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爷愣了愣,领取命令后走出去。
才五分钟不到,李宛儿和青缀便来了,且脚步颇为轻快。
即便朱河不请,她今日也想主动求访。
“外头都闹翻天了,你却在这躲清闲?”
一进门,李宛儿便把报纸头版递过来。
扑面而来的白茶清香,是她独有的香气。
“怎么个闹法?”
朱河对报纸内容非常清楚,看都不看一眼。
见二人搭上线, 师爷嘴角一扯退了下去。
李宛儿倩眉一皱。
“嘶…若不是我对你有些许了解,真要被你诓骗了去。”
“西楚日报不仅登报了,甚至还掌握赵一鸣的切实把柄。”
“人刚刚到京城,就被当成过年的猪,囫囵个吊起来打。”
“这,貌似是朱大人的杰作。”
最后一句话不是疑问,而是几乎断定了。
朱河低调地微笑着,仿佛一切都微不足道。
嘴角抿得紧紧的,一个字都不透露。
“你怎么不说了?”
这可把李宛儿急坏了。
她苦思冥想一夜,每当想到破绽不得其行,便重新推倒重来。
连青缀都说,公主魔怔了。
他的淡定,在李宛儿看来,如怪物一般。
明明不在事发地,却能知晓每一个细节,这是何等的实力!
前车之鉴,赫然在目,比起先前的潇洒淡然,李宛儿感觉朱河并不简单。
“是宛儿冒昧了,没有察觉到您竟有这般手段。“
“可否为我解答一二,你是如何做到的。”
朱河考虑到,李宛儿倒也算仗义。
先前护过他,也劝过他,虽然方式中庸了些,但也句句在理。
于是便公布了答案!
“你还记得报纸上的内容吧?赵一鸣搞谁,小妾被谁搞,老娘跟谁搞……这些都一清二楚。”
李婉儿点点头,可脸还是抑制不住地红了。
年轻人要慎搞阿。
否则容易沦为赵一鸣之流。
他举杯,将色泽红亮的茶水一饮而尽。
“那是因为我上任之初,便严格考察过上下级官员,所有需要对接的人,都被我调查完毕。”
“赵一鸣,不过是我连环战略中最普通的一个。”
“如若他们别太过分,不侵占真定县利益,我暂时不会动他,可他偏偏犯贱耍赖,那我就给他应有的下场。”
其实朱河也懂,水至清则无鱼,人嘛有点小癖好很正常的。
这些人爱搞爱玩无所谓,平时若是相安无事便好,但如果需要硬碰硬,他真的不怕。
征税的,朝奉的,裁量田地的……与真定县有关的官员底细,这些年被摸得一清二楚。
在朱河面前,相关官员都是透明的。
当她镇定心神后,完全不敢相信是真的。
青缀眉毛竖起,脸颊鼓鼓地问道:
“这岂不是神了?”
“这得是多少年的工作量阿?”
“你一介小小县官,何来的人力?”
“青缀!”
李宛儿沉声呵住,不让她乱讲话了。
“你只管听就好,莫要乱言语。”
“这里是府衙。”
能把真定县治理得井井有条,行事作风雷厉风行,自然有些不为人道的本事在身上。
当着正主的面,怎能这般无礼?
可她也是半信半疑的,望向朱河的眼神有些飘忽。
“每一个县城所涉猎的对接官员,在册人数没有一百也有五十,从正职、副职、幕僚…人数越长越多。”
“若是加上姻亲、子女…岂非要调查数千人?”
她看似带着询问,实则藏有锋芒。
这法子很好,若是皇家也能贯彻,定能控制住大多数官员。
朱河索性从怀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册子,首页赫然印着几个大字。
【西楚官员秘闻实录】
他揭开“赵一鸣”的页码,写满了见不得光的丑事。
“我的天哪!”
青缀打了个哆嗦,小心翼翼地凝望着。
这小本本记载得过于详细,连赵家母狗什么时候下崽子都一清二楚。
当今皇上都没有这么细致的情报。
李宛儿彻底傻眼了。
原来,即便她不出手相助,朱河也有能力解决嚣张跋扈的赵一鸣。
忽然觉得自己那天极力相劝,有点多余了。
妙啊,实在是妙。
“你一定有窍门吧。”
“不不不,你不必告诉我了。”
“你自己知道就行。”
她想知道,又不敢知道。
明明真相近在咫尺。
李宛儿顿觉。
朱河是个手眼通天的存在,连她的父皇都未必能知晓的事情,即便皇家情报卫的大内探子集体出动,三五年都完成不了的工作量……
朱河偏偏能做到。
难道朱河是觉醒了神力的千里眼顺风耳吗?
“你是,你是千里眼吧?”
“或者幻化了数百人代替你侦察?”
“是不是发明了什么昏药,让人不得不吐露真言了?”
情报卫都做不到的事,却被一介县令轻松拿捏,这让李宛儿萌生了敬意。
如果眼前真是妖怪邪物,她和青缀岂不是羊入虎口?
“哈哈哈。”
朱河咂咂嘴,瞅着李宛儿和青缀各种猜测,却不敢直言的样子给逗乐了。
爽朗的笑声直抵九霄,两位大美女直勾勾地盯着朱县令。
“昏药…千里眼…”
“没想到你除了有料,想象力也挺足的。”
此时随着气温升高,茶香四溢满院。
朱河精神奕奕,格外有兴致道:
“无妨。”
“你们不就是好奇吗?”
“那我就告诉你。”
李宛儿被言中心事,羞赧地半遮眉目。
不错,她苦思冥想都不晓得,朱河掌握海量情报的诀窍是什么。
“你放心,我不会往外说。”
“今日的事情,只有天知地知,我们五人知。”
得到了李宛儿的诚挚诺言,青缀更是被吓得腿软。
他表情收敛,逐渐严肃。
“西楚情报卫在编在册不过数千人。”
“精锐人士不过数百。”
“顶级情报员,更是不超过三位数。”
“我说的可对?”
他随手就提出西楚情报卫的缺点,手段狠辣,擅长隐匿,却偏偏极难培养。
把人从孩童期开始训练,三十年方可成材,四十年方可独当一面,五十年方可带领小团队。
极长的训练周期,导致情报卫施展不开,无法推广。
“但你可知道,与其花心思培养擅长隐匿的探子,还不如利用最完美的隐形人。”
“这些人颇具优势,属于廉价劳动力,给个馒头就管饱。”
李宛儿尚且彻底理解情报制度的缺点,只得木木地点头。
“那什么才是完美的隐形人?”
“快别喝茶了,快说呀~”
朱河含下嘴唇,气定神闲地说道:
“除了真定县。”
“这西楚国呀,最不缺的就是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