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朝堂人事
道克2023-12-05 17:212,263

   “黄皓收了吗?”刘虔坐在书桌前,见关彝走了进来,于是问道。

   “收了,黄皓对大王赠送的金银很是惊喜。”关彝坐下,喝了口水,说道,“毕竟,太子和诸位皇子都不喜欢他,大王是第一个向他示好之人。”

   “那我所求的东西呢?”

   “黄皓说,大王让人上表,他自会在中宫配合。”

   “他倒也是个聪明人。”刘虔微微一笑。

   “大王,这是何意?”关彝不解。

   “黄皓虽然答应我的请求,但是他知晓父皇心意,做事总是小心翼翼,避免给父皇留下宦官干政的嫌疑。难怪,这么多年,这么多人都无法动摇他的地位。”

   “大王,让我哥哥来上表吗?”关彝问道。他的哥哥关统是禁军高级军官,又是驸马,很是合适。

   “不,你哥哥不能做这事。”刘虔思索再三,否定,“你哥哥的身份太引人注目了,我们得去找另外的人。”

   “大将军呢?”关彝问道,“相信大将军很愿意帮我们这个忙的。”

   “哦?”

   “大王可能还不知道,陛下已经同意了大将军的表奏,阎宇即将被任命为汉中都督。而且,陛下还同意了大将军再次北伐的请求。”关彝敬佩地看着刘虔,“看来,大将军完全听从了大王的建议,结果也大王所料,丝毫不差。”

   刘虔听完,却没有丝毫欣喜。

   因为他在走出大将军府邸之后,姜维迟疑惊惧的眼神就一直在刘虔脑海里挥之不去。刘虔很快就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刘禅在位多年,并无大失,太子又尚可,他这个七皇子、上党王,如此上下跳弄,实在太敏感了。

   为了迅速掌握大权,刘虔原本想要弥合黄皓姜维,借此拉拢朝臣,扳倒太子取而代之,现在想来,是很难实现的。就算要实现,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可是,来不及了。

   今年的十月份姜维第十一次北伐,将会被邓艾击败于侯和。明年八月份,魏军就要大兵压境了。

   那么就只能看一步走一步,先保住季汉再说了。

   刘虔拿起笔,说道:“既然黄皓已经许诺,我当亲自给父皇上表。”

   ----------

   “阿翁,这是何物啊?”身穿锦衣的刘禅,现年五十五岁,他一手搂着俏丽的宫女,一边问黄皓。

   “陛下,这是南海的夜明珠。”黄皓说着,走上前,打开了盒子,原本昏暗的宫殿里顿时闪耀出一片亮光。

   刘禅不禁发出一声惊呼。

   “阿翁,这夜明珠真是绝世宝物啊。”刘禅赞叹道,他托起这个比手掌还大的宝珠,仔细地瞧来瞧去。

   “是的,陛下。”黄皓笑着说道,“阎宇阎将军特地花费重金从东吴购得的,一得到,他就马不停蹄地送来了这里。”

   “陛下,我还听说最近国内都在传言呢,说什么宝珠现世,大汉太平呢。”

   “真的?”刘禅恋恋不舍地把夜明珠放回盒子,手指在夜明珠上摩挲着。

   “千真万确,老奴也不敢乱说。”黄皓跪倒在地,“老奴为陛下贺。”

   “哈哈哈。”刘禅大笑起来,“朕当然信得过阿翁。”

   刘禅沉吟片刻,挥手让宫女离开,对着跪在地上的黄皓招了招手,黄皓连忙起身上前。

   “嗯......”刘禅欲言又止。

   “陛下可是遇到什么为难的事情?”黄皓见状,问道。

   “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刘禅拿过一份表章,“这是虔儿给朕递上来的私信,没有经过尚书台。”

   黄皓接过来,快速浏览了一遍:“陛下,老奴觉得上党王所说有理。”

   “哦?阿翁这样认为吗?”

   “是的,陛下。”黄皓早就知晓这表章中的内容,他不慌不忙地说道,“上党王无母妃庇护,又刚刚遭受陛下的处分,心有不安,他应该是想要去做点实事来重新博得陛下的恩宠。”

   刘禅闻言点点头:“朕也是这般想的。”

   “故上党王自请担任江油关监军,老奴以为不妨允之。”

   “可江油关都尉是马邈,虔儿纵然想要学习军务,那个马邈能教他什么。”

   黄皓眼珠一转,想到了两个他非常讨厌的人,现在正是从成都赶走他们其中一个的机会。他于是说道:“那陛下不妨以廖化为监军,七王为副,一同去江油关。有老将军在,七王必能有所学习。”

   “嗯,这样好。”刘禅颇以为然。

   ----------

   尚书台,朝廷中枢机构,又称中朝、内朝。

   说起来,尚书这个官职,一开始就是负责管理文书的小官,它与尚衣、尚食、尚冠、尚浴、尚席合称“六尚”,是皇帝的私人亲信。

   后来,古代君王们忌惮相权,他们要么不设置丞相,要么遇到事情先与身边的亲信商议,尚书的权力就越来越大,最后君王们干脆以尚书台取代了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使其成为国家的中枢机构。

   大臣们不管你官位多高,只要头衔上不加上领尚书事、平尚书事、录尚书事这样的头衔,基本就没有参与国家大事决策的权力。

   成都皇宫东面的一座大殿,就是尚书台,此处禁卫森严,官员进出不断,甚是忙碌。

   “陛下原本已经同意息兵养民,这又为何突然下旨让姜维再次领军?”说话的是担任辅国大将军、平尚书事的董厥,他浓眉大眼,语速极快。

   “是黄皓,也只能是黄皓。”一位长须方脸的中年男子捋着衣襟,轻声说道。他是樊建,担任尚书台的主官----尚书令。

   “长元兄,何以如此认为?”董厥问道。樊建,字长元。

   “阎宇将代胡济为汉中都督,这是姜伯约与黄皓达成的条件吧。”樊建指了指圣旨。

   “可姜伯约不是一直非常厌恶黄皓吗?他私下每次提到黄皓,恨不得一刀杀了。这怎么改了性子?”一旁翻阅奏章的男子插嘴道,他叫诸葛瞻,风姿挺拔、面容甚是俊伟,现任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

   “那怎么办?尚书台要驳回陛下的旨意吗?”董厥说完,看向二人。

   “不妥。”樊建率先说道,“我等刚刚执掌尚书台,就封驳陛下旨意,恐会引起朝野不安。”

   “那就把姜维放回去?”董厥皱眉道,“他还要再北伐,整个国家的国力都被他挥霍干净了。”

   “要不,我们三人去面见陛下面陈?”诸葛瞻建议道。

   “黄皓既然已经许诺,我们三人就是见到陛下,又有多大用处呢?”樊建叹口气。

   “也罢。”董厥起身,踱步良久,道,“既然陛下已经下了旨意,我们就权且忍耐忍耐。姜维不是要出兵吗?我们就让他出兵,他若是再兵败无所获,我们再向陛下进言,到那时候,定要治他个重罪。”

   樊建和诸葛瞻俱点头赞同。

  

继续阅读:第五章 功劳苦劳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季汉演义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