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大宋皇帝
日月重照2025-07-29 16:233,494

  大宋,国都汴梁。

  皇宫里头的御书房里,那昏黄的烛火在书页上头晃悠闪烁。赵祯揉了揉又酸又涩的眼睛,瞅着桌案上那跟小山似的、还没批过的奏折,疲惫不堪地叹了口气。这一天又一天接连不断的繁杂政务,压得他都快喘不上气了。

  “官家,夜都深了,用些晚膳吧。”一道轻柔温和的声音打破了周遭的安静。

  赵祯抬眼瞧去,只见媛德妃迈着轻盈的步子缓缓走来。她身着一身北宋时的宫装,身姿轻盈柔美,眉眼之间满是关切之意。赵祯心里头一热乎,说道:“媛爱妃啊,你也跟着辛苦了,陪朕一道吃点儿吧。”

  媛德妃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轻声细语道:“这怕不符合宫中礼制呢。”

  赵祯摆了摆手,苦笑着讲:“这儿就咱俩,管它什么礼制不礼制的。都说后宫不能干预朝政,可这些年要是没有爱妃你帮衬着朕,朕早就累趴下了。”

  媛德妃不再推脱,在一旁慢慢坐下,给赵祯盛了一碗粥。赵祯吃了几口,冷不丁问道:“爱妃啊,你觉着朕算不算是个好皇帝呢?”

  媛德妃一听这话,心里一惊,手不自觉地抖了一下,勺子里的粥差点就洒出来了,赶忙说道:“官家英明神武,自是千古难得的圣君呐……”

  赵祯笑了笑,说道:“爱妃你莫要紧张,朕不过是一时有感而发罢了,你也不必像那些朝臣一般,一个劲儿地夸赞朕。这皇帝的位子啊,说容易当也容易,要做个昏君那自然是简单得很;可要是想做个好皇帝,那可就难如登天喽。朕心里头明白着呢,能察觉到朝堂里的弊病,却没辙去解决,实在算不得是有作为的好皇帝。”

  赵祯长叹一口气,接着往下说:“朕这皇位来得最为轻松,先帝就生了朕与蜀王两个儿子,蜀王又从不和朕争抢。所以朕自幼便立下誓言,定要做一个统一天下的贤明君主。可真坐到这个位子上才晓得,谈何容易哟,单是朝廷里里外外的各种琐碎事儿,就把朕忙得晕头转向。常常三更才睡下,五更就得起身去上朝,朕啥时候有过清闲自在的日子哟。有时候朕可真羡慕蜀王,无忧无虑、逍遥快活,那日子过得跟神仙似的。”

  媛德妃小心翼翼地说道:“官家,有些事儿不妨让大臣们去操办。”

  赵祯冷哼一声:“那些大臣们,个个心里都揣着自己的小九九,没一个能让朕真正放心依靠的。”

  媛德妃知道这话犯忌讳,便不敢再搭腔,屋里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赵祯突然问道:“公伯在成都府那边可还安好?”

  媛德妃心里一惊:“官家……”

  “朕知道你和公伯时常有书信往来。”赵祯叹了口气,“这两年他和朕渐渐生分疏远了,莫不是在怪朕一直没把他调回朝中任职?”

  媛德妃急忙离座,跪在地上说道:“官家圣明,家兄绝不敢有这般想法。”

  赵祯把她搀扶起来,说道:“朕也相信公伯不是这样的人。兴许到底是因为君臣之间有别,再加上他又远在千里之外任职,时间一长,难免就有些生疏了。还有那在北疆的狄青,每次呈上来的奏折全是些官样文章、套话空话,再也没有当年在京城时,我们三人挑灯夜谈、畅谈天下、指点江山的那般意气风发了。对了,你们三个还是同乡吧?”

  媛德妃应道:“正是,我们打小就同处一个村子。”

  赵祯呵呵一笑,陷入了回忆之中:“朕刚登基那会,当年科举考中的文武状元便是曹佾和狄青,而且他俩的成绩比其他一同应试的人高出老多了。朕一看,两人居然还是同乡,顿时就对他们好奇起来,于是就和陈都知悄悄溜出皇宫,在一家小酒馆里寻到了他们,跟他们攀谈起来。曹佾和狄青都是性情豪爽之人,聊了几句,就拉着朕坐下来一道喝酒,谈诗论文、评点时政,果真是世间难得的奇才。只是那酒馆里的酒实在是难以下咽,朕只好让陈都知快马回宫取来一坛贡酒。”

  媛德妃也笑了,这事曹佾曾跟她讲起过。

  赵祯接着说道:“狄青尝了贡酒之后,就抱在怀里不肯放手了,曹佾见状着急了,和狄青扭打作一团,朕没办法,只好答应送他们每人一坛,两人才肯罢休。说起来,这两人的酒量可比朕差远喽,没多会儿曹佾就喝得有了醉意,开始对朝政指指点点,说着说着,竟然骂起朕来了,说朕是个昏庸无道、荒淫无耻的皇帝,把朕骂得那叫一个莫名其妙,如坐针毡呐。问了狄青才知道,他有个妹妹叫曹媛,还不到十六岁就被选秀的官员强行送进了这皇宫里头。朕记下了你的名字,一回宫就派人把你找来。”

  媛德妃曹媛又怎会不记得这事呢?当年她在一众秀女当中并不出众,本以为就要在这深宫里无声无息地度过一生,没想到官家竟然突然要召见她,问了几句话之后就封她为嫔妃。直到哥哥进宫来看望她,她才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赵祯突然停住了话语,看着眼前这个女子,心里头涌起一股愧疚之感。论才能,她丝毫不逊色于她哥哥,多年来在政事上帮了自己不少忙;论性情,曹媛也十分温柔贤惠。因为她颇受自己宠爱,宫里其他的妃子,包括皇后在内,都极为嫉妒,时常联合起来刁难她,可她从来没在自己面前抱怨过半句。她至今没有子嗣,多年前那次小产之后,就再也没能怀上孩子。赵祯一直怀疑那次小产是宫里有人在背后搞鬼,不然房太医给她诊断之后也不会凭空消失、不知所踪,可这事儿一直都没能查到确凿的证据。赵祯常常暗自思忖,要是媛德妃能诞下一位皇子,朝堂之上文有曹佾,武有狄青,我大宋何愁不能走向繁荣昌盛、国富民强之路。

  曹媛被赵祯这么盯着,有些不太自在,轻声唤道:“官家。”

  想到皇后所生的太子,赵祯摇了摇头,像是下定了决心,突然站起身来说道:“爱妃,你随朕来。”

  曹媛不明就里,跟着赵祯走进了御书房的内室。

  赵祯在墙上一处凸起的地方按了三下,一阵嘎吱嘎吱的声响过后,一扇门缓缓在两人面前展露出来。

  曹媛跟着赵祯往下走了几十级台阶,来到了地下的密室。这间密室大得超乎她的想象,足有七八丈高,几十丈长,四周灯火通明。只见一个身着白衣的人背对着他们,正拿着笔在墙上描绘着什么。

  听到有人进来,白衣人转过身来。曹媛打量着他,此人四十来岁,相貌平平无奇,神情略显呆滞,可一双眼睛却透着逼人的英气,让人几乎不敢直视。

  赵祯似乎对此人在此处并不感到意外,只是淡淡地说:“你也在这儿。”随后简单地向曹媛介绍道:“爱妃,这位是何先生。”

  白衣人看了赵祯一眼,欲言又止,对着媛德妃拱手行礼道:“参见媛德妃。”

  曹媛回了一礼,心里满是疑惑,不晓得这何先生究竟是何等人物,在官家跟前竟然也不行全礼。

  赵祯指了指墙壁说道:“爱妃你且过来瞧瞧。”

  曹媛朝着墙上望去,猛地惊呼了一声。

  天哪,那究竟是什么?只见整面墙上刻着一幅巨大无比的地图,足有几十丈见方,山川河流,无一不清楚明了。曹媛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家乡,不仅附近的官道标注得清清楚楚,就连山间那些隐秘的小路也用灰色线条细细勾勒了出来。曹媛自幼在那儿长大,有些小路就连当地的百姓都未必知晓,可这图上竟然全都有所呈现!

  赵祯在一旁解释道:“媛妃你瞧,这绿色代表的是山川,这条便是黄河,这里是……”

  曹媛看得入了神,突然回头问道:“官家,这图究竟是?”

  赵祯笑着说道:“爱妃你应当知晓,我们如今身处的皇宫原是后周柴氏所建。这间密室是我大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收复汴梁之后偶然间发现的。图上所绘极为精准详实,这可是我大宋天大的机密。”他指了指身旁的何先生,“何先生的师门世世代代守护着这张地图,还四处游历天下,时不时依据实地的变化对这图进行修改完善。”

  何先生感叹道:“这些年,我走过的地方越多,就越发觉得这图的精妙与精准,实在难以想象前朝究竟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才绘制出这般地图。”

  曹媛向何先生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说道:“曹媛在此替大宋多谢何先生了。”

  何先生也回礼道:“久闻媛德妃贤德之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赵祯指着地图说道:“爱妃你看,当今天下,四方割据,北面有大辽国,南面有大理,西面有西夏,我大宋的局势最为严峻,四面受敌。南面与大理、西夏隔江对峙,西面与大辽国剑拔弩张,北疆与吐蕃交战多年,牵制住了我大宋半数的精锐兵力。其中当属大辽国的威胁最大,契丹人向来民风剽悍、好勇斗狠,朝堂之上猛将众多、人才济济。再看我大宋的兵力部署,南面有曹佾,他训练的水军纪律严明、作战有方,将大理和西夏压制得多年不敢轻举妄动;西北有狄青,与西夏、契丹交战屡次获胜,要不是吐蕃从中作梗、多方牵制,早就能够出塞追击敌军了;唯有北线的都统制丁越,乃是宰执丁谓的族弟,才智平庸、能力有限,要不是大辽国宫廷内部多次发生变故,无暇南征,我大宋怕是早就陷入危险境地了。”

  赵祯对曹媛说:“朕早就知道你一心想把曹佾调回京城,可南线如今还离不开他。你替朕传个话给他,朕封他为成都知府兼剑南节度使,给他三年时间,让他给朕培养出几个能够独当一面的水军将领,届时朕就召他回京担任宰执之位。另外,朕明日打算调狄青为枢密使。”

  赵祯满含怜惜地说道:“媛妃,朕知道你在这后宫之中吃了不少苦头,日后万一朕有个三长两短,后宫那位必定不会轻易放过你。有曹佾和狄青在朝堂之上,朕也就放心多了。”

  曹媛眼含热泪,拜谢道:“多谢官家关怀。”

继续阅读:第11章 勋贵之家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宋时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