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紧张
陈长老2025-07-02 21:158,046

“既然人都到齐了,那么我们就开始继续昨天的话题吧。”大皇子见人都到齐了,便站起来说,“昨天我没有继续下去谈话,就是因为我的弟弟没有在场。虽说现在吐蕃的内务都是我负责,但是,我毕竟不是吐蕃的皇帝,不能一个人独揽大权。所以,今天特地邀请了我的三弟多嘎·扎西贡布一同参加我们之间的会谈。”

  使节团的代表一听这话,心中立刻明白了,结盟一事应该是没戏了。因为本来他们提出的条件就是只对大皇子一人有利,不能被其他人知晓的条件。但是现在大皇子却叫来了其他的皇位争夺人,也就是说,大皇子已经打算放弃他们提出的条件了。

  没有好处,他们拼什么帮你,也就是说,大皇子也不打算帮助他们找出安禄天他们的所在位置了。或者说,安禄天他们可能就在大皇子的麾下?所以大皇子才会拒绝他们的这么丰厚的条件。这么想,就想通了。

  “三弟呀,这一次大唐的使者们过来呢,主要是为了我们两国之间的友谊的,顺便呢,过来抓捕一群从大唐逃走的犯人,据说是跑到了我们吐蕃这边投靠了一位皇子,但是并不在我这边,二弟那边应该也不会有了,所以,我今天想要问问三弟,人是不是在你那里。”

  “啊?什么人?”多嘎·扎西贡布开始装疯卖傻,现在的他清楚的知道,绝对不能出卖安禄天他们,否则,自己之前做的所有的努力都将化为乌有。

  “就是一个名叫安禄天的人和他的手下,相信三皇子应该对这个人有所耳闻,他之前打败过三皇子···”有些着急的使节团代表,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三皇子多嘎·扎西贡布的身上,但是,很快,他就意识到了自己说错话了。

  “啊,我知道了,就是你们大唐一直在吹嘘的那个军神,怎么,那么厉害的人都保不住,叛逃到我们吐蕃来了?”多嘎·扎西贡布听了使节团代表的话后,立刻不高兴了,脸色顺便就沉了下来。

  “啊···我不是那个意思···”使节团代表连忙解释。

  “不用解释了,我这里没有人。”多嘎·扎西贡布懒得听他废话。

  “···真的没有人么?我刚刚的话绝对没有冒犯您的意思,他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叛国贼,怎么能和贵为吐蕃三皇子的您相提并论呢?是小的说话嘴笨,请三皇子息怒。”使节团的人依旧不死心。

  “说了没有就是没有,你们听不懂人话么?”多嘎·扎西贡布摆出了一副非常不开心的样子。

  “真的···”

  “我的三弟说了没有了,各位使节团的人也就不用在逼问他了,我相信我的三弟的为人,肯定不会撒谎的,所以,对不起,各位使节团的人,我们这里,没有你们要找的人。”大皇子笑着打断了使节团的人准备继续问下去的话。

  “···既然这样,我们也就没有什么要说的了。我想你们是知道的吧,你们不配合的下场。”使节团的代表见已经没有谈下去的必要了,立刻放出了狠话。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听到这话的大皇子立刻不乐意了,“你真当我们吐蕃的皇子是吓大的?我告诉你,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们大唐的那些小算盘,你们部署在边境线的军队是给谁看的?难道我们吐蕃的士兵就不如你们大唐了?回去告诉你们的主子,要是想要打仗,随便,我们奉陪!别他妈跟我在这里磨叽!”

  “是的,我告诉你,我现在已经开始调度吐蕃的军队了,如果真的想要开战,我们随时奉陪。”多嘎·扎西贡布也站起来给自己的大哥撑腰。虽然平时非常讨厌自己的大哥,但是那再大也只能算得上是家事,一旦遇到了外敌,还是肯定会一致对外,支持自己的兄弟的。

  “快滚吧,如果是真的是来增进我们两国关系的话,那我们自然欢迎,但是这种先礼后兵,这种威逼利诱,我们根本不怕,有本事就全部使出来吧!我们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我告诉你,要不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你们还能活到现在?”大皇子的脸几乎都要贴到使节团的代表的脸上去了说的这一段话。

  “你···你们···你们为了一群外国人居然敢跟我们作对到这个地步?!你们等着,你们肯定会为今天说的这一段话付出惨重的代价的!”使节团的代表气急败坏的说,“哼!!!我们走!!!”

  使节团的人走了好一阵,大皇子才对三皇子多嘎·扎西贡布说:

  “三弟呀,他们说的那个什么安禄天一伙人我不管在不在你的手里面,但是他们这么挑衅我们吐蕃,简直就是侮辱我们,不把我们当人看,我就是非常不爽他们这一点。从这一刻开始,我希望我们兄弟两人可以放下之前所有的成见,在这一刻一致对外,现在我们吐蕃面临了共同的敌人,大唐,现在不是我们窝里斗的时候,我希望我们可以共同抗击这个敌人。”

  “当然,大哥你放心,虽然弟弟我经常犯糊涂,但是在这一点上,我还是很清楚的。他大唐我早就看着不爽了。如果可以,我早就想要灭了他们了。现在我们不去找茬,反而欺负到我们头上来了。这次一定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多嘎·扎西贡布跟着说。确实,在这种大是大非面前,他三皇子多嘎·扎西贡布还是非常清醒的。

  “好弟弟,就等你这一句话。从今天起,你我共同管理军队和内务,一致对外,时刻准备迎击唐军!”

  “怎么样了?”多嘎·扎西贡布回到了府上之后,安禄天他们几个立刻迎了上来询问情况,多嘎·扎西贡布看他们的样子,每个人身上都背着行李,大件的行李也都堆放在了大厅之上,一副准备好要离开的样子。

  “没事了,都把行李放回去吧,你们没有暴露位置。”多嘎·扎西贡布平静的说,“我和大哥都没有出卖你们,你们就安心的在我这住下吧。”

  “那就好那就好,大家都把东西放回去吧,没事了。”安禄天等人松了一口气,纷纷将收拾好的行李放回了去。

  “但是···为了袒护你们,我们也付出了代价···”多嘎·扎西贡布沉重的说。

  “出什么事了?”安禄天问。

  “这次你们大唐是铁了心要抓你们回去,集结了大概二十万的军队在我们和大唐的边境,大概就是警告我们如果不交出你们,就要和我们开战。而且,带队的还是那个大唐新的到的常胜将军,名声不亚于你安禄天的于子健。”

  “那···你们打算怎么办。”安禄天问。

  “能怎么办,积极备战咯。”多嘎·扎西贡布平静的回答,“留下你们是我的决定,而且大哥他肯定知道你们在我这里,所以也可以说是他默许的。所以,也算是我们支持你们留在吐蕃。当然,如果可以,也希望可以得到你们的帮助,那自然是最好的。”

  “当然,你们没有出卖我们,我们自然会鼎力相助。”安禄天说,“而且那个于子健日后肯定会是我们非常大的敌人,现在和他过过招,也可以探探他的底细。如果可以,当然是可以除掉他最好了。”

  “嗯···”多嘎·扎西贡布面露难色,毕竟之前他有大败在安禄天手下的心理阴影,现在碰到的这个于子健听说在军事才能上不输给安禄天,可以和安禄天平分秋色,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超越安禄天。这些言论都让多嘎·扎西贡布心生恐惧。

  “现在,我们也开始积极备战吧,准备打的那群唐军片甲不留。刚好还可以削弱他们军队的实力,为日后我们反攻大唐创造一点优势。”安禄天说。

  “嗯,确实如此,但是先让我们把行李放回去,在商量这些事情吧。”邱雯说。

  过了几天后,于子健派进吐蕃的密探传回消息,说是发现了大量的吐蕃士兵在被调度,都有着往边境这边靠过来的意思。

  这也让于子健意识到,大概是谈崩了,看来吐蕃那边是有了防备了,而且准备接受大唐的挑衅,还打算反击。

  果然,又过了一天之后,使节团的人回到了营中,带给于子健的消息就是,他们和吐蕃的皇子的谈判,以失败告终,而且结束的时候双方都是不欢而散,弄得很不愉快。

  而于子健也不敢轻易下定论,毕竟之前是因为北方蛮子侵入了他大唐的土地,所以他才会一路打过去。但是现在如果于子健这边先动手,那就是他们大唐不讲道理,自己挑起的侵略战争。这种事情,这种责任,于子健不敢一个人背,不敢一个人擅自决定。

  毕竟这一次他只带了二十万的兵力,而且不知道吐蕃有多少兵力,擅自发动战争,很有可能会陷入以少打多的窘境。但其实让于子健忌惮的,并不是不知道吐蕃的兵力,就算是双方有三倍兵力,甚至是五倍兵力之差,于子健都有信心可以给予吐蕃一个致命的打击,就算攻不下来吐蕃,也肯定可以让吐蕃元气大伤。等到下一批军队到达的时候,就是攻下吐蕃的时候。

  而真正让于子健迟迟不敢罔下定论的,是对方有一个安禄天。虽然于子健一直觉得自己比安禄天要强,要更合适成为这个大将军,而且也一直在证明着自己。但是在安禄天带军平定内乱的时候的种种事迹,于子健也是有所耳闻的。那个时候,安禄天的名字在朝廷那边,代表着军神,在百姓那边,代表着索命的恶魔。

  所以,于子健还是非常忌惮安禄天的实力的,毕竟自己没有和他亲自较量过,真的不知道对方究竟强到了什么地步。而且对方占有天时地利,确实对他们太不利了。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将手中的二十万大军全部葬送在吐蕃。这样可以说是对他,对大唐的名誉来说,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但是实际上于子健更害怕的,是惹了归夜教教主朱庆元不高兴。

  但是于子健又不能随便撤军。首先,现在撤军就是告诉全天下,他于子健怕了,他们唐军怕了。这样对他们的名声十分的不利,第二,这是国师的计策,如果因为于子健擅自撤军坏了国师的计策,那么这个责任于子健也是担负不起的。毕竟,这牵扯到归夜教的大业。

  所以,在收到了使节团传来的消息之后,于子健选择了按兵不动,立刻书信一封,八百里加急送回了进城,请国师定夺。

  这样处理,是做好的方法。

  “这帮兔崽子!!!这群蛮族!!!什么都不懂,一个小小的安禄天值得他们花费整个国家的兵力来保护么?!他安禄天到底有什么魔力,可以让周围的人如此死心塌地的对待他?服务与他?这他才去吐蕃多久?现在整个吐蕃的皇子都打算护着他?!”国师在接到了于子健的信件之后,大发雷霆,因为他的计划,变成了他最不想看到的最坏的一面。

  “这群蛮子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那国师,现在怎么办?要撤军么?”国师身旁的一个人问。

  “你是一头猪么?现在撤军不就是向全天下说明,我们怕了他吐蕃么?现在全天下的人都在看着我们要如何处理这件事情,在这个紧要关头上怂了,日后要怎么面对天下人?!”国师骂道,“传我旨意,让于子健随便找个理由,速速开战!一定要给那群蛮子一个血的教训!!!”

  “是!”手下人听了之后,立刻下去了。

  “安禄天,这一次,我一定要亲自废了你,不能再任由你在外面逍遥快活,成为我归夜教的一大祸害!”国师望着奏折,说。

  随着大皇子和三皇子跟大唐的使节团的谈判破裂之后,吐蕃和大唐就陷入了局势十分紧张的局面,双方的大战一触即发。而现在,吐蕃的大军也已经兵临城下。全部压在了吐蕃和大唐的边境线上,双方的军队已经形成了对阵的局势。现在双方都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可以发动战争的时机。

  虽然,现在双方没有爆发任何冲突,但是看似平静的湖面上,往往都是暗流涌动的。

  而另一方面,大皇子现在正在全国做着站前动员,将他成功的塑造成了一个不畏惧唐朝的威胁,带领吐蕃人民反击唐军的民族英雄。如果换作平常,林芸肯定出计谋去反抗大皇子的宣传,来达到诋毁大皇子名声的。

  但是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要想出如何对付已经压过来的唐军,而且,对方的主将,还是那个令人头疼的于子健。确实到了一致对外的关键时刻了。

  而安禄天和多嘎·扎西贡布也都重新穿上了久违的战甲,前往了前线,亲自督战。一方面是增加士气,但是这其实不需要安禄天去的,毕竟那些吐蕃的士兵只认识多嘎·扎西贡布,虽然或多或少听说过安禄天的大名,但是并不一定见过安禄天。毕竟当初跟着多嘎·扎西贡布后面见过安禄天真人的士兵几乎都死在了安禄天的手下,所以,现在的吐蕃士兵大部分都应该是不认识安禄天的。

  那么为什么安禄天还是跟着去了呢?原因是来自于多嘎·扎西贡布的邀请,多嘎·扎西贡布邀请安禄天同自己一起前往前线督战,共同指挥军队抵御于子健统领的唐军。但是,多嘎·扎西贡布的真正想法并不是希望可以和安禄天一起指挥军队。

  毕竟一山不容二虎,从来没有听说过一支军队出现了两个最高统帅,出现过两个最高指挥官。你说,如果出现了紧急状况需要当即下命令,如果两个最高指挥官意见不同,该听谁的?所以,从来就没有过什么两个人共同指挥一支军队的情况。

  而且,按照多嘎·扎西贡布以前打仗的习惯,也不喜欢别人随便左右他的想法,更不喜欢别人对自己的军队指手画脚,就更别提什么直接上手来指挥了。所以说,其实多嘎·扎西贡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原因很简单,也很让多嘎·扎西贡布所不齿,根本说不出来。

  从小没有经历过失败的多嘎·扎西贡布自从上次在安禄天的手中吃了一场大败仗之后,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自己的弟兄因为自己的错误判断,自己的错误指挥,而陷入了敌人预先设下的埋伏圈中,之后又为了保护自己,而一个一个的死在了自己的面前。

  这般如同地狱一样的景象,让多嘎·扎西贡布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从此,在他的潜意识里,就留下了对安禄天的恐惧,开始害怕与安禄天对阵。

  这些之前多嘎·扎西贡布不知道的原因,是因为他很久没有和安禄天对过阵了,所以他才不知道自己其实如此的害怕安禄天。而现在,由于又听说了很多有关于子健的传闻,而且都是把他和安禄天相比较来说的。所以在多嘎·扎西贡布的心里,潜移默化的将于子健和安禄天的这两个人的形象重叠了。

  所以现在的多嘎·扎西贡布同样的畏惧于子健,就像当初害怕安禄天一样。

  多嘎·扎西贡布清楚地知道,这样的自己上了战场,也只会延误战机。所以,他才会选择带上安禄天。

  一方面,安禄天可以给他撑撑场面,毕竟都是可以相提并论的让多嘎·扎西贡布恐惧的人,所以安禄天在多嘎·扎西贡布这边可以让多嘎·扎西贡布更安心一点。另一方面,如果多嘎·扎西贡布因为恐惧而做出了什么错误的判断,那么在一旁的安禄天还可以帮他纠正。

  所以,这就是多嘎·扎西贡布带着安禄天一起上战场的原因。

  而林芸他们几个虽然不情愿,但是被迫留在了逻些当中,暂时成为了大皇子的手下,同沈惊云一起,共同处理吐蕃的内务,管理粮草的押运等等一些问题。确保前线的士兵可以放心大胆的和唐军作战,毕竟粮草的供给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

  而林芸她们留下来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监视大皇子的动向。虽然现在大皇子嘴上说着一致对外,但是实际上怎么想的,没有人知道。

  而林芸的直觉告诉她,这个大皇子绝对不是这么容易妥协的人。

  根据林芸的猜测,现在虽然是战乱时期,两国对阵,但是对于大皇子来说,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可以趁着这个机会疯狂的囤积兵力,因为现在三皇子多嘎·扎西贡布这边,没有闲工夫来管他。

  而且趁着三皇子多嘎·扎西贡布外出打仗的功夫,大皇子也可以肆意的积攒的人气,获得更多的百姓的支持。之前之所以没有这么做,是因为当时还有二皇子的牵制,但现在他的那个二弟已经变成了沉睡在棺材中的一具死尸,根本不可能在妨碍他了。所以,现在可以说,逻些城已经完全变成了大皇子的天下了。

  而根据林芸的猜测,大皇子选择和三皇子多嘎·扎西贡布他们这边彻底的撕破脸,应该就是在吐蕃和大唐的交战结束的那一天。如果林芸的猜测没有错的话,大皇子应该会吐蕃和大唐结束战争的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就拿出自己积攒的兵力向三皇子多嘎·扎西贡布挑战,向三皇子多嘎·扎西贡布他们宣战。

  原因很简单,刚刚结束的大战,几乎都是三皇子的人上的战场,毕竟整个国家的兵权都掌握在三皇子一人的手上,损兵折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那个时候,正是三皇子多嘎·扎西贡布最薄弱的时候,大皇子在趁虚而入,就会有很大的机会来帮助自己取得皇位。

  其实这些事情都只是林芸的猜测,但是从大皇子现在的一举一动中,不难看出,大皇子确实是按照林芸的所想所行动的。

  因为现在大皇子正在拼命的向城中的百姓宣传自己当时在听到了大唐使者的威胁之后,是如何言辞凿凿的拒绝大唐使者的要求,不惜和大唐撕破脸皮,也要保住吐蕃百姓的颜面,也要保住吐蕃国家的颜面。

  对于那些不明真相的吐蕃百姓,特别是容易被感染的年轻人来说,现在的大皇子是那样的伟岸,原来他并不想传言中的那么坏,那么瞧不起百姓。在关键时刻,他还是十分的看重吐蕃的百姓的,不惜为了百姓,要和大唐撕破脸皮。简直就是民族英雄。

  不得不说,大皇子的演说宣传还是非常有效的,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了很多的百姓的支持,也迅速改变了自己在百姓眼中的形象。但是,也不能说大皇子的演说完全没有用,完全都是坏的,都是对多嘎·扎西贡布不利的。

  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这般演说,完全点燃了吐蕃全民族的斗志,让他们燃起了熊熊的火焰,选择一致对外。无数的青年都前去应征了三皇子多嘎·扎西贡布的部队,大部分的村落的年轻人都以可以上战场报效国家为荣。

  当然,这里面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被大皇子忽悠过去,成为了大皇子的力量。这当然也是大皇子想要的结果。虽然让自己的弟弟多嘎·扎西贡布的实力也进一步的提升了。但是没有牺牲就没有收获,这样的结果已经相当让大皇子满意了。

  其实这些都不算什么,但是为什么林芸就能看出大皇子不是真心想要一致对外,或者说不是全心全意、大公无私,没有任何关于自己的想法的一致对外呢?那就是他在宣传的时候,丝毫没有提及带着部下亲自上战场杀敌的三皇子多嘎·扎西贡布。

  明明三皇子多嘎·扎西贡布才是对抗唐军的主要力量,他大皇子再厉害,充其量也只能算得上是一个搞内务的,连后方都算不上,只能算得上是大后方。

  但是,他却丝毫没有宣传三皇子多嘎·扎西贡布的丰功伟绩,这明显是担心自己的弟弟会抢了自己的风头。

  结果,自己一个人远远地躲在安全的地方,让自己的弟弟前去前方杀敌,干着最危险,风险最大的活儿。要是战争胜利了,那么全部的功劳就都可能被大皇子抢去,他可以说是自己的态度强硬,也可以说是自己的支援及时,让前方的战士们吃到了饭,甚至可以说是自己运筹帷幄,指挥有方。反正那些百姓没有上过战场,什么都不知道,还不是大皇子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但是如果战争失败了,大皇子又可以将所有的责任全部推卸到三皇子多嘎·扎西贡布的身上,可以说他是不称职的将军,在自己的国土上居然输给了外邦人。这样就可以让三皇子多嘎·扎西贡布的名声一落千丈,甚至可以夺走他的兵权。让他多嘎·扎西贡布彻底失去争夺皇位的力量。

  所以不管怎么说,对于大皇子来说,都是对自己非常有利的结果。这也就是林芸留下来的原因。

  当然不能让大皇子的奸计得逞。长这么大都是林芸暗算别人,还没有人能算计到林芸的头上呢。当然,林芸决定帮助的人,除了林芸能够算计他以外,别人也是算计不到的。

  所以,林芸留下来同大皇子和沈惊云斗智斗勇,现在说好了双方合作,人才共享,所以林芸和林苏才会留在逻些。如果她们两人有什么不测,就是大皇子单方面撕毁条约。在吐蕃陷入了如此大的危机中时,居然还在惦记着皇位,不惜暗算自己弟弟借给他的两位人才。

  这样,大皇子的形象就会瞬间从民族英雄变成民族的败类。毕竟如此高涨的民心虽然容易被带动,但是同样的,也非常难以压下去。所以,这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就会变成夺走自己性命的匕首。

  相信这些大皇子都是知道的,就算大皇子不知道,沈惊云肯定也是无比的清楚地。因此,林芸和林苏二人才敢放心大胆的留下来,因为她们知道,大皇子不敢对自己怎么样。同时,自己留下来之后,不但可以监视大皇子的动向,还可以向城中的百姓随时随地的宣讲三皇子多嘎·扎西贡布的英勇事迹,以及他在战场上的英姿飒爽的身影。

  很显然,长得好看,真的非常有用。因为长得好看,林芸和林苏每每说起三皇子多嘎·扎西贡布的事迹的时候,总会有很多人驻足听讲。所以,虽然林芸和林苏两个人势单力薄,但是在宣传方面,还是不输给大皇子的。

  同时,大皇子还不能说什么,因为她们说的都是实话,而且让吐蕃的百姓知道自己的皇子有多么的骁勇善战也是一件好事,更重要的是,她们也没有诋毁自己,自己也没办法说什么。

  而于子健那边之所以一直按兵不动,其实是一直再等国师的旨意。但是最终等来的,是找个借口开战,一定要给予吐蕃致命的打击,让他们记住惹大唐的下场是什么,然后在逼迫他们交出安禄天一行人。

  当然,这一切都在于子健的预料之中,毕竟现在撤退,确实会成为天下人的笑柄,会变成大唐的军队害怕吐蕃军队。

  而在接到了国师的旨意之后,于子健又有点暗自窃喜,因为,他可以和自己一直想要过招的安禄天,来一场公平公正的对决了。想到这,于子健的脸上,就扬起了久违的笑容。

  这一天,于子健选择了发动战争,原因很简单,一个吐蕃士兵半夜擅闯大唐军营,擅自越界,大唐认为这是挑衅行为,决定反击。

继续阅读:第六百七十二章:大战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八方风雨:颠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