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害韩伯运之人使用这白䗣剧毒,其心之险恶、急迫可想而知。
幸亏楚翌连日来的核心任务就是为韩伯运解毒,精心配制的解毒药都带在身上,恰巧发挥功效。
她赶紧找出几味药,给韩伯运服用下去。
伯运到底是中了毒,再加上疲惫、失血,不一会儿就体力不支,靠在翌姐姐怀里昏迷了过去。
大舆帝得知儿子在宫苑里遭到刺杀,万分震惊,立刻派刑部官员彻查此案。
官员从刺客的身份查起,却发现这些刺客全是生面孔,身上的服装、使用的兵械,没有一点能显示身份的特别之处。
看来,这场刺杀经过精心的策划,将成败的结果都提前做了准备,没有留下丝毫线索。
刑部官员查了几日,并未查出丝毫蛛丝马迹,此案也就成了无头公案。
大殿下韩伯运因遇刺再次中毒,雪上加霜,昏迷不醒,移居进了大舆后的寝宫。
大舆后的寝宫也加强了守卫,她深居简出,亲自照料奄奄一息的儿子。
楚翌偶尔也进宫看望一下韩伯运,不过没再像之前那样天天来。
宫人都猜测,大殿下必然是存活的希望不大,连楚翌姑娘都死了心,不再徒劳地为他医治了。
且说那日被下人从水泉中救出来的女子段玉弦,像一只落到汤中的苍蝇似的,衣服收抿着贴在身上,从头发到鞋子都向下淌着水,冻得瑟瑟发抖,牙齿也控制不住地咯吱吱打战。
回到官驿,她就来到乌辰瑾的房间,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他告状,说楚翌对她暗下杀手,将她推入水泉里想溺死她。
乌辰瑾简单问了问情况,说:
“你明知楚翌和伯运经常出现在那个小园里,为什么还要到那边去?!你不是故意招惹她吗?!”
段玉弦见乌辰瑾一语切中要害,只得勉强为自己找了些借口。
乌辰瑾连半句安慰的话都不说,只眼睛奇异地亮了亮,嘴角微抿一下:“惹不起就别去自找没趣”!
说完,他就扭头走出去了。
只要段玉弦来他的房间,他不是找借口赶段玉弦走,就是自己扭头出去。
“还不是忘不了那个狐狸精!”
段玉弦只得自己换了衣服,越想越气,就又去找殷贵妃诉说委屈。
却见表兄韩酉年也在。殷贵妃见段玉弦眼睛红肿,问起了缘故。
姨母垂问,勾起了段玉弦的满腹委屈。她鼻子一酸,将事情的经过叙述一遍,咬牙切齿地说:
“可惜我失手了。不知道那个贱人为何如此命大!我,楚伊湄,表兄,还有乌辰晟,都曾派人杀过她,可就是杀不死!”
说到这个话题,段玉弦忽然想到了韩伯运被刺一事。
见屋里并无外人,她就向韩酉年问起此事。
韩酉年说,他确实有刺杀韩伯运的打算,已经挑选好了杀手。只是他还没有准备成熟时,那些人就捷足先登了。
“那些刺客是谁派去的?还有谁——跟我们一样,想让韩伯运死?”
殷贵妃说:“你们就别胡乱猜测了。酉年,眼下有重要的事,你可千万得抓住机会。”
殷贵妃口中重要的事,指的是大舆国三年一度的科举选才一事。
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今年大舆帝初登帝位,急需选拔国内的有才之士辅佐襄助。所以,他极为重视本次的文武举选拔考试。
大舆帝下诏给各级官府,命他们严密组织科考,广选人才。他要将选拔出来的精英量才施用,填充朝堂以作国家的栋梁。
乡试会试都已经进行过了。三天后,就要举行大舆国万众瞩目的殿试。
大舆国皇帝出身将领,知道武将对于国家安全的重大作用。因此,他更加重视武举考试,宣布要将本届遴选出的武举状元备案内阁,经过悉心培养后,赋予重任。
朝廷官员都知道,大舆帝这“赋予重任”,意义非常。
现任的兵部尚书是大舆帝的旧部下,因年纪大身体差几次上书致仕,只因朝中无适当人选可替代他,上书屡次被驳回。
大舆帝要他坚持到科举之后,其言外之意谁都明白:这是皇帝准备将武考中脱颖而出者,作为接任兵部尚书一职的备用人选了。
韩酉年得意地扬扬下巴,回答殷贵妃道:
“母妃放心,儿臣早已物色好人选。此人是我的心腹,武功卓著,又善于排兵布阵,是个难得的奇才。这次的武举状元非他莫属。”
殷贵妃点点头:
“如此甚好。兵部掌握在你手里,你在朝中的地位就稳当了。”
三天后。
武举考试的地点设在校场。
这日,校场门口守着全副武装的军士,气氛格外肃穆。
从乡试会试中选拔出来的优胜考生,凭着身份证明走进了校场。
只见校场里旗帜招展,军士们威风凛凛地分布在校场各处。
主看台上,主考官大舆帝端坐正中,旁边陪坐着皇后、贵妃还有二殿下韩酉年。
两旁的看台上,一旁正襟危坐着副主考——朝廷的各位武职要员,另一旁,则是受大舆帝之邀来观看武举的各国贵宾。
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们由小吏带领着列队来到看台下,向皇帝和官员们行过礼之后,就分组开始了各项目的考试。
各组的失败者被淘汰,胜出者个个称得上是顶尖的选手,他们在一起进行再次竞争,能在这些精英选手中夺魁的,就是本次武举考试的状元了。
考试分骑马、箭术、举重、武功、阵法五项内容。
进行完前三项时,有一个考生以其突出的优势,如鹤立鸡群般,引起了大舆帝的浓厚兴趣。
大舆帝问道:“那个前三项都名列第一的学生,又长得相貌端正,他叫什么名字?”
旁边的韩酉年禀报道:
“启禀父皇,此人名叫刘琦正,在五军都督府中任低级官职。”
原来这次大舆帝不拘一格降人才,武举不设门槛,任何人都可参加,包括已经在朝中任职的官员。
殷贵妃偷眼瞥大舆帝的神色,见他满意地颔首。韩酉年面露喜色,向她投过来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