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一个非常务实,甚至有些卑微的目标
盈盈一水间2025-11-19 16:202,195

龙振国闻言,脸上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他点了点头,没有隐瞒:“什么都瞒不过您这老帅。是动力,又是动力!我们从乌克兰拖回来的那艘空壳子,里面的蒸汽轮机早就被拆得七七八八。我们组织了国内最好的专家进行逆向攻关,可……唉,别说达到原版的性能了,就是能让它安全地转起来,都还有一大堆问题没解决。材料不过关,工艺上不去,焊接技术也有缺陷。天天吵,天天开会,就是拿不出一个能用的东西。再这么下去,别说航母了,那几万吨的钢材,就真成了一个摆在港口里供人参观的大号渔船了!”

他身后的总工程师也叹了口气,补充道:“我们最乐观的估计,就算一切顺利,要想造出合格的蒸汽轮机,至少还需要八到十年。而且,性能也只能勉强达到美国七十年代初的水平。等我们的航母下水,就已经落后整整一代了。”

落后就要挨打。这六个字,像烙印一样刻在这几代军人的骨子里。

会客室里陷入了沉默。窗外是震天的欢呼,屋内却是沉重的叹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秦老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口气,看向陈昂:“小子,听到了吧。你们空军的‘心脏病’是治好了,可海军的‘心肌梗塞’,还等着你这神医给开方子呢。”

龙振国和那位总工程师都有些诧异地看向陈昂。他们当然知道未来科技和陈昂的厉害,水刀技术、美妆帝国,甚至这次的航空发动机,都如雷贯耳。但航空发动机和万吨级航母的舰用动力系统,完全是两个概念。前者追求的是极致的推重比和高温性能,后者追求的则是无与伦比的可靠性、耐久度和巨大的持续输出功率。

陈昂能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心里都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陈昂放下茶杯,看着龙振国,平静地问了一个问题:“龙将军,我冒昧地问一句,我们的第一艘航母,定位是什么?”

龙振国一愣,没想到他会问这个。他沉吟片刻,答道:“首要任务是解决有无问题。其次,是作为一所‘大学’,为我们培养航母操作和作战的人才。至于战斗力……能形成区域性的威慑,守好我们的万里海疆,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这是一个非常务实,甚至有些卑微的目标。

陈昂摇了摇头。

“不。”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在场的三位海军将领心头一震。

“我认为,我们的第一艘航母,不应该只是解决‘有无’的问题。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应该是一柄足以让任何对手都感到忌惮的利剑。它不应该是一所‘大学’,而应该是一座‘堡垒’。一座移动的、坚不可摧的、能够将我们的国威远播重洋的钢铁堡垒。”

龙振国被陈昂话语里那股磅礴的气势所感染,呼吸都有些急促起来:“陈总,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陈昂的目光扫过在场的三人,一字一句地说道,“蒸汽轮机,已经是上个时代的古董了。我们为什么不换个思路?一步到位,直接上‘核动力’。”

“核动力?!”

总工程师失声惊呼,如同听到了天方夜谭。连龙振国将军也猛地从沙发上站了起来,眼睛瞪得像铜铃。

“陈总!你不是在开玩笑吧?!”总工程师急切地说,“我们国家的核潜艇技术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那是压水堆,体积、功率、可靠性,都和航母用的反应堆有天壤之别!美国人搞航母核动力,那是举国之力,从‘鹦鹉螺’号到‘企业’号,花了多少年,砸了多少钱?我们现在连常规动力都搞不定,怎么可能一步登天去搞核动力?这……这太不现实了!”

这番话,代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这不是胆大胆小的问题,这是科学规律的问题。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得太大,扯着的可就不是蛋了,是整个国家的工业根基。

然而,面对他们的震惊和质疑,陈昂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他只是端起茶壶,给几位空了的茶杯里续上水,然后慢悠悠地抛出了一个更让他们大脑宕机的问题。

“谁跟你们说,我指的‘核动力’,是需要烧开水的压水堆了?”

京城,西山。

一间安保级别最高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长条形的会议桌旁,坐着一群足以让华夏工业和国防领域抖三抖的大人物。除了秦老和海军的龙振国将军,还有来自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船舶工业总公司,以及国内最顶尖的核物理研究所的负责人和首席科学家。

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杯热茶,但从会议开始到现在,一个小时过去了,几乎没人动过。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会议桌的主位上。

陈昂就坐在那里。他既没有军衔,也没有任何官方的行政级别,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却成了这场决定国家未来海洋战略会议的主角。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不可思议的事情。

他的身后,是一块巨大的黑板。黑板上没有写任何复杂的公式,只画着一个极其简洁的示意图。一个圆形的“核心”,周围连接着几根粗壮的“管道”,管道的末端,连接着一个代表“螺旋桨”的符号。

简单,甚至有些简陋。

然而,就是这个简陋的示意图,让在座的所有专家,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诸位,我知道大家心里的疑惑。”陈昂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在座的都是各自领域的顶级专家,所以我也不想用一些华丽的辞藻来浪费大家的时间。我提出的方案,很简单,就是用‘盘古之心’的军用化版本,来作为我们第一艘航母的动力核心。”

“盘古之心”,这个代号,在座的少数几位核心人物是知道的。那是未来科技集团内部那个神秘的、号称能解决集团所有能源问题的项目。但绝大多数人,对此一无所知。

“陈昂同志,”一位来自核物理研究所的白发苍苍的老院士,率先开口了。他叫钱学森的堂弟钱学礼,是国内核反应堆领域的泰山北斗。他扶了扶老花镜,语气还算客气,“恕我直言,你说的这个‘盘古之心’,我们能否理解为一种新型的核反应堆?如果是,那么它属于哪一种技术路线?是压水堆、沸水堆,还是我们从未接触过的高温气冷堆,甚至是……裂变电池?”

继续阅读:第133章 疯狂的设想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跨越400年:我把未来搬回1982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