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市中心皇冠假日酒店国际会议厅的灯全亮着。
技术组的小吴踮脚调试全息投影仪,镜头擦了三遍,还在检查焦距;安保队老周蹲在消防栓旁,拿手电筒照隐蔽处,防着可能的窃听器;后台化妆间里,林教授推了推眼镜,对着镜子练习手势——要自然,又得让后排记者看清他指数据图的动作。
叶梦梦站在舞台侧幕,深蓝色西装裙熨得没褶子。
她摸了摸袖扣,那枚银色袖扣里嵌着微型摄像头。
公关总监老陈抱着笔记本跑过来,屏幕上是记者席座位表。
“叶总,《柳叶刀》的人要第三排中间,《自然》说要特写位......”
“标红的那几家,”叶梦梦用指甲点了点屏幕,“《生物安全时报》、《国防科技观察》,给他们第一排正中间。”
她指了指后排角落,“摄影组的机器,除了拍讲台,重点盯这几个位置。”
她圈出第三排右侧三个座位,“穿灰西装的、戴金丝眼镜的,还有那个总看手表的。”
老陈点头,在座位表上画圈。叶梦梦低头看表,六点五十分。
“林教授彩排完了?”她问。
“刚走台,”化妆助理从后台探出头,“林教授说数据页翻页器不太灵,换了备用的。”
叶梦梦往后台走,路过设备区时,全息投影突然亮了——淡蓝色的病毒模型在半空转,接着被药物分子缠住,分解成碎片。
技术组小吴擦着汗,“刚才误触了,不过效果没问题。”
叶梦梦没说话,伸手在投影里抓了把,蓝光从指缝漏出来。
“分子结构的透明度再调低点,”她对小吴说,“要让观众看清结合点。”
上午十点整,会议厅门关上。叶梦梦站在聚光灯下,能闻到前排记者身上的香水味,后排有人小声咳嗽。
她清了清嗓子,台下立刻静了。
“我们今天发布的,不是普通的抗病毒药。”她声音不大,但扩音器把每个字送进角落,“它能对抗已知所有病毒株,更重要的是,能预防未来的变种。”
全息投影亮起来,病毒模型和药物分子的结合过程在头顶转。
叶梦梦抬头看了眼,“这个分子像把钥匙,能提前锁死病毒变异的'锁孔'。”
台下开始交头接耳。林教授走上台,推了推眼镜,点开激光笔。
“三期临床数据,”他指向大屏幕,“10万受试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对新型流感病毒预防有效率98.7%。”
掌声响起来,叶梦梦却盯着第三排右侧。那三个穿正装的没鼓掌,戴金丝眼镜的在平板上打字,灰西装的侧过身跟同伴耳语,同伴的手指在桌下敲了三下——摩斯电码,SOS。
“接下来,”叶梦梦等掌声停了,“我们要启动全球十座智能生产基地。”
她点开下一页PPT,“三个月内,月产十亿剂。”
台下炸开了。有记者举着录音笔站起来,被安保按住。
灰西装的手突然抖了下,手机屏幕亮起来,他快速按了几条消息。
叶梦梦假装看PPT,余光瞥见他喉结动了动。
“这些药会优先给人口密集区,”她继续说,“和多国政府签了协议,确保四十八小时内覆盖主要城市。”
灰西装的手机放回桌上,屏幕还亮着,叶梦梦看见上面有“紧急上报”四个字。
提问环节开始。举着的录音笔像片森林,叶梦梦点了个举得最高的女士。
“叶女士,药物成本控制在多少?”
“量产成本每剂三块五。”她答。
第二个问题是个戴鸭舌帽的男人,“副作用监测期多久?”
“两年跟踪数据,无长期副作用。”
第三个问题,角落有只手举得慢半拍。提问的是个穿格子衬衫的年轻记者,眼镜片厚得像啤酒瓶底。
“叶女士,”他声音发闷,“药物核心成分来源?据我所知,现有物质达不到您说的效果。”
叶梦梦笑了。“我们在南美雨林找到种稀有真菌,”她指了指投影里的分子链,“基因改造后能产生这种物质。具体工艺是商业机密,但可以保证,原料供应稳定。”
灰西装的笔掉在地上,他弯腰捡的时候,叶梦梦看见他后颈有块暗红色——乌鸦纹身,衔着橄榄枝。
散场时,老陈抱着一堆录音笔过来。“《国防科技观察》的记者要专访,《生物安全时报》说想拍生产基地。”
叶梦梦把袖扣按了下,微型摄像头停止工作。
“推了,”她说,“就说下周统一安排。”
她往后台走,经过第三排时,灰西装的平板还开着,屏幕上是“方舟计划-风险评估”的标题。
末世的隐蔽营地,江川蹲在地图前。量子通讯器闪着绿光,叶梦梦传来的坐标在地图上标成红点。
核心队员老周凑过来看,“地下三层?通风口在东北?”
“他们的防御在南面,”江川用红笔圈了圈,“东北侧通风管直径一米二,能塞进去人。”
他抬头对周围的人说,“明早派两队侦察,一队看外围岗哨,一队摸通风口。”
武器专家老张递过个金属箱,“电磁干扰器是叶女士用复制舱做的,能瘫了他们的监控。
爆破弹要小,”他指了指箱子里的圆筒,“炸设备不塌顶。”
江川把爆破弹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首要目标是数据和样本,”他敲了敲地图上的实验室标记,“其次是设备。”
通讯器又闪了,叶梦梦的消息跳出来:“发布会顺利,鱼上钩了。”
江川回了条:“侦查启动,保持警惕。”他把通讯器收进战术背心,抬头看营地外的山——新伊甸园的实验基地就在那片林子里,藏得深,可再深的耗子洞,也得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