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陈昂的设计,“龙骨计划”的核心反应仓和主能量导管,需要承受比民用版“盘古之心”高出数倍的能量冲击和物理压力。尤其是在战损情况下,材料必须能在瞬间的高温高压下,保持结构不崩溃。陈昂从苏联搞来的那套“超高强度钛合金配方”,虽然已经远超时代,但用在这里,依然差了那么一口气。模拟测试中,当能量输出超过设计值的百分之一百八十时,合金材料的晶体结构开始出现不稳定的迹象。
“不行,还是不行!”金属研究所的老专家周教授,看着最新出炉的测试报告,愁眉紧锁地摇着头,“我们试了十几种不同的配比改良,添加了钼、钒、甚至还有稀土元素,强度是上去了,但韧性又下来了,变得太脆,别说鱼雷了,可能一次剧烈冲击自己就裂了。”
梁卫国带着团队,尝试了各种热处理工艺,从真空淬火到深冷处理,几乎把厂里能用的手段都用上了,但结果都大同小异。要么强度不够,要么韧性不足,始终无法找到那个完美的平衡点。
车间里的气氛,从一开始的亢奋激昂,渐渐变得沉闷压抑。几十台最顶级的机床静静地停在那里,因为没有合格的材料,后续的加工根本无法开始。
林振东找到陈昂,脸色凝重:“陈总顾问,一个好的设计,终究要落在实实在在的材料和工艺上。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可能……要考虑降低设计指标了。”
这是他最不愿意说出口的话。降低指标,就意味着牺牲性能,意味着之前颠覆性的设想打了折扣。意味着他们的“龙骨”,可能天生就带着一丝软弱。
“林总工,设计指标一个点都不能降。”陈昂的回答斩钉截铁,“我们的航母,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必须是最强的。给我三天时间。”
说完,他把自己关进了办公室。
所有人都以为他要去推演新的合金配方,或者设计新的工艺流程。但只有陈昂自己知道,他要做什么。
办公室里,窗帘紧闭。陈昂的意识沉入了那个熟悉的、只有他能看到的光幕中。
【跨时空交易系统】
他没有去寻找成品材料,那代价太大,而且无法解释来源。他需要的是一种“方法”,一种能够将现有材料“点石成金”的工艺。
他翻阅着交易对象的列表,略过了那些生物文明和信息文明,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一个新的、刚刚解锁的交易对象上。
【ID:铁锈山脉的矮人】
【文明类型:地心机械文明(已衰退)】
【标签:铸造、锻压、地质学、倔强】
陈昂心中一动,发出了交易请求。
很快,一个粗犷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带着一股金属摩擦的质感:“人类?你们这些地表上的软皮猴子,又想从我们这换什么?是地暖管道还是自动开罐器?”
对方的语气充满了不屑和一丝……落寞。这是一个已经过了鼎盛时期的文明。
“我需要一种能处理高强度合金的锻压技术或者设备。”陈昂直接说明了来意。
“锻压?”那个声音仿佛被逗乐了,“我们早就不用那种野蛮的玩意儿了。敲敲打打,吵死人了。我们现在都用‘原子矩阵打印’,想要什么,直接从元素周期表里给你‘印’出来。锻压设备?早八百年前就当废铁扔到‘垃圾山’去了。”
“垃圾山”,陈昂的眼睛亮了。一个高等文明的垃圾,对他来说,就是无价之宝。
“我对你们的‘垃圾’很感兴趣。”陈昂说道,“我可以用你们感兴趣的东西来交换。”
“我们感兴趣的?呵呵,我们什么都不缺……等等,”那个声音顿了一下,“我听说,你们地表上有一种叫‘酒’的东西?用植物酿的?喝了能让人忘记烦恼,感觉自己还能再挥舞一千次战锤?”
“我有很多。”陈昂笑了。
“我要最烈的!能把钢铁都烧穿的那种!”
交易很快达成。
陈昂用十箱特供的六十五度二锅头,外加两箱珍藏版的茅台,从这位地心“矮人”的垃圾山里,换来了一台被他们淘汰的、布满灰尘的“废品”。
【物品:次声波分子共振锻压机(小型实验型)】
【描述:一种古老的、通过特定频率的次声波,引发金属内部分子共振,从而在原子层面重塑其晶体结构,实现‘冷锻’的设备。因能耗巨大且效率低下,已被淘汰。】
能耗巨大?效率低下?陈昂看着这行描述,嘴角的笑意更浓了。在拥有“盘古之心”的他面前,能耗根本不是问题。
三天后,一辆挂着军牌的重型卡车,载着一个巨大的、用帆布严密包裹的集装箱,在深夜驶入了红旗农机厂。
当那台造型古朴、巨大、表面布满了青铜色管道和奇异共鸣盘的机器,被吊装进地下车间时,所有人都看傻了。
林振东围着这台机器转了好几圈,满脸困惑:“这……这是什么?不是熔炉,也不是压力机……倒像个……大喇叭?”
陈昂拍了拍机器冰冷的金属外壳,对一脸茫然的梁卫国和周教授说:“来,把我们之前失败的所有合金样品,都扔进去。咱们,换个新菜谱试试。”
“次声波分子共振锻压机”的安装和调试过程,充满了神秘和荒诞的色彩。它没有任何现代工业设备常见的精密仪表盘或者复杂的电气线路,只有一些刻着古怪纹路的巨大旋钮和几根需要连接到“盘古之心”的粗大能源导管。陈昂亲自带着梁卫国团队,对照着从“矮人”那里换来的、堪比天书的说明图纸,花了一整天时间才把它启动起来。
林振东和一群国家队专家们站在安全线外,表情古怪地看着这一幕。
“老周,你看明白这是什么原理了吗?”林振东低声问旁边的金属专家周教授。
周教授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双眼写满了迷茫:“看不懂。完全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声波……怎么能用来锻造金属?难道是靠震动把它敲紧实?那也太……匪夷所思了。”
“我看这玩意儿更像个乐器,”一个年轻的海军工程师小声吐槽,“待会儿是不是还要演奏一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时,陈昂完成了最后的校准。他冲梁卫国点点头,梁卫国亲自操作,将一块之前测试失败、又脆又硬的钛合金锭,送入了机器中央的开放式平台上。
“启动!”陈昂下达了命令。
没有预想中的轰鸣和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