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灯摇曳,金殿之上香气氤氲。
最后一轮比试即将开始,黄先生亲自监督,李公公则在皇帝身边低声汇报,司徒景站在人群后方,目光如炬。
宋知夏身着素白厨袍,袖口卷起,露出手腕上一道浅浅的旧疤。
那是她刚穿越那日被退婚时,摔落石阶留下的印记。
如今再回首,已然是另一个天地。
她望着案前的一盘黑豆豆腐——这正是她在黄豆瘟疫后偶然发现的替代品。
黑豆质地紧实,经特殊工艺压制后纤维拉丝,极似牛肉纹理。
她曾在灾情最严重的那段日子反复试验,将它命名为“黑丝牛肉”。
此刻,她动作利落地切下一块豆腐,轻轻一撕,果然呈现出丝丝缕缕的红褐色肉丝状。
“仿荤,讲究一个‘形神兼备’。”她低声自语,指尖滑过刀柄,心中已有三分把握。
而另一边,郑痞正神情专注地摆弄着他的“龙须豆腐卷”。
他选用的是嫩豆腐,辅以火腿丝、鸡丝、香菌等八珍之味,卷成细条,外形确实精致美观,宛若龙须垂落。
但他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口感。
豆腐本身水分多、质地软,想要模拟肉类,必须经过脱水与纤维化处理。
否则一旦入口,便如棉絮般松散无物。
宋知夏一眼就看出破绽,嘴角微扬。
黄先生宣布比试开始,众人屏息。
时间紧迫,仅有一炷香。
宋知夏动作迅疾,第一道菜是“黑丝牛肉炒椒”,第二道为“红烧黑丝狮子头”,第三道则是“蜜汁黑丝肉脯”。
三道菜依次出炉,香气扑鼻。
第一道“炒椒”色泽鲜艳,红绿相间,豆腐丝根根分明,仿佛真的牛肉丝;
第二道“狮子头”外焦里嫩,一口咬下,豆香中夹杂着肉脂般的柔韧感,令人食指大动;
第三道“肉脯”更是惊艳,薄如蝉翼,入口微脆,甜咸交织,余味悠长。
黄先生亲自动筷,尝罢第一口,便愣住了。
他缓缓放下筷子,神色复杂地看着宋知夏,眼中竟有几分震撼:“此豆腐……竟能模仿得如此惟妙惟肖?”
宋知夏微笑答道:“回大人,这是用黑豆制成的新型豆腐,通过高温压榨和拉丝工艺,使其纤维结构接近真肉。”
黄先生沉吟片刻,点头:“此法前所未见,匠心独具。”
他转向郑痞的三道“龙须豆腐卷”,逐一品尝。
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
豆腐卷外观精美,但因缺乏韧性,入口即散,毫无肉类质感。
甚至有人笑言:“像是吃了一团云。”
黄先生皱眉摇头,评委席上的几位老厨子也纷纷叹息。
比试结果呼之欲出。
就在众人等待宣布之际,宋知夏忽然察觉到一丝异样。
郑痞面色阴沉,眼神游离不定,时不时朝御膳房方向张望,似乎在等待什么人或什么事发生。
她心下一凛。
果然,不多时,林厨娘匆匆走来,在她耳边低语几句。
“食材库被人动了手脚,部分调味料不翼而飞,尤其是用于提鲜的鱼露。”
宋知夏眼神一冷。
这已经是最后一轮,若是败北,他不仅会失去皇商资格,还可能连家族地位都不保。
他一定会做些什么。
但她早有准备。
“不怕他乱来,就怕他不动手。”她低声一笑,转身继续整理自己的菜品。
黄先生终于开口,语气凝重却带着敬意:“此次比试,胜负已分。”
他站起身,面对皇帝行礼,朗声道:“臣斗胆提议,将‘黑丝牛肉’列入御膳房新菜式,并封其制作者为‘御膳豆腐师’。”
皇帝微微颔首,眸光落在宋知夏身上,意味深长。
场中响起一片掌声,百姓欢呼,群臣议论。
而就在此刻,李公公正要上前宣读结果。
突然,一道低沉声音从殿外传来——
“陛下,臣有一事禀报。”
众人转头,只见司徒景缓步走入殿中,手中握着一封密函,神情淡然,目光却寒如冰霜。
宋知夏心头一跳。
她看着他一步步走近,心跳不由自主加快。
他知道什么?
他要做什么?
而此刻的郑痞,脸色骤变,拳头死死攥紧,额角渗出冷汗。
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逼近。
李公公正要开口宣读比试结果,手中诏书微微展开,全场屏息以待。
就在此刻,殿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片刻的沉寂。
司徒景一身玄色锦袍缓步走入金殿,神色平静如常,手中却紧紧攥着一封密函,纸页边缘已被他捏得微微卷曲。
他的目光掠过人群,最后停在皇帝身侧的御座上,躬身行礼,声音低而清晰:“陛下,臣有紧急奏报。”
众人皆是一惊,黄先生皱眉看着司徒景,李公公也略显疑惑地望向皇帝。
“讲。”皇帝缓缓抬眸,语气不重,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司徒景将密函递上,动作恭敬却坚定:“此为郑氏私通御厨、暗中调换比试食材的确凿证据,包括账册、往来信件及部分毒粉残留物。更甚者,其多年经营皇商之名,却多次克扣贡品、贪墨税银、勾结地方豪强,罪证确凿。”
话音一落,满堂哗然。
郑痞脸色瞬间惨白,猛地抬头看向司徒景,眼中尽是惊怒与不可置信。
他咬牙切齿,声音嘶哑:“你……你怎敢——”
“我怎敢?”司徒景冷笑一声,眼神冷冽,“我本就不该给你任何翻身的机会。”
皇帝接过密函,翻阅几页后,眉头越蹙越紧,脸色逐渐阴沉下来。
他缓缓合上信封,目光扫过郑痞,淡淡道:“大理寺,即刻立案彻查。”
“遵旨!”殿外守候的禁军统领立刻领命而出。
李公公见势已定,连忙上前一步,高声宣布:“御前豆腐比试结果已出!宋知夏凭借‘黑丝牛肉’三道菜品,形神兼备,匠心独运,荣获第一!特赐‘皇商豆腐坊’匾额,钦此!”
掌声雷动,群臣恭贺,百姓欢呼。
宋知夏缓步上前,接过那块沉重的匾额,木质温润,烫金字闪耀着金光。
她脸上露出一抹温婉笑意,仿佛一切荣耀都理所当然,内心却波澜起伏。
她的目光在人群中轻轻掠过,正欲回身,忽然捕捉到一道熟悉的身影。
司徒景站在人群尽头,神情依旧温和,嘴角微扬,可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眸中,却藏着一丝难以捉摸的情绪,像是满意,又像是期待,更像是一种即将揭开的谜底。
宋知夏心头一跳,笑容未变,但指尖悄然收紧了几分。
那一笑,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