

赶赴京城。

秦颂和秦琅都有退隐的打算。

秦颂年纪大了,惦记着母亲和妻子。

秦琅则放心不下秦献和两个女儿。

秦家文有一个秦珏,武有一个秦瑀。

又出了一位皇后,门楣已足够光耀。

人要知进退。

太过于强盛,既容易使人膨胀,也容易使人忌惮,并非好事。

沈则御点头同意了。

年前天气一直晴好,过年的时候却骤然变冷。

正月初八那天,天刚亮,就下起了毛绒绒轻雪。

秦挽辞坐着花轿,从东城秦家府邸,绕城一周,走皇宫东正门进宫,到昭阳殿完成婚礼大典。

花轿所行经的每一户人家门前,都种上了两棵栀子树。

这时节栀子不开花,树上别了数十朵用红色丝绢剪成的栀子,挂着红绸和绣球。

随着北风,漫天飞红。

花轿快要经过时,这户人家便在门口放一挂鞭炮。

走在花轿边的十六个喜娘,胳膊上各挎着一个提篮。

篮子里装着瓜子、糖果、桂圆、铜板以及少量的金银花生。

经过放炮的人家,喜娘就抓两把洒到门前。

百姓们一片欢腾。

路线是提前规划好的,足够宽敞,加上有一万京师卫军出动,维护秩序。

场面热闹,也没出乱子。

雪下得小,天气却冷,不过仍旧有不少人跟着跑完了全城。

听说最多的一个人捡了二十多颗金花生,也算发了一笔小财。

继续阅读:王妃一纸休书,王爷他杀上京都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王妃一纸休书,王爷他杀上京都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