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厨艺安身
日月重照2025-07-28 18:133,866

  曹炬径直将那两辆马车赶到碧水园门口,对着驾车的几人喝道:“都下来,把东西搬到院子里。”言罢,曹炬大步推开院门,一边阔步往里走,一边放声高呼:“姑娘们,你们家公子回来啦。”

  “大胆!”

  一声怒喝如惊雷乍响,吓得曹炬猛地一缩脖子。他定睛看去,只见曹佾威风凛凛地站在院中,正双目圆睁,怒目而视。曹炬心中一紧,尴尬地说道:“父亲,您怎的来了?”

  曹佾冷哼一声,神色威严:“为父来不得?”

  曹夫人莲步轻移,从屋内款然而出,笑意盈盈道:“炬儿回来啦。今日你父亲难得闲暇,为娘便拉着他一同前来,不然他一人在内府,岂不孤寂烦闷。炬儿,原来来龙巷那家铺子竟是你所开呀,为娘可是早有耳闻了。不说这些了,你且陪老爷叙话,小云和晓云都已准备得差不多了。”

  父子二人相对而立,曹炬干笑一声,赔笑道:“父亲,为何不进屋安坐,却在这院子里作甚?”

  曹佾眉头微皱,懒得搭理他,心想这屋里老幼皆为女子,自己待在其中成何体统。

  曹炬见曹佾面色不善,便知趣地不再多问,转而指挥着费平安等人,将从来龙巷运来的炉具,一一搬到院内草坪之上。

  曹佾见此,心中诧异,问道:“炬儿,这些是何等物件,为何不放置屋内?”

  曹炬赔笑解释道:“父亲,这些乃是烧烤所用之炉具,油烟之气太重,不宜置于屋内。在这院中,每人亲自动手,边烤边食,别有一番趣味。”

  曹佾听闻,不禁忆起儿时。那时家境清寒,他常与狄青上山狩猎,归来后便亲自煮猎获之物,侍奉母亲与妹妹,手艺倒也说得过去。只是自从中得进士,入朝为官,便极少再下厨了。

  曹炬吩咐费平安:“去,给枢相大人倒一杯剑南烧春。”费平安听闻,心中战战兢兢,面对当朝枢相,他双手微微颤抖,小心翼翼地用竹筒盛了蔗汁,端到曹佾面前。

  曹佾接过蔗汁,目光如电,看了他一眼,问道:“你便是来龙巷那店铺的掌柜?”

  费平安赶忙躬身,诚惶诚恐道:“小人正是。”

  曹佾神色稍缓,微笑道:“这蔗汁上次竟送至朝廷大宴,听闻是你从大理蛮荒之地引种到大宋的?”

  费平安忙道:“正是。”这话倒非虚言,当日曹炬命他寻觅辣椒,他见当地土人常食一种杆状之物,味道清甜,便学得种植之法,带回大宋。曹炬一眼便认出是甘蔗,大喜之下,重重赏赐了费平安。

  曹佾面色忽沉,厉声道:“后来礼部官员命你大批供应朝廷,你为何抗命不遵?”

  费平安顿时额头冷汗直冒,偷偷瞥了一眼曹炬,嗫嚅着难以出声。

  曹炬赶忙笑道:“父亲,这实是孩儿的主意。那甘蔗刚引入我大宋,产量稀少,若大批供应朝廷,恐怕连做种的都留不下。不如待过一两年,京城附近广泛种植后,再供给朝廷不迟。”

  曹佾又道:“话虽在理,但去来龙巷传命的礼部官员,鼻梁却是谁打断的?”

  曹炬赔笑道:“是孩儿一时失手。不过那厮实在可恶,见费掌柜稍有难处,便命人将费掌柜妻儿投入大牢,限他三日内上缴朝廷百桶蔗汁。如此数量,便是将费掌柜榨干也难以凑齐。对这般草菅人命的官员,何须客气!”

  曹佾原本以为是曹炬仗势欺人,此刻方知另有隐情,不禁微微点头。他深知有些官员品性恶劣,根本不把百姓性命放在眼里。自己虽也曾处置过几个罪大恶极之人,但这世道等级观念流传千年,官员世族蔑视平民百姓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只要他们不过于出格,自己也无力事事都管。

  正说着,舒晓云和可人、清雯两个丫头,端着几个大碗,笑语盈盈地走了出来。见曹佾和曹炬站在当场,两个丫头笑容一敛,而舒晓云却落落大方,微微屈膝行礼道:“曹伯父。”

  曹炬不禁多看她一眼,暗自思忖:这是何时开始称呼父亲为伯父了?

  曹佾对舒晓云印象颇佳,见她毫无京城女子惯有的骄矜之气,又听夫人盛赞她才华出众。曹佾深知自己妻子眼光极高,极少轻易夸赞他人,既然如此推崇舒晓云,想必此女必有过人之处。

  舒晓云见过曹佾,又转向曹炬,笑道:“公子回来啦。”

  曹炬点头,问道:“你手中所端何物?”

  舒晓云笑嘻嘻地将碗递到曹炬面前,只见碗内汤汁乳白如练,汤中沉浮着五六个孩童拳头大小的肉丸,四周还点缀着些许青菜,宛如一幅精致的画卷。

  曹炬不禁低呼:“蟹粉狮子头?”

  曹佾一时未听清,问道:“什么?”

  曹炬忙赔笑道:“父亲,这是舒姑娘亲手所做的一道菜肴,孩儿曾有幸品尝,味道鲜美绝伦。”

  曹佾“哦”了一声,对舒晓云又多了几分赞赏,道:“舒姑娘竟还精通厨艺?”

  舒晓云嫣然一笑,正要答话,曹炬急忙抢着说道:“是啊,舒姑娘厨艺精湛非凡,改日定要让她专门为父亲和娘亲烹制,好好品尝一番。”昨晚,曹炬收到剑南节度使曹安泰的密报,刘熊率领五千宋军已将苍山那处契丹人聚居点夷为平地,还搜出诸多与大辽国往来联络的信件,证据确凿无疑。但如今情形不比寻常,曹炬看罢密报,顿时冷汗浃背,赶忙修书一封给曹安泰,言明自己正在清查朝中辽国奸细,为防打草惊蛇,请他暂且不要上报兵部。可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总得想出个万全之策才是。

  舒晓云虽不明曹炬为何如此,但知他行事必有缘由,便顺着他的话笑道:“好啊,不知曹伯父何时得闲,小女子提前一日准备便是。”

  曹佾微笑道:“还是等官家大猎之后吧,或许那时能在府内休憩几日。”

  此时,曹夫人等人也走出屋来,听到这话,笑道:“晓云真是多才多艺,妾身自认为手艺也算不错,却没想到晓云更胜一筹。夫君快来尝尝这个汤包,那味道堪称人间至味。”

  曹佾看向曹夫人手中之物,只见那看似是竹子编制的蒸馒头用的蒸笼,却小巧精致许多,颜色碧绿如玉,刚从炉上取下,正冒着袅袅热气,一股竹子的清香扑鼻而来。曹夫人轻轻揭开竹盖,只见里面整齐摆放着九只细巧精致的小包子,包尖皆有一点橙黄色的膏状物,包子鼓鼓囊囊,皮儿却薄如蝉翼,隐隐可见里面汁水流动。

  曹佾见状,顿时食欲大增,接过杨小云递来的竹筷,正欲夹一个品尝,却被曹夫人拦住,曹夫人关切道:“夫君首次品尝此物,可要小心,莫要烫着了,还是妾身先来。”

  曹夫人轻轻夹起一个汤包,置于木勺之中,小心翼翼地咬开一个小口,稍等片刻,往里面轻轻吹了几口气,这才凑上前去,将汤包内汁水一吮而尽。曹夫人回味良久,才将那干瘪的汤包吃完。

  曹佾依着曹夫人的法子,将一个汤包的汁水吮入口中,顿感一股滚烫鲜美的滋味在口中散开,熨帖得五脏六腑都舒畅无比,良久才赞道:“舒姑娘名字中不愧有个‘晓’字,便是宫中御厨,手艺相较你也逊色三分。”

  舒晓云裣衽行礼,道:“多谢曹伯父夸赞。”

  曹炬在她身旁低声道:“想不到你竟还有这般本事,居然会做蟹黄汤包。”

  舒晓云涩然一笑,想起前世,受家庭环境熏陶,自己便喜爱烹饪,即便工作之后,也常下厨邀请小姐妹们来家中相聚。未曾想来到这异世,厨艺竟成了安身保命的手段。若不是当年凭借几道菜肴博得萧天佑夫人欢心,自己的命运恐怕不堪设想。

  此时,费平安已将炉具等物安置妥当,走上前来,躬身对曹炬道:“公子,小人已准备停当,是否让伙计们开始?”

  舒晓云一眼认出此人,正是那日在来龙巷与曹炬一唱一和哄骗自己之人,当下冷笑一声:“费掌柜,别来无恙啊。”

  费平安自然认得眼前女子,听她语气不善,只得赔着笑脸,不敢言语。

  曹炬摆摆手道:“不必了,你带着你的人回去吧,这边我们自行料理即可。”

  费平安道:“公子,您也知晓这东西油烟味重,此等粗活,还是让小人来做吧。”

  曹炬笑道:“费掌柜,你有所不知,这东西唯有自己动手,吃起来才更有滋味。你们且回去,明日再来取炉具便是。”

  费平安不敢违抗,只得带着店铺伙计告辞而去。

  曹炬转而对杨小云、舒晓云和赵灵儿说道:“姑娘们,都过来吧,本公子在一旁为你们指点一二。”

  赵灵儿面露诧异,道:“你来指点?你可会么?”

  杨小云笑道:“公主有所不知,这家店铺本就是公子所开。当初他与方才那费掌柜为琢磨如何烤肉,足足花费了半月之久,便是店中伙计,手艺也未必能及得上他。”

  赵灵儿瞥了曹炬一眼,道:“这人倒是有闲情逸致。”

  曹炬道:“闲话少说。记住,烤制之时,需不停地翻转肉串,先将肉串烤至半熟,再层层刷上调料,大致半盏茶工夫刷一次,切不可过多,最后再洒上辣椒等粉状物。”

  三女嘻嘻哈哈走上前,每人取了把肉串,放置炉具之上烤制起来。说来这三女子皆非娇生惯养之辈,即便赵灵儿贵为公主,也是自幼习武,吃过不少苦头。

  三女一动手,高低立见分晓。舒晓云手法娴熟,游刃有余,将肉串摆成扇形散开,不停翻转,看来前世定是常参与野餐之人。杨小云和赵灵儿则差不多,皆是初次接触,不免手忙脚乱,不多时便传来一股焦糊气味。

  曹佾夫妇已将那笼蟹黄汤包享用完毕,正笑意盈盈地看着三女。曹夫人忽然轻声道:“老爷你瞧那晓云姑娘,不但文采斐然,且看样子颇通持家之道,炬儿眼光着实不错,娶了她日后可有口福了!”

  曹佾眉头紧皱,面露难色:“难啊,昨日媛妃邀为夫进宫,言及长公主有意将灵儿公主许配给炬儿,媛妃亦在一旁推波助澜。为夫若是拒绝,皇室颜面何存?”

  曹夫人听闻,亦觉发愁,道:“朝中世家子弟众多,灵儿公主为何独独看上炬儿?小五如今倒是成了抢手之人,连苟建德都欲将他幼女送过来,妾身想都没想便拒绝了。对了,这苟建德毕竟是你大伯提拔起来的,才能平庸,私心又重,还与丁谓那老奸巨猾之徒来往密切,这吏部尚书之位,实不宜让他久居。”

  曹佾看了她一眼,道:“这定是炬儿在你耳边吹风了吧,看上人家侄女,连韩琦都顺带关照了。”

  曹夫人轻笑道:“夫君果然英明。不过论及才干,韩琦确实远胜苟建德,他对大宋官员了若指掌,且韩家据说地处偏远,人丁稀少,族人亦不愿出来为官。若他真心为曹家效力,自是比苟家强上许多。”

  曹佾道:“此事日后再议吧。三年前汪邵敏一案,为夫便看出苟建德难堪大用。但大伯尚在人世,他老人家虽身染重病,时日无多,却也不得不避嫌。况且苟建德为官多年,朝中新进官员不少是由他提拔,想要免去他尚书之职,并非易事,还需从长计议,想个稳妥之法。”

继续阅读:第172章 命中注定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宋时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