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反复
曹给非2024-10-16 17:313,231

   “你,你们是谁?”

   施耐庵和罗贯中小刀伸向前面,试图阻止赵贵方等人进入,赵贵方轻轻一笑,双手抬起,弹指气针射出,随着脆响,两把小刀掉在了地上。

   只见赵贵方双手手指轻轻一弹,小刀就飞了,施耐庵和罗贯中一时间都惊呆了,两人都在想,这是何等妖法?

   施耐庵和罗贯中退到了后面,赵贵方等人逼了上来,施耐庵问道:“你们到底是什么人?”赵贵方抱拳道:“施先生,你不认得赵某了?”

   施耐庵还在打量赵贵方时,罗贯中已认出了赵贵方,他更年轻,眼力自然更好,他凑在师父耳畔轻语一番,施耐庵也想起来了。

   这时施耐庵和罗贯中都意识到了,赵贵方等四人是朝廷的人,外面的八个卫兵已遭屠灭,他们师徒二人也难逃厄运,施耐庵念了句杜甫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蟋蟀指着施耐庵,骂了起来:“尔等反贼,还敢称英雄。”

   施耐庵冷笑道:“尔等朝廷鹰犬,诛杀义军,就是英雄了?”

   蟋蟀听了大怒,右手按在腰间,喝道:“你这老家伙,信不信我一刀就地砍了你。”

   施耐庵哈哈大笑道:“你们这种鹰犬,也就能吓唬老百姓,施某既然出山辅佐张士诚,起兵反元,就没把性命放在心上。只是有心杀贼,没遇到大的,却被尔等鹰犬小辈杀了,可惜。”

   蟋蟀听了,还要再骂,耗子也是怒气冲冲,要上来一起骂,赵贵方咳嗽了一声,将两人推到了后面,“莫要有辱斯文,他们毕竟是文人,得讲体面。”

   在施耐庵和蟋蟀对话时,罗贯中一直在仔细观察四人,他大体判断出赵贵方和罗恒是汉人,蟋蟀和耗子或是色目人,或是边缘地区的民族,总之非汉人。罗贯中向赵贵方和罗恒抱了抱拳,问道:“请问两位是否为汉人?”

   赵贵方和罗恒点点头,两人对视了一番,他们不知罗贯中为何问这问题。

   罗贯中说道:“元朝暴政,前所未有,普天之下,汉人最多,却被定为等级最低的汉人、南人,九州之地,蒙古人掌权,色目人掌财,敲骨吸髓,无所不用其极。韩山童起兵的檄文,你们也看了吧,句句属实,毫无夸大。这样的朝廷不该反吗?你们既是汉人,不来驰援倒也罢了,可是助纣为虐,屠戮义军,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这一席话如连珠炮般射出,极其有力,赵贵方和罗恒一时都不知如何回应。至于蟋蟀和耗子,他们虽非汉人,可也属于底层人,对于元朝的暴政和腐败,他们有着切身的感受,不然他们也不会沦为犯罪分子,走投无路才进入七扇门,两人也没有出言反驳。

   “算了,别跟他们讲什么道理,讲什么廉耻,这种人是没有的。快点动手吧,只求个痛快。”

   施耐庵不耐烦的说了起来,他虽年长罗贯中二十多岁,可施耐庵性格更为急躁,他知道赵贵方等人不会放过他们,反而主动求死起来,施耐庵可不愿祈求敌人饶命。

   这时一个预备队的捕快跑了进来,他神色慌张,赵贵方连问他出了何事,捕快指着外面,禀报说看到有一拨人朝这边走来。

   “老大,既然他们想死,成全他们吧。”

   蟋蟀说着话,手已经按在了腰间,只要赵贵方下令,他马上抽出佩刀,将施耐庵和罗贯中杀了。

   施耐庵嘴巴一歪,望着上头,一言不发,那一脸的轻蔑,令蟋蟀和耗子都是怒不可遏,牙齿咬得咯咯响。罗贯中看了看赵贵方,他没说求饶的话,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蟋蟀和耗子以焦急的眼神去催促赵贵方,现在的形势紧急,有一拨士兵来了,若被发现,兵寨中的一万多人一起涌来,他们就危险了。

   罗恒感觉得出赵贵方并不想杀这二人,可现在的局势,已不能再拖延,罗恒提出了建议,将这二人留着不杀也行,也许还有其他用处,不过现在得马上转移。

   赵贵方觉得这法子甚好,将施耐庵和罗贯中二人给点晕了,扛着他们,离开了这古庙。没多久,那帮红巾军士兵到了古庙前,见门口倒着八个卫兵,都死了,往里进去打探,没看到施耐庵和罗贯中的人,只看到地上掉落的两把小刀,知道出了大事,这帮士兵连跑回去向张士诚禀报。

   施耐庵和罗贯中醒来后,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废弃的道观里,还被绳索绑着。破屋里,蟋蟀和耗子在守着,施耐庵叫二人过来松绑,蟋蟀和耗子哪里肯,他们巴不得施耐庵狼狈不堪,得意的大笑起来。

   施耐庵被激怒了,冲着蟋蟀和耗子大骂起来,先骂两人是朝廷的鹰犬,没人性的东西,然后又拿两人的长相开炮,说蟋蟀尖嘴猴腮,说耗子猥琐丑陋,两人上辈子一定是饿鬼,这一世才长成这样。

   骂得太难听了,蟋蟀大怒,抽出了佩刀,就要冲过去杀了施耐庵,耗子连将其拉住,还劝道,老大说了,此二人先留着不杀,还有其他用处,不能杀。

   蟋蟀忍着怒气,刀回鞘,退到了破屋门口,施耐庵反而得意的大笑起来,继而又大骂起来。悉数朝地上连吐几口唾沫,气得跑了出去。

   现在守着的只有耗子,施耐庵望着耗子,正要开骂,耗子扬了扬拳头,冷笑道:“我们老大说了,暂时不杀你们,可没说以后也不杀,还有,他也没说不能打,你喜欢左拳还是右拳?”

   我施耐庵还怕你这个小矮子不成?施耐庵心里想着,他又要开骂,罗贯中急忙用身体蹭他,还用眼神示意,提醒施耐庵不要太过放肆,将这些人惹恼了,什么事干不出来?

   赵贵方和罗恒在道观外的一个小庭院商量接下来该如何办,罗恒想到个办法,就是先派人到高邮,去告诉知府李齐,他们捉到了张士诚的两大军师,问李齐打算如何处置。李齐若说杀,我们就杀,这样良心上过得去,并非我等杀了这对师徒,而是上头下的令。李齐若是想要活的俘虏,我们就送去,至于李齐最后如何处理,就是他的事了。

   赵贵方觉得这办法好,捕快中有个叫戴玉坤的,有一对大长腿,曾经做过铺兵——急递铺骑马或用双腿寄送急件的驿卒,善于奔跑,有个外号叫神行太保,赵贵方便叫戴玉坤回高邮府,向知府李齐禀报。

   戴玉坤出发前,先盘坐于地,运气作法,赵贵方和罗恒都是好笑,感觉此人故弄玄虚,可戴玉坤开跑后,二人才知道神行太保并非浪得虚名,这戴玉坤跑得飞快,如腾云驾雾般,一溜烟就看不到了。

   第二天,戴玉坤就回来了,听到他捎回来李齐的回话,赵贵方和罗恒都是惊诧莫名,李齐居然叫把施耐庵和罗贯中给放了。

   原来是张士诚又接受招安了,行省平章政事福寿亲自前来,他给张士诚抛去了招安条件,只要张士诚不再反元,带着人马投降,接受元军改编,就能得到万户的职务。两大军师被人掳走了,张士诚便找三个兄弟,以及卞元亨和李伯升,来商议此事。众人听了都是大喜,这万户可是大官啊,张士诚封为万户,那他的兄弟和手下,就都可以封千户或副将,他们可以指挥千军万马,驰骋于疆场。

   由此张士诚就同意了招安,他还有个条件,就是放回他的两个军师。张士诚既同意招安,放了他的军师也是理所当然,李齐也不想激怒张士诚,坏了招安的好事,恰好赵贵方派戴玉坤来告知,张士诚的两大军师在他们手里,李齐大喜,马上命戴玉坤回去传话。

   赵贵方本就不想杀二人,也就顺水推舟,将施耐庵和罗贯中给放了。

   好在此次赵贵方留情,以及罗恒的建议,留下了施耐庵和罗贯中的性命,否则四大名著直接少一半。有了此次的经历,施耐庵还将赵贵方和戴玉坤作为原型,写进了他的书里。施耐庵的《江湖豪客传》,也就是改名为《水浒传》的书里。方腊的麾下有个罗真人,会妖法,能凭空操纵一把飞刀,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防,打虎英雄的武松,就是被罗真人的飞刀给砍断一臂,这是以赵贵方为原型写的。还有个善于奔跑的戴宗,外号也叫神行太保,这是以戴玉坤为为原型写的。这是后话,此处不表。

   且说施耐庵和罗贯中被放出后,他们往得胜湖回去,可还没到得胜湖,就听到一个消息,张士诚又反了。

   张士诚缘何又反了呢?原来张士诚的红巾军里,有的人曾在元朝军队里做过低级军官,对元朝的军队制度极为了解。他们告诉张士诚,这万户将军名不副实,手里只有四五千兵马,而且品级顶多才正三品,万户分上中下三等,最低的下万户,只有正四品。还有,在驻军系统里,虽然万户、千户是名义上的全军统帅,可掌握实权的是监军的达鲁花赤。

   张士诚和他的兄弟们听了都是大怒,原来才掌几千号人,品级才四品,在得胜湖聚集的红巾军已经接近两万了,傻蛋才会去当个只带几千人兵马的万户。

   “这厮一会儿归顺,一会儿又反,也太反复无常了,施某羞与此人为伍,更不堪屈居其下。”

   得知张士诚缘何复反后,施耐庵勃然大怒,不再去得胜湖,转过头,拂袖而去,罗贯中站在原地,也不知是继续去得胜湖,还是回头去追师父。

  

继续阅读:176、埋伏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风雷七扇门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