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带我去看看你的宝贝疙瘩
盈盈一水间2025-11-19 16:202,226

一场新的技术攻关,就在这场宿醉未醒的晨会中,悄然拉开了序幕。

这个融合了德式稳健与荷式激进的全新方案,被陈昂命名为“创世纪”。

它的目标,不再是复制或者追赶,而是真正的——创造。

而就在耶拿基地的工程师们,为了“创今日世纪”而再次投入疯狂的研发中时,一通来自京城的加密电话,打到了陈昂的办公室。

电话是秦老首长亲自打来的。

“陈昂同志。”电话那头,老人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首长好。”

“我听说了你在德国的动作,干得漂亮。”秦老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赞许,“不战而屈人之兵,还能让敌人帮我们承担试错成本。你这个年轻人,脑子比我们这些老家伙好用。”

“首长过奖了,只是些上不了台面的小伎俩。”

“不,这不是小伎俩。”秦老的语气严肃了起来,“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这就是战略。我打电话来,是想告诉你,你送回来的那批超高强度钛合金,我们已经完成了初步测试,性能……超乎想象!”

说到这里,即便是秦老,声音里也难掩一丝激动。

“所以,我准备亲自去一趟德国。”

陈昂微微一怔:“首长,您要来?”

“对。有些东西,在电话里说不清楚。而且,我也想亲眼看一看,你们那个能点石成金的‘女娲’,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秦老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了,“另外,我也会带一件‘礼物’过去。一件让我们头疼了几十年的‘心病’。我希望,你能帮我看看,有没有治好它的可能。”

一架没有任何标识的伊尔76运输机,在东德一个偏僻的军用机场降落。

舷梯放下,走下来的不是想象中的大批随行人员,只有三个人。

为首的,是穿着一身中山装,精神矍铄的秦老。他身后跟着一名提着黑色手提箱的警卫员,和一个戴着黑框眼镜,气质斯文的中年技术专家。

陈昂和孙建业早已等候在停机坪。

“秦老,一路辛苦。”陈昂迎了上去。

“不辛苦,能坐上咱们自己的大飞机,心里踏实。”秦老和陈昂握了握手,力道很大。他的目光越过陈昂,看向远方耶拿基地的轮廓,“那就是你点燃星星之火的地方?”

“是,我们管它叫‘卡尔·恩斯特’基地。”

“好名字。”秦老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只是拍了拍陈昂的肩膀,“走,带我去看看你的宝贝疙瘩。”

没有客套,没有寒暄,直奔主题。这就是老一辈军工人的行事风格。

在前往基地的车上,气氛有些沉默。秦老一直在闭目养神,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那个中年专家则一言不发,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用帆布包裹的金属盒子,仿佛那是什么稀世珍宝。

直到进入基地,穿过层层安保,来到“女娲”原型机所在的超净车间外,隔着巨大的观察窗,看到那台充满了工业美感的庞然大物时,秦老和那位专家的眼睛里,才同时迸发出了难以言喻的光彩。

“这就是……‘女娲’?”专家扶了扶眼镜,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是的,‘女娲一号’原型机。”梁卫国在一旁介绍道,脸上写满了自豪。

“了不起,真是了不起……”专家喃喃自语,他的目光贪婪地扫过机器的每一个细节,从巨大的花岗岩基座,到复杂的镜头组,再到那悬浮在空中的工件台,眼神如同一个最虔诚的信徒,在仰望心中的神迹。

秦老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看着。看了很久,才缓缓开口:“陈昂,你知不知道,这台机器,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芯片自主,信息产业的基石。”陈昂回答。

“不,不止于此。”秦老摇了摇头,他转过身,目光如炬地看着陈昂,“它意味着,我们国家,第一次在工业制造的‘精度’上,追上了世界之巅。而精度是一切现代工业的灵魂。小到芯片,大到飞机、航母、核潜艇,没有精度,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他说着,对身后的中年专家点了点头。

专家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那个帆布包裹的金属盒子。

盒子里面,静静地躺着一片手掌大小、形状复杂的金属叶片。

叶片呈现出一种暗淡的金属色泽,表面布满了细微的、如同蛛网般的裂痕。在叶片的根部,甚至能看到一处明显的、因为高温而熔融变形的痕迹。

这是一片失效的、报废的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

“这,就是我给你带来的‘礼物’。”秦老指着那片叶片,声音里透着一股沉重的疲惫,“也是困扰了我们国家航空工业几十年的‘心病’——发动机。”

“涡扇6,我们的第一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项目。”中年专家在一旁补充道,语气苦涩,“从立项到现在,快二十年了。我们解决了设计问题,解决了气动布局问题,但始终解决不了两个最根本的问题:材料,和加工。”

他拿起那片报废的叶片,像个医生在展示一处致命的病灶。

“这是我们能拿出的最好的高温合金,代号GH220。但在极限工况下,它连设计要求的五百小时寿命都达不到,经常在两三百小时就出现热疲劳裂纹。你看这里,”他指着那处熔融的痕迹,“这是在一次地面试车时,叶片直接断裂,打碎了整个涡轮盘,差点造成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

“除了材料,就是加工。这种空心气冷叶片,内部结构极其复杂,有几十个微小的气膜孔,用来冷却叶片表面。这些孔的直径不到一毫米,而且角度和深度要求极为苛刻。我们用传统的电火花打孔,效率低,精度差,废品率高得吓人。造一片合格的叶片,比养个孩子还难。”

专家的声音里,充满了技术人员面对无法逾越的鸿沟时,那种最深刻的无力感。

整个观察室里,一片寂静。

梁卫国和孙建业等人,都沉默了。他们虽然不是搞航空的,但同为工业领域的从业者,他们太懂这种感受了。就像当初他们面对国外先进的机床,只能望洋兴叹一样。

秦老看着陈昂,他的眼神里没有命令,也没有强求,只有一种深沉的、几乎是恳求的期待。

“陈昂,我知道这个要求很过分。光刻机和航空发动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但是,我看了你送回来的那份钛合金配方,也听说了你们那种能加工任何材料的‘水刀’。我就在想,万一呢……万一,你有办法呢?”

继续阅读:第124章 龙之心疾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跨越400年:我把未来搬回1982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