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袁家院(下)
拳小将2025-10-29 10:022,273

二咕咚在我家吃了点早饭,就和我去了袁爷爷院子前的空地上玩,主要是想看看袁爷爷家是不是丢东西了。

我们被袁奶奶故意冤枉,心里一直不痛快,就想看着他家出洋相。

袁奶奶起床后,便桶倒空,二咕咚向她问好,她只是轻声回应便转身回屋。

似乎并未察觉遗失之物,我们便继续玩耍。不久,袁奶奶急匆匆地跑出来,催促我们召唤大人前往她家。

我们询问原因,她并未透露,只是不断催促。

面对袁奶奶的严肃表情,我们不再追问,急忙回家叫来大人。

袁奶奶却将我们留在院外,嘱咐我们小孩子不要进入,快回家去。

不久,我们从大人那里得知,袁爷爷在睡梦中安详离世。

那天,村里的每户人家都派人去帮助袁奶奶。

后来,听二咕咚描述凌晨所见,有小伙伴猜测袁爷爷是否是隐居的武林高手,或者年轻时做过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才隐居到我们村中。

那时的我们,总是喜欢将生活中的小事与小说里的武侠故事联系起来。

那天白天,我们还特意去村东南的小路上寻找线索,想要揭开袁爷爷的真相。当然,我们什么也没发现,于是转而去了东沟的树林摘沙果。

次日,二咕咚向我透露,他们家的大黄狗神秘失踪,尽管我们四处搜寻,却无果而终。

直至袁老爷子的丧事处理完毕,那狗才重新出现。

自那以后,二咕咚的父亲便禁止他再去放羊。

在大人们闲聊时,我们才得知,那年春节期间,袁奶奶就察觉到家中有些异样,因此禁止我们这些小孩进入她的家门。

她以门锁坏了为由,尽量减少我们去她家玩耍的次数,担心对我们不利,却无法明言,只希望是自己的错觉,未料到竟是袁爷爷的事情。

大人们告诉我们,袁爷爷年轻时,因为家中兄弟众多,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十几岁便只带了一头毛驴,独自从外县迁至我们村,为范家做零工维持生计。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开垦了自己的农田,接近三十岁才成家立业,把家安在了我们村。

袁爷爷自年轻时便热心助人,他养驴多年,如今这头是他养的第四头,前三头都陪伴了近二十年。

据说,村里每户人家都曾借助过袁爷爷家的驴车搬运物品,而袁奶奶也曾经照顾过村里许多人的孩子,当然,都是我们的父辈。

因此,村里的大人们都去送别了袁爷爷最后一程。

大家都说,袁老汉心地善良,走得平静,没有受苦。

在四十年代的某个村落,范家是当地最显赫的家族,其家长范秀才,年过半百,正是之前提及的大喜姥爷范老二。

他年轻时,父亲期望他能金榜题名,但遗憾的是,他仅参加过两次府试,科举制度便被废除,与功名擦肩而过。

村民们觉得称呼他为范童生不太合适,于是便以范秀才相称。

久而久之,范秀才几乎成了他的代名词。

老海,一位身材矮小且略显驼背的外来者,年轻时来到这个村子。

他没有不良嗜好,性格平平,也没有什么特殊才能,但他识字,喜欢阅读风水和阴阳方面的古籍。

老海沉默寡言,对人总是笑眯眯的,由于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他无法耕种土地。

幸运的是,范秀才心地善良,收留了他。

于是,老海在范家担任羊倌,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为了避免羊群的气味干扰村民,范秀才将羊圈安置在了村子南边的打谷场北侧。

随后,范家在羊圈附近搭建了一个小院落,内有两间土房,让老海居住,便于照料羊群。

范家还尝试为老海安排婚事,但未能找到合适对象,老海便成了单身汉。

每到下午,老海将羊群赶回后,便无事可做,于是他开始为村民修理物品,修补牲畜的缰绳,到了秋天,他还为村民编织柳条筐。

并非他编织技艺高超,而是村民们出于对他生活的关照,条件好的给些钱,条件差的则给些米面或烟酒。

老海最大的兴趣是观赏戏剧,每当附近有演出时,他会在放羊一天后,与四村的赵玉楼的父亲一同前往观看夜戏。

老海比孙明年长两岁,由于孙明从不戏弄老海,老海便将孙明视为兄长,经常去孙明家聊天。

每当有点好吃的,他也会留着给孙明的几个孩子,尤其是孙明的二儿子孙二喜。

在那个秋天,柳树沟的村民纷纷邀请老海编织筐子,他便经常去那里放羊,顺便采集柳枝。

他的小院里,柳枝堆积如山。

范家体谅老海的辛劳,每到秋天,便为他找一个临时帮手。

二喜,当时十二三岁,正值假期,便和老海一同放羊。

二喜天生力大如牛,几乎能与成人匹敌,因此也常常帮助老海搬运柳枝,两人情同父子。

老海教二喜编织筐子,但二喜对此并不感兴趣,他更喜欢老海收藏的风水阴阳古书。

尽管孙明禁止二喜阅读这些书籍,二喜还是常常偷偷地在老海家翻看,而老海也常给二喜带些美食。

一天晚上,老海没有编织筐子,他提着酒去找孙明。

酒过三巡,老海叹息,说自己孤身一人,不知是否有人会为他料理后事。

孙明安慰他,范二爷仁义,不会亏待他的。

再说了,你这还不到四十岁,正是壮年,别想这些事,等你攒些钱,再让范二爷给你找个媳妇,怎么说也得有个三四十年的生活。

老海也不多说,只是说二喜喜欢他那些闲书,你也别太严格,其实这些书还有点用处。

孙明也不回应,当然还是不想让二喜看这方面的书。

老海接着说他的,他放羊走遍了这道沟,他选好了一处地点,作为他以后的安息之地。

孙明也没打断老海,老海说他没有后代,也不用考虑什么给后代积福,只想着自己就行。

他选的那块地,占了范二爷家的农田,怕范二爷不同意,就想让孙明和范二爷说一下,毕竟孙明是范二爷的女婿,孙明就答应了。

老海选的位置,就在我们村北面山坡的几棵老榆树旁,他还带孙明专门去看了,指定了具体的地点。

孙明也当是笑谈,看着还年轻的老海,笑着答应了。

后面的几天,老海放羊回来后,也不再出门,天天编织筐子,但都是编织到一半就停下,又开始另一只。

那天晚上,老海把他所有的藏书都装到一个包袱里,连带二喜,一起送回了孙明家。

和孙明说,这些闲书,二喜要是喜欢,你可以适当让他看一下。

要是实在不让他看,别烧了,放起来。

最后告诉二喜,明天不要他去放羊了。

没等孙明说什么,老海转身离去。

继续阅读:第一百五十三章:人心(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在东北当第六仙儿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