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被那份资金证明上的天文数字给抽干了。
二十二亿美金。
在八十年代初的华夏,这笔钱的购买力,几乎等同于神话。在座的各位董事,都是部级单位的领导,掌管着动辄上亿的国家项目,但他们一辈子经手的钱,恐怕都没有眼前这张纸上写的数字多。更何况,这还是美金。
钱立群的手指,在那份传真件上轻轻抚过,纸张的粗糙质感提醒他这不是幻觉。他抬起头,重新审视着眼前的陈昂,这个年轻人的形象,在他的心中,彻底颠覆了。
如果说之前的谈判,陈昂展现的是近乎妖孽的智谋和技术远见。那么此刻,他展露的,是足以压垮一切的,纯粹的、暴力的、不讲道理的财力。
“钱董事长,各位董事。”陈昂打破了沉默,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现在,我们还缺钱吗?”
没人能回答。之前那位高喊着“没钱”的董事,此刻脸涨得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既然不缺钱,那我的提议,各位还有什么异议?”陈昂继续说道,“京津线,作为献给中央的见面礼,必须建,而且要建得快,建得漂亮。这条线的所有资金,包括设备、材料、人工,全部由我个人,通过未来科技集团,向‘华信’进行注资,专项专用。它不占用‘华信’集团的任何启动资金,未来产生的任何收益,也全部归集团所有。”
这番话,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炸得在场所有邮电部老干部晕头转向。
自己掏钱,给国家建一条政绩工程,建完了,连收益都不要白送?
天底下还有这种好事?
这已经不是商业行为了,这是赤裸裸的“输诚”,是用金山银海在表达态度。
钱立群的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他明白了陈昂的意图。陈昂用这种近乎“蛮横”的方式,买下了所有人的“同意”。他给了邮电部,给了在座所有人,一个天大的面子,一个可以在中央领导面前夸耀的政绩。而作为交换,他拿到了自己想要的里子——“江南线”的绝对主导权。
这笔交易,没人能拒绝。
“我……同意陈主任的方案。”钱立群深吸一口气,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第一个表了态。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这个“华信集团”,虽然他名义上是董事长,但真正的灵魂和引擎,只有陈昂一个人。
“同意。”
“我也同意。”
剩下的董事们,如梦初醒般地纷纷附和。
一场足以让新公司分裂的内部冲突,就被陈昂用一种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方式,轻而易举地化解了。他不仅没有树立敌人,反而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承了他一个天大的人情。
当晚,钱立群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独自坐了很久。他给远在军区的秦老打了个电话,电话里,他只是苦笑着说了一句话:“老首长,您给我找的这个搭档,不是一条龙,他是一座会走路的金山啊。”
随着资金和路线的确定,“华夏信息产业集团”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以一种超乎想象的效率,轰然运转起来。
在未来科技的精密车间里,梁卫国和他的团队,几乎是二十四小时连轴转。那台经过改造的玻璃纤维拉丝塔,在“盘古之心”提供的稳定能源支持下,如同神话里的织女,不断地将一根根晶莹剔透、细如发丝、闪烁着微光的光导纤维,从高温熔炉中拉出。每一米光纤的诞生,都意味着华夏的信息时代,又向前迈进了一小步。
赵爱华则化身空中飞人,她带着一支精干的团队,在京津和江南两条线上来回奔波。勘探路线、建立基站、招募工程队、培训技术人员……她将未来科技那套高效、扁平、结果导向的管理模式,完美地移植到了“华信”这个新生儿身上。
无数从邮电系统抽调来的年轻工程师和技术员,在最初的迷茫和不适后,很快被这股前所未见的创业激情所感染。
一个名叫周毅的年轻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毕业于国内最好的邮电大学,是邮电部重点培养的技术苗子,原本对被派到这个“民营企业占大头”的合资公司,心里充满了抵触和鄙夷。
在他报到的第一天,他就被赵爱华直接扔到了江南线的一个勘探小组。没有欢迎会,没有领导讲话,直接背上仪器,跟着一群穿着迷彩服的退伍军人,钻进了南方的深山老林。
他抱怨过,争吵过,甚至想过撂挑子不干。直到有一次,为了测量一个山头的信号参数,他脚下一滑,差点摔下悬崖,是被小组长,一个沉默寡言的退伍老兵,用一只手硬生生给拽了回来的。老兵的手臂,被锋利的岩石划出了一道深可见骨的口子,却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晚上,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周毅看着老兵自己用烈酒消毒,用布条包扎,忍不住问他:“值得吗?为了一个月几十块钱的补助,这么拼命?”
老兵看了他一眼,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陈总说了,我们现在走的每一步,都是在为国家修一条看不见的长城。以前我们在边境线上保家卫国,现在,我们在这条线上,为国家争未来。这事儿,比钱重要。”
那一刻,周毅的心,被狠狠地触动了。
他开始理解,为什么这个草创的公司,能爆发出如此惊人的能量。因为在这里,从最高层的陈昂,到最基层的工程兵,所有人的心里,都燃着一团火。
从此,周毅像是变了一个人。他不再抱怨,而是将自己所有的知识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优化了勘探算法,将小组的工作效率提升了三成。他的报告,被赵爱华看到,直接上报给了陈昂。
几天后,陈昂亲自来到了他们的勘探点。他没有说什么鼓励的话,只是拍了拍周毅的肩膀,递给他一份新的任命书。
“‘江南线’一期工程,技术攻关组,副组长。周毅。”
看着任命书,周毅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知道,他来对地方了。
“华信”的建设如火如荼,未来科技集团的其他业务,也在稳步推进。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已经开始涌动。
这天下午,赵爱华行色匆匆地推开了陈昂办公室的门,脸上带着一丝罕见的凝重。
“出事了。”她将几份文件拍在桌上,“你看这几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