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我的天!我不是在做梦吧!
盈盈一水间2025-11-19 16:232,225

“需要什么支持,直接跟我说。任何人,任何部门,敢给你下绊子,你告诉我,我来给你撑腰!”老人的话语里,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霸气。

陈昂心中一暖。他知道,这块名为“国之重器”的护身符,经过航空发动机和这次的航母动力之后,已经变得坚不可摧。从今往后,在国内,再也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撼动未来科技的地位。

回到熟悉的红旗农机厂,已经是第二天清晨。

陈昂没有休息,直接召集了梁卫国、刘建军、周志新等所有核心技术骨干,在“盘古之心”原型机所在的地下车间里开会。

巨大的原型机静静地矗立在车间中央,复杂的管线在晨光中泛着金属的冷光,充满了压迫感。

梁卫国等人还沉浸在“龙芯一号”成功的喜悦中,以为陈总是要开庆功会和部署航空发动机的后续量产计划。

“陈总,您就说吧,今年要我们造多少台‘龙芯’?十台还是二十台?只要材料管够,我们的人两班倒不休息,保证完成任务!”刘建军拍着胸脯,精神亢奋。

“是啊陈总,我们正准备对生产线进行优化,争取把单台的生产周期再缩短百分之十。”梁卫国也补充道。

陈昂看着他们一张张兴奋的脸,笑了笑,摇了摇头。

“‘龙芯一号’的后续工作,周总工会负责跟进。今天叫大家来,是要宣布一个新项目。”

他顿了顿,环视一周,然后指向众人身后那台巨大的“盘古之心”。

“我们要以它为基础,设计并制造出一款适用于大型船舶的军用动力核心。它要能够在严酷的海上环境中,数十年如一日地稳定运行,为一艘数万吨的钢铁战舰,提供源源不绝的澎湃动力。”

“我给这个项目,起了个名字,叫做——‘龙骨计划’。”

“因为我们正在铸造的,将是未来共和国海军舰队的脊梁骨。”

整个车间,瞬间陷入了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愣住了。

航空发动机还没捂热乎呢,怎么突然就跳到舰用动力了?而且还是给数万吨的战舰用的?

这跨度也太大了吧!

梁卫国第一个反应过来,他的呼吸变得急促,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陈……陈总,您说的战舰,是……是……”

他不敢说出那个词。

陈昂看着他,微微一笑,替他说了出来。

“没错,就是航空母舰。”

“轰!”

人群瞬间炸开了锅。

“航母!我们要给航母造心脏了?!”

“我的天!我不是在做梦吧!”

一个年轻的技术员狠狠地掐了自己一把,疼得龇牙咧嘴,随即狂喜地大叫起来:“是真的!是真的!我们要造航母发动机了!”

这群刚刚才为共和国的天空锻造出最强心脏的工程师们,此刻才发现,一个更加宏伟、更加令人热血沸腾的挑战,已经摆在了他们面前。

如果说,制造航空发动机,是让他们体会到了“亲手为雄鹰插上翅膀”的自豪。

那么,制造航母动力核心,就是让他们感受到了“亲手为巨龙铸造脊骨”的无上荣光!

刘建军激动得满脸通红,他一个箭步冲到陈昂面前,立正敬了一个不怎么标准的军礼,用尽全身力气吼道:“保证完成任务!”

“保证完成任务!”

他身后,所有的技术人员,都自发地站直了身体,用同样的热情,发出了震天的呐喊。

这声音,在巨大的地下空间里回荡,与那台沉默的“盘古之心”交相辉映,仿佛在向世界宣告——

一条东方巨龙的脊梁,将在这里,由他们亲手铸就!

“龙骨计划”的启动仪式,没有香槟,没有剪彩,甚至没有横幅。地点就在“盘古之心”原型机所在的巨大地下车间里。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高窗的缝隙,在地面的管线上投下斑驳光影时,未来科技最核心的技术团队与第一批从京城星夜赶来的“国家队”专家,完成了历史性的会师。

这支“国家队”阵容堪称豪华,领头的是一位五十多岁,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戴着黑框眼镜的男人。他叫林振东,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的副总工程师,国内上一代驱逐舰的总设计师之一。他身后跟着的,有钱学礼院士最得意的门生,专攻核反应堆安全控制的;有来自国内顶级金属研究所,一辈子都在跟特种钢材打交道的老专家;还有几位身穿海军制服,眼神锐利,显然是未来航母上的实际使用者。

他们的到来,给原本热火朝天的车间带来了一丝微妙的凝滞。这些人身上带着一种久居上位、习惯于制定规则的气场。他们看梁卫国团队的眼神,有欣赏,但更多的是审视,就像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打量一群天赋异禀、但不守规矩的野路子学生。

简单的介绍之后,会议在车间角落临时搭建的会议区里开始。陈昂没有客套,直接让团队用投影仪打出了“龙骨计划”的初步设计方案。

“各位前辈,专家,欢迎来到红旗厂。”陈昂站在巨大的投影幕布前,声音清晰而沉稳,“时间宝贵,我直接介绍我们的构想。考虑到军用舰船,尤其是航母在实战中的极端生存需求,我们不打算简单地放大‘盘古之心’。我提出的方案,是模块化、分布式动力系统。”

幕布上,一张三维结构图缓缓旋转。它不再是“盘古之心”那个巨大的单体圆柱,而是由一个主核心和四个稍小的子核心构成,通过粗壮的能量导管连接成一个整体,分布在舰船的不同舱室。

“我的设想是,主核心提供巡航时的主要动力,子核心作为战斗或紧急情况下的冗余增补。任何一个核心受损,甚至被彻底摧毁,其余核心都能在千分之一秒内重新进行功率分配,保证舰船不会失去关键电力,比如损管、消防、武器系统和至少百分之三十的推进动力。”

话音刚落,林振东就皱起了眉头。他没说话,只是轻轻用指节叩了叩桌面。他身边一位来自七〇一所的年轻工程师,大约是没忍住,低声对同伴嘀咕了一句:“搞这么复杂?这是造战舰还是搭积木?多一个接头就多一个故障点,这是常识。”

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会议区里,听得一清二楚。梁卫国那边几个年轻技术员的脸当场就涨红了,想反驳,却被梁卫国用眼神按了下去。

林振东清了清嗓子,扶了扶眼镜,终于开口了。他的语气很客气,但内容却带着不容置喙的专业权威。

继续阅读:第136章 才料有问题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跨越400年:我把未来搬回1982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