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李三——蜀王李恪在想着如何再与李瑶见面,那厢李靖府里,李瑶也是莫可奈何。郑氏的病倒是一天天好起来,但是李靖却要出征了。
原来西北吐谷浑再次寇扰凉州,唐皇雷霆大怒。
吐谷浑十分狡猾难缠。它军力不算强,中原王朝、突厥都曾把他打得大败。但它有一套对付中原王朝的常规套路,从隋到唐初,屡试不爽。它的套路是:没事时,它去掠夺;中原王朝派兵来了,它就退到国境东部的山地依险而守;打不过了,它就坚壁清野,把沿途的草烧掉,大踏步后退到都城伏俟城;中原王朝还来追,它就再退到人迹罕至的沙漠;中原王朝退走了,它就再出来骚扰。吐谷浑之所以这么嚣张,不仅仅是占据了地理优势,更是因为得到了羌人的支持。吐谷浑,原本是从辽东迁徙过来的。经过几百年的融合,他们与羌人建立了极为密切的联系。
隋炀帝就吃过它的亏。当年,隋炀帝组织“四面围攻”,大败吐谷浑,吐谷浑王慕容伏允逃到党项人那里躲了起来。表面上,隋炀帝武功赫赫,算是灭了吐谷浑,在吐谷浑故地设立了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伏允被打得逃到了党项,暂避风头。但隋炀帝一退兵,情况就不同了。大隋实际控制的只有河源一郡,隋炀帝派去管理的伏顺(伏允之子,在隋为质),还没到西平就前进不了了。后来隋朝乱了,吐谷浑就又趁机复了国。待李唐建了国,伏允还是老一套:一方面,遣使交好,笑脸相迎;一方面,派兵骚扰。
贞观八年,吐谷浑又进犯凉州,并扣留唐使。唐皇李世民令左骁卫大将军段志宏、樊兴,分属西海道行军总管、赤水道行军总管,分率步骑三万进攻吐谷浑。段志玄率军千里奔袭,攻至青海湖以西,大破吐谷浑,吐谷浑败走,段志玄撤军。但是,吐谷浑没有受到重创。段志玄凯旋班师,人马都还没回到鄯州,吐谷浑又进犯凉州了。
李世民一怒之下,罢了段志玄的官。同时决定,一定要彻底灭了吐谷浑。
粮草、兵士、将领都不缺,但是,任命谁来担当统帅呢?李世民犹豫了。
致仕在家的李靖不顾足疾与年事已高,主动去求见宰相房玄龄,请求挂帅,亲自远征,“靖虽年老,固堪一行”。 李世民大喜。实际上,李世民早认为足智多谋、威名震撼边庭的李靖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可惜李靖年高且足疾未愈,让他颇有顾虑,故而主帅之位迟迟不能确定。现在李靖既然主动请缨,李世民便立即召见他,一见之下,李靖精神矍铄,状态极佳,李世民十分满意,当下便决定拜李靖为攻打吐谷浑统帅。
主帅已定,李世民又钦定下各路人马,着关内道、陇右道、河南道筹集粮草、马匹。十二月初三,正式下诏,任命李靖为西征军最高统帅——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指挥五路人马:兵部尚书、积石道行军总管侯君集,刑部尚书、鄯善道行军总管任城王李道宗,凉州都督、且末道行军总管李大亮,岷州都督、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彦,利州刺史、盐泽道行军总管高甑生,归唐的突厥将领契苾何力也在麾下。一场大规模的反击吐谷浑的战争序幕就此拉开。
李靖的次孙李玙、侯君集的长子侯宗仁请求随军作战,李世民欣喜道“将门虎子,后继有人”,也一并准奏。
李靖、李玙祖孙要出征西北,时节已是寒冬,西北早已大雪纷飞。准备二人的盔甲、行装,张老夫人、郑氏忙得不可开交,李瑶只得接着掌管中馈,还得帮第一次出征作战的李玙参详兵器,哪里抽得出身?
第二封信就又通过“礼来”到了李恪之手。李恪无可奈何之余,也只得别寻他法。
十二月初十。
一大早,李靖全家人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张老夫人、李德謇夫妇、李璨、李珣、李璠、李瑶簇拥着李靖、李玙二人到了大门。赵立并另一府卫陈斌牵来马匹,祖孙二人翻身上马。李靖身着黑色铠甲,一头花白头发束于黑色头盔,骑一匹黑色汗血马,正是老当益壮、威风凛凛。
李玙着银白色铠甲,戴同色头盔,骑一匹银白大苑马,英姿勃发。
几步外,是围观的居于永平坊的百姓。这些街坊邻居知道李靖祖孙今日出征,纷纷前来观看。这个说:“你看李老爷子,头发都白了,还要带兵打仗,还这么威风!”那个说:“李家的二郎才十六岁吧?这么年轻就要出征,可真是少年英雄啊!”
李靖看了看老妻,点点头,又逐一看看儿子、儿媳、孙子、孙女,然后调转马头,围观百姓明白这是要出发了,立刻闪开一条路,李靖扬马而去,李玙紧随其后,赵立陈斌也拍马追随。
李玙长这么大这是第一次出远门,而且去的还是苦寒之地的西北,还是行军打仗,郑氏焉能不牵挂?她只觉眼角一片莹润,可是看看身旁的婆母,老太太头发花白,却是身姿挺立,神情肃穆,郑氏强忍眼泪,挺直了腰板。
送走了李靖祖孙,李德謇上朝去了,他今天会晚到,但是他昨日已经报备了。剩下的李家人呆在家里,心里俱不是个滋味。
郑氏记挂儿子;李璨、李璠、李珣羡慕李玙,能为国效力,建功立业;李瑶恨自己是女儿身,空有一身武艺。
张老夫人端坐于榻,半响一言不发。从年轻到暮年,从青丝到白发,早已记不清有多少次送丈夫出征。但她清楚的是,只要是丈夫的选择,她从来都是全力支持,从不埋怨,从不后悔。一如当年,第一次见到李靖在前朝左仆射杨素家中侃侃而谈,就认定了这个布衣粗服的年轻人必是当世大英雄,就敢买通杨府家人溜走,月下敲了他的家门。
李璨叹了口气,李珣、李璠跟着也叹了口气,李瑶也叹了口气。
张老夫人笑了:“璨儿,璠儿,珣儿,瑶儿,你们几个叹什么气?”
李璨说:“祖母,孙儿好生羡慕二弟,他能跟随祖父,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就是孙儿现在的心情。”
李珣说:“我也是,我好羡慕二哥。”
李璠紧接着说:“我跟大哥三哥一样,好生羡慕二哥。”
末了,他三个一起问李瑶:“瑶儿,你叹什么气?难道你也羡慕老二/二哥,想从军参战?”
李瑶说:“是啊,我是羡慕二哥。是谁定的这个规矩,男子可以打仗,女子只能在家绣花织布?枉我在云台学艺几年,却派不上什么用场,不能像二哥那样帮祖父分忧。”
张老夫人招招手,李瑶就走到祖母身边,依偎着她坐下。
张老夫人抚摸着李瑶的头发,说:“你们几个的心情我理解,但你们说的都不对。”
李璨几个看向祖母。老太太就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话没道理。打仗靠武将,管理国家却需要像你们父亲一样的文臣。士农工商,哪一行不需要人才?没有文臣,打仗需要的钱粮、马匹、武器、棉衣、药材从哪里来?”又对李瑶说:“男人在外打仗,固然能建功立业,光耀门楣,但若没有女子在家纺纱织布,前方的将士们穿什么?就像我和你伯母,虽然不需要做这些,但我们把家里管好了,你祖父一心在前线指挥作战,根本不需要操心家里,谁说这不是对你祖父的支持?”
郑氏点点头,说:“母亲说得对,正是这个理。”
李璨哥几个也点头称是。
李瑶很乖觉地低头不语,心里却不认同,眨巴着眼睛想:“凭什么女子就不能上战场,只能在家纺纱织布、料理家务?”
然世事如此,奈何?
李靖率兵离开长安,未几日,张老夫人又病了。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病,不过受了些风寒,但到底是上了年岁的老人家,身子骨康健起来就缓慢许多。又是在冬季,反反复复,好好坏坏,一直到第二年三月,才能出门。
求医问药,侍奉左右,李瑶自然责无旁贷。
一府的事务、人情往来需要郑氏打理,李璨几个还需要上官学,虽有大丫鬟彩云、霓虹等人小心服侍,李瑶哪里愿意假手他人?事事亲历亲为,十分精心。阖府的人都说:小姐这么体贴孝顺,不枉老夫人疼爱她一场。
与李三的见面自然就遥遥无期了。
再说李靖率军出征吐谷浑。
大军到达西北时,正值寒冬腊月季节。唐军一路冰雪,风餐露宿,备尝艰辛。
一开始,征伐大军并不顺利。一些党项、西羌部落担心他们将被唐朝吞并,加入了反抗唐朝的吐谷浑阵营,使得唐军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对付这些党项、西羌人。唐军十万大军,远程奔袭,深入青海,粮草尤其是战马的口粮逐渐供给困难。
也有好消息传来。次年即贞观九年春,伏允将大军撤入嶂山,闰四月,李靖启用将领中最擅长侦察地形、利用地形,同时也是积极请战的李道宗率偏师急袭。李道宗率军迅速抵达库山(今青海湖东南)。伏允大惊,依托险阻进行抵抗。李道宗再率千余骑兵翻山越岭,包抄到了敌军背后,两面夹击。伏允大败而逃,唐军首战告捷。
伏允库山败走,故伎重演,烧掉了沿途的草。
不久,李靖的大军来到了库山。大家再次讨论下一步作战方略。
大多数将领认为:长距离作战,依赖马力。现在草都烧没了,怎么追?且战马俱已疲弱,不可轻易深入敌腹,继续远征是一种冒险。部分将领提议:不如暂且返回鄯州,等秋高马肥再来打。连之前一贯的积极作战的李道宗也谨慎了起来。
但是,侯君集却表示:务必追之!之前段志玄击败吐军就回去,结果,人还没到家,吐军又出来嚣张了!这就是因为吐军的有生力量并未被削弱。现在,吐军刚被打得鼠逃鸟散,君臣、父子都被打散,应乘其初败,人心离散之机,穷迫不舍,一举将其击灭。
李靖深以为然,遂采纳侯君集的意见,分兵两路追击,亲率李大亮、薛万均等部由北路切断其通往祁连山的退路,并迂回至伏俟城;侯君集、李道宗则率部由南路追截南逃的吐谷浑军。
戊子(二十三日),李靖部将薛孤儿在曼头山(今青海共和西南一带)大败吐谷浑军,斩其首领,俘获大批牲畜。癸巳(二十八日),李靖率军在牛心堆(今青海西宁西南)击败吐谷浑军,接着又在赤水源(今青海兴海东南)再次获胜,共俘斩名王数十人。而南路唐军“行无人之境二千余里”,也就是在沓无人烟的高原“无人区”行军两千余里,途经无水无草的破罗真谷(在今青海都兰东南一带)时,只能“人龀冰、马瞰雪”。最终,南路军克服缺水、短粮、高原反应等重重困难,于五月间在乌海(今青海苦海)追上伏允,大破其众,俘其名王骁将。伏允向西败走。
至此,南北两路唐军都取得成功,只在赤水源之战中,薛万均和他的弟弟薛万彻中了吐谷浑包围差点被杀,幸亏契苾何力率数百骑抵达,奋力冲击,所向披靡,反败为胜。
伏允败走,有麾下提出“穷寇勿迫”。但李靖岂是迂于兵书之人,偏要“宜将剩勇追穷寇”。然茫茫戈壁,浩浩沙漠,寻找一支熟悉西北地貌的小股残余何其难也。
李靖根据军队的能力特点,再次兵分两路:李靖率薛家兄弟、契毖何力等人,顺着积石山水源进军,直攻且末(今属新疆),“穷其西境”;同时,以侯君集等,率军横扫吐谷浑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