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马九畴的战斗
我是泡泡2025-11-18 10:352,909

“爹,不用怕他,你好歹也是生员,科试也是过了的,他同样是生员,咱不能丢份!”马夔在一旁小声对马九畴道。

马九畴叹息道:“刚刚听闻这刘大受点评夫子的文章,其意颇为深奥,用典也极为精熟,一语道破,诡辩得毫无破绽,我恐怕……恐怕……”

马夔听完也是一阵无奈。

这时,刘大受笑道:“既然比试是我提出的,那就请这位兄台出题,如何?”

马九畴赶鸭子上架,又不想丢人,沉思良久方才道:“那便以《子曰为政以德》为题吧。”

《子曰为政以德》这题出自《论语·为政》,全文是: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集注》对于这段话的解释是:“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也。北辰,北极,天之枢也,居其所,不动也。共,向也,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其象如此。”

程子曰:“为政以德,然后无为。”

范氏曰:“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所守者至简,而能御烦,所处者至静,而能制动,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

这什么意思呢?

孔子原话翻译过来就是统治者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安居在自己的位置上,群星都会自然环绕着它运转。

朱子对其的理解翻译过来就是政的本意就是“正”,就是纠正人们的不当行为。

德的本意就是“得”,意思是实践道义之后内心有所领悟和持守。

北辰就是北极星,他是天空的枢纽,固定在自己的位置上不会移动。

共的意思就是朝向,指的是群星四面环绕北极星。

用道德治理国家,统治者就能看似无为而治,天下人却自动归附,这种情况正像众星拱卫北极星一样。

那么,二程兄弟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又是什么呢?

只有以道德为基础治理政事,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范祖禹针对这句话也曾有过注解:“以道德治国,统治者即使不刻意行动也能感化百姓,不须多言就能赢得信任,看似无为却能成就事业。为什么呢?”

“因为他所持守的原则极其简单(修德),却能驾驭繁杂事务;

他所处的状态极其宁静,却能制约动荡局面;

他所专注的事务极其精简(以德为本),却能令众人信服。”

为什么马九畴会选择这个题目?

因为就在不久前,他曾听过洪升带来的弟子讲过这题,他也针对这题进行过深入思考,并且还专门写了一篇八股文练习。

他信心本就不足,当然要挑个练过的,并且自己还比较满意的文章来比。

刘大受听到是个简单的论语题,也不在意,只是笑道:“兄台确定就是这题?”

马九畴踌躇片刻,终于咬了咬牙道:“就是这题。”

刘大受点了点头:“请!”

两人坐下后,果然,马九畴因为之前曾经作过这题,蘸墨便开始书写,速度很快,只有在一些之前并不满意的地方停下,斟酌一番词句。

反观刘大受,始终不紧不慢,仿若闲庭信步。

学童们紧张地将手攥成拳头,小声为马九畴鼓劲:“马典签,一定要给夫子争口气啊。”

“马夔大哥,马老伯肯定能赢的,对不对?”

“这题之前……唔,马老伯肯定没有问题。”

马夔苦笑一声,他对自家老爹的本事多多少少还是了解的。

在文章一道,说实话,自家老爹之前并不用功,也就是来到弘毅塾,受到弘毅塾浓厚学习氛围的感染,这才重新发奋。

可到了弘毅塾毕竟时日尚短,且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总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

就连海公也对这个老学童头疼不已,数次劝他放弃。

倒是对自己颇为欣赏,曾经对自己说,若是早来两三年,他马夔未必不能乡试高中。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眼看着时间应该够作一篇文章了,所有人都好奇的看着二人。

他们都很好奇,这两个看门的老头,到底谁能更胜一筹?

果然,没让众人等多久,马九畴就搁下笔,眉宇间轻松了不少,显然是对自己刚刚所作的文章尚算满意。

他双手将卷纸递给洪升。

洪升为示公平,对不远处的陈观道:“陈大人,你也一同来观瞧吧?”

陈观摆了摆手,笑道:“洪老先生的人品,大家都是信服的,我便不看了。”

但随后又补充一句:“到时请洪老先生辛苦,念一念就行。”

表面上大度,谁知道还要洪升念出来,这不还是不信洪升吗?

洪升脸色一冷,拂袖看向陈凡:“文瑞,你也看看?”

文瑞点了点头道:“山长,还是我来读吧。你休息休息。”

洪升欣慰地点了点头。

陈凡接过卷纸,当即念道:

为政有本,舍君德无以也。

盖修之身则曰德,施之天下则曰政,其本一也。

众人听到这个破题承题纷纷露出讶然之色。

这破题破得好啊,简洁明了,只言片语就将孔子的原话阐述的明明白白。

说实话,就这破题,拿到乡试上也是够看的。

陈凡也点了点头,他也没想到马九畴这破题竟作得还不错,最少比他心目中的马九畴的水平高出不止一截。

继续往下读:

欲善所为者,可不审所以哉?周德既衰,王政不有行于天下,而功利之说竟兴,矫其弊者且废政事而谈道德。

夫子忧之乃言曰,治天下不可无政也,顾其所以为之者何如耳。

政有以有为失之者,求治太锐,遂以人主而有司之职,上下相持以文具”,而政之实意亡矣;政有以无为“失之者,论治太高,遂以晚近而慕皇古之风,朝野相尚以简略",而政之大体隳”矣。

之二者皆未足言王政也。

必曰为之以德乎?德者,得也。

以我所得,欲人之同得,是即政之所从出也;政者,正也,以我之正,正人之不正,是即德之所由推也。

这一段翻译过来是什么意思呢?

想要做好事情的人,怎能不审慎思考方法呢?周朝的德行衰微后,王政无法在天下施行,而功利的学说竞相兴起。为了纠正弊端,有些人甚至废弃实际政事,空谈道德。

孔子对此深感忧虑,于是说:治理天下不能没有政事,但关键在于施行政事的方式。

政事因“有为”而失败:追求治理过于急切,导致君主越位承担官员的职责,上下级之间只注重形式文书,政事的实质意义就此丧失。

政事因“无为”而失败:讨论治理过于理想化,以至于近代人盲目仰慕上古简朴之风,朝野上下崇尚简陋随意,政事的根本原则反而被破坏。

这两种极端都不足以称为真正的王政。

那么,是否必须用“德”来治理呢?

德,即“得”:通过实践道义而内心有所领悟。以自己所得的修养,希望他人也能获得,这正是政事产生的根源。

政,即“正”:以自身的正直纠正他人的不端,这正是德得以推广的途径。

看到这,陈凡也不禁对马九畴刮目相看,这段话,马九畴描述了两种为政的极端情况。

一种是“有为”之弊,说白了就是统治者过度干预,陷入了形式主义,也就是所说的“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还有一种是“无为”之弊,简而言之就是完全放任,脱离实际,最后导致制度崩坏。

马九畴认为,儒家主张“为政以德”,但强调德需要通过务实的政事才能体现,德是内在的修养,政是外在的实践。

两者相辅相成,不可隔裂。

能有这个见识,就绝非死读书的腐儒。

果然,周围几名官员听到这段后纷纷点头,看着这个年过半百的弘毅塾门子,脸上也露出了一丝从未有过的尊重。

陈凡朝马九畴点了点头,继续往下看去,谁知,刚看下面一段,他的眉头便皱了起来。

古帝王之为政也,其立纲陈纪“亘“万世而不易者,为之未尝无法“而以神运之,然法者其迹而德者其神迹,而以神运之,则政之所及皆德之所及,而礼乐“兵刑”非徒法已;其更化“善俗”鼓万物而不知者,为之未尝无术”,然术见于事而德蕴于心,事而以心宰之,则政之万殊”皆德之一贯,而穷变通久非权术已。

听陈凡念道这,刚刚还在埋头书写的刘大受抬起头来,朝陈凡等人微微一笑,随即又埋下头去。

而再看陈观、惠应麟师徒,此时早已微笑摇头,显然对马九畴的这段话很是不以为然。

56

继续阅读:第689章 刘大受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