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叶梦梦坐在临时实验室里,桌上堆满了实验数据和记录表。
她仔细对照每个测试组的数据,逐行核查,不时用铅笔补上一行批注,把关键指标用红笔圈出来。
外面持续传来轻微的脚步声,门半掩着,王医生捧着一叠记录单走进来。
“叶博士,A型配方的几位病人都恢复得不错,B型组暂时也没新异常。”
王医生把报告递过来,又顿了顿,“你准备什么时候走?”
叶梦梦合上最后一本实验笔记,把一摞资料叠得整整齐齐。
她伸手把桌上一只蓝色笔记本递给王医生,说:“继续观察所有测试者,特别是这次改了配方的那位B型组,我怀疑病毒会适应新药。每12小时都要抽血,详细做标本冷藏。这个笔记本有所有观察重点和异常处理方法。我回来时会带更完善的解药。”
王医生摸着笔记本,语气里带了一点压低的情绪:“你给了这里所有人希望,基地里现在不再像之前那样死气沉沉。大家都在等消息。”
叶梦梦点点头,没有多话,又仔细把几个样本标签检查了一遍。
这时江川拎着一只特制背包进来。他把背包放在桌上,拉开拉链,内部隔层安放得很紧凑,小瓶和冻存袋一一对号。
“全部带好了吗?”江川微微弯腰,把几组血样卡进冷冻盒,再用防撞棉片垫上,动作熟练利落。
叶梦梦一边整理一边解释用途:“这份脑组织样本给周博士很重要,他们能用来研究病毒怎么影响神经系统。这个血液样本是昨天采的,病毒活性数据非常新鲜,检测结果能判断病毒是不是要变异。如果下阶段再出现突变型丧尸,可能比之前见的更难应付。”
她停住话,看了江川一眼,说:“你务必要把基地声波屏障的巡检再紧一轮,队员的装备更换时间表也别松。现在的丧尸,只会越来越难对付。”
江川点头,没怎么多问,只把样本又塞紧些。
他收拾好之后,两人出了实验室,各自把自己的工作服折好。
叶梦梦没有直接离开,而是去了医疗区。她轻轻推开房门,小雨靠着床头,正在喝水。
看到叶梦梦,马上把水杯放到柜子上,双手伸出来握住她的手:“叶博士,我现在能下床自己走两圈了,真没想到还能有这一天……”她嘴角忍不住带出一点笑。
叶梦梦也握着她的手:“要注意别太累,还有很多关要过,但你会慢慢好起来。”
这时旁边几位家属都围上前来。一名中年妇女嘴唇哆嗦,不敢出声。
带着白发的老妇人颤巍巍地走近,突然跪下来,双手捧住叶梦梦的手背,头靠过去,低声哽咽着:“您是救了我们全家的恩人,是上天派来的救星……”周围人纷纷红了眼眶,有人手里还攥着几张亲手写的小纸条。
叶梦梦连忙把老妇人扶起来,她摆摆手:“我只是做了能做的,下次我回来一定带更好的药,大家别太担心。”
她把小雨的诊疗单塞回药盒,对王医生又交待了一遍用药说明。
这时江川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切没有说话,肩膀紧绷。
他移开视线,静静靠在门边。
傍晚,叶梦梦回基地的时候,大厅已经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老刀穿着整洁的外套,站在桌边,他主动举起酒杯,喊了句:“叶博士,我妹妹多亏你能坚持下来,我敬你一杯,大家都敬你!”
周围的人都站起来,酒杯、水杯、甚至小搪瓷缸子碰在一起,声音清脆。
有人高声说:“有叶博士在,咱们不怕!”空气里带着罕见的轻松气氛。
叶梦梦拿起杯小口抿了一口,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
这种场合她向来寡言,只默默坐下,帮隔壁孩子夹了个菜。
吃完饭之后,叶梦梦慢慢地收拾东西。她回房里,仔细检查每一件实验器材,需要带走的全装进特制双层箱。
她正低头核查药剂标签,门口传来稚嫩的脚步声。
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汗衫的小女孩踮着脚,双手捧了个用布料拼成的布偶递过来。
布偶上用歪斜的字体缝了几个字:“救世主”。
几个孩子一字排开,最大的孩子小声说:“叶阿姨,等你下次回来的时候,我们会做更大的娃娃。”
叶梦梦把布偶接过来,细细端详了几秒,觉得手心一点温热。
她把布偶郑重地放进背包夹层,说:“这已经是我最喜欢的礼物了。我答应你们,我会回来。”
传送前最后一天夜里,江川默默帮她检查装备。
两人配合得简单直接,该固定的绑带、药箱、文件都没有耽误一件。
夜很静,地下仓库里只有两台备用发电机微弱的轰鸣声。
江川收拾好最后一个箱子,把手洗干净,靠在生锈的铁门边,许久没说话。
叶梦梦穿好户外服,把背包扛上身,手里紧紧捏着那只布偶。
江川依旧没有动,低着头,不像以往那样直接交待战术。
他忽然问:“每次你离开,我都不确定这里还能不能再见到你。”
声音压得很低,带着粗糙的沙哑。
叶梦梦背着包停了一下,“每次回来,这里都还在,我也都会回来。”
江川把身子撑起,摇头道:“不是的,我不是担心基地……”他说着忽然走上一步,两只手伸出来,不再躲避,直接捧住叶梦梦的脸。
叶梦梦没料到,背微微一僵。江川看着她,眉角一点都不再收敛。
他低下头,在她额头上轻轻碰了下,极快极轻。
他说:“快去快回,带着希望回来。”
叶梦梦没说话,视线停在江川手背上。她用力眨了眨眼,嘴角压着。
就在这时传送器的缓冲光芒迅速亮起。叶梦梦点了下头,紧了紧肩上的背包,一步踏入光圈,背后只传来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
白光闪灭,她的身影已经从仓库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