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妃心头猛地一紧,但表面仍维持着温柔笑意,“慧嫔妹妹何出此言?大殿下可是众望所归,哪会轻易受这样的安排呢?”她顿了顿,语气转为意味深长,“况且天下大事,都是皇上做主,本宫能做的,唯有顺从罢了。”
慧嫔点点头,嘴角却不经意勾起一抹弧度,“所以嘛,荣妃娘娘放心好了。”
荣妃一怔,看着眼前一直都和她一样低调的慧嫔,忽然觉得,她竟和自己一样,都是聪明人。
夜幕降临,皇上的大帐灯火通明。皇后款步进入,身后紧跟两排提灯的宫女。
皇后缓步上前,对皇上行礼后低声道:“陛下深夜还在操劳国事,想必是为和亲之事烦忧。”
皇上抬眸看了她一眼,并未开口,只伸手示意让她坐下。
片刻沉默后,他缓缓说道:“你来得正好,朕正打算与你商量此事。”顿了顿,他的语气越发沉重,“邻国使节提出,需以和亲结盟巩固两国关系。而对方身份已确认,正是邻国的小公主。”
皇后面色平静如常,却微微蹙起眉峰:“那么陛下考虑的是?”虽然她的语气依旧淡然无波,但眼神中已然泛出不易察觉的紧张。
“按照他们要求……”皇上略作停顿,似乎思忖着措辞,“要么挑选我朝一位皇子迎娶她,稳固边疆局势。要么便让宗室中的郡主送嫁过去。二者各有利弊,难以取舍。”
这一言落地,大帐内的空气仿佛骤然凝固起来。皇后沉吟半晌,终于小心翼翼地问道:“若是前者,则意味着……要在大皇子和二皇子中选一个吗?”
“不错。”皇上点头,目光深邃如同深渊。“但这也并非朕能擅自决断之事,需要权衡各方意见再做定夺。”
说罢,他又补充了一句:“目前最符合条件者,自然绕不开宋正墨。”
话音刚落,皇后脸色微变,连忙跪下行礼劝谏道:“万万不可!陛下,大皇子天资卓越、文武双全,更何况之前还帮您平定了北方战乱。如何能轻易将其束缚于这桩和亲之中?请皇上三思啊!”
皇帝看着她焦急的样子,叹了一口气:“朕何尝不知这一点,可眼下局势特殊……若推搪或随意敷衍了事,怕引来对方不满,边境再次烽烟四起,到时候损失更惨重。朕也不愿看到如此局面。”
就在二人僵持不下之际,一名御前侍卫进来通报道:“启禀陛下,荣妃娘娘求见。”
听到这个消息,皇后的眉头更加紧锁。此时突然来访,显然不是巧合。果然没过多久,只见荣妃带着一抹浅笑步入帐篷,先是给龙椅上的皇帝磕头问安,然后再向皇后行礼。
寒暄几句之后,荣妃直入主题:“方才臣妾从祥临处听说,陛下面对此番和亲甚为忧心忡忡。臣妾认为此事虽复杂但也非无计可施,特前来奉上一策供参考。”
这句话让皇上眼前一亮。毕竟素日低调的荣妃主动开口进言,必定是有好法子。
只见她轻轻抚了一下耳边青丝,娓娓述说起来:“臣妾打听过了,那邻国小公主十分受宠,如果真的嫁给大皇子或二皇子,成为皇子妃,那必然会有许多不习惯,到时候思乡情切,只怕会郁郁寡欢。若是让邻国知道了,还以为咱们对那位小公主怎么样了呢。”
说到此处,她故意稍作停顿,观察到皇上神色有所松动才继续说道:“若是因为那位小公主到这么一点小事,就让邻国误会咱们,到时再起烽烟,
便不值当了。”
“如此,还不如从宗室中挑一位品行和婉的郡主,嫁到邻国和亲,如此也能全了两国颜面,让这场和亲的利益最大化。”
听完荣妃这一席条理清晰之语,就连一直保持镇定自持的皇帝也露出一丝赞许笑容。
他思索片刻后赞同地说道:“爱妃所言极是。此方法确实可行。传令下去,三日后举办赏花宴,皇后安排,挑选宗室中的一位郡主吧。”
当晚,荣妃回到自己的大帐时,贴身宫女急忙询问具体情况。得知皇帝接受提议后不禁欢喜异常,称赞荣妃智谋超群。
“这样一来,咱们家殿下便不用娶那位和亲公主了,日后也能争夺太子位了。”
荣妃微微一笑,眼中却闪过一丝深思。她叮嘱道:“此事尚未尘埃落定,不可掉以轻心。传令下去,让所有人噤声,不得多言一个字。”
宫女点头应下,赶紧下去安排了。
次日清晨,皇帝打算放弃让皇子迎娶邻国小公主,而是选择宗室郡主作为和亲的人选的消息就被朝臣们知道了。这一决定无疑搅混了水。宗室纷纷自危,十分担心自己家的女儿被选进去和亲。
然而,在慧嫔所在的大帐内,气氛却十分平静。唤月小心翼翼地将消息告诉慧嫔时,慧嫔正倚在软榻上品茗。
她听完后并未立即回应,而是低垂眼睑,轻轻吹开浮在杯口的一片茶叶,随后淡笑道:“原来如此……难怪昨夜荣妃娘娘急匆匆的跑去找皇上。”
旁边的唤月忙说道:“依奴婢看,荣妃娘娘才是真正的明白人!知道要从哪下手,才最能戳到皇上的心坎里,让皇上改变决定!”
慧嫔嗯了一声,“荣妃娘娘一直都是韬光养晦,如若不然,她怎能安然生下大皇子,并位列四妃呢?所以,她能想到这一点不足为奇。”说罢,她对唤月说道:“你继续打听着消息就行了,反正这件事,也不敢咱们家九月的事。”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才是后宫中的生存之道。
三天后,圣驾回銮,皇后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赏花宴。
又过了五日,赏花宴如期举行,整个皇宫热闹非凡。席间议论纷纷不断,关于哪位郡主要去远嫁和亲,成为了全场热议的话题。
毕竟这一次赏花宴,为的就是要选出和亲人选。
正经疼爱女儿的人家,又有谁会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和亲呢?
一和亲,那便是千山万水,再也回不来了,说是一句老死不相往来也不为过。
有谁舍得自己家的女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