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拿盖皇宫的标准来盖厂房
盈盈一水间2025-11-19 16:232,124

“我……原则上同意这个方案。”最终,施密特点了点头。

一场即将爆发的文化冲突,被陈昂用一道菜巧妙地化解了。

会议室恢复了秩序,但没人注意到,坐在角落里一个名叫汉斯·格贝尔的年轻德国工程师,在刚才混乱的时候,悄悄地用手帕擦了擦额头的冷汗。他的口袋里,一支看似普通的钢笔,正微微发热。

与此同时,弗吉尼亚州,兰利。

中情局“龙王”专项分析小组的第一次案情通报会,气氛有些压抑。分析员汤姆在投影仪上,展示着未来科技集团的简略资料,大部分都是公开信息。

“……先生们,我们的目标,陈昂,就像一个幽灵。他的发家史充满了跳跃性,从农机厂到美妆,再到现在的尖端科技,完全不符合商业逻辑。所有与他相关的异常事件,都像被一层迷雾笼罩着,我们无法找到清晰的脉络。”

他的主管,一个名叫戴维斯的资深特工,敲了敲桌子:“汤姆,我不想听这些玄学。我要的是切入点。这家公司不是刚收购了一家德国公司吗?那些德国人,就是我们最好的切入点。让柏林站的人动起来,接触他们的家人,用我们最擅长的办法,金钱,或者压力。我需要一双眼睛,能看到那家工厂的内部。”

“是,长官。”汤姆回答道。

戴维斯露出一丝轻蔑的笑意:“一个中国的乡下小子,可能走了点狗屎运。我不信他能把一群骄傲的德国专家捏合成一个团队。很快,我们就会收到来自内部的,充满抱怨和混乱的第一手情报。这条所谓的‘龙王’,可能只是一条泥鳅。”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松的笑声。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一次常规的渗透任务,简单,而且毫无挑战。

“盘古之心”的地下空间,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超级工地。一边是穿着蓝色工装,喊着号子,用惊人速度搭建脚手架、铺设线路的中国工人;另一边是戴着白色安全帽,手持激光水平仪和图纸,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每一个焊点和接口的德国工程师。

这幅景象充满了奇异的和谐与对立。赫尔曼·施密特感觉自己的心脏每天都在坐过山车。前一天,他眼睁睁看着中方施工队用两根钢管和一个葫芦,硬生生将一块几吨重的钢板吊装到位,其操作之“奔放”让他血压飙升,差点就要冲上去叫停。可第二天一早,他用带来的精密仪器一测,那块钢板的水平误差竟然奇迹般地控制在零点几毫米之内。

“天赋,这绝对是一种天赋。”施密特不止一次地对他的助手感叹。这种不依赖精密工具,纯粹靠老师傅的经验和手感来达成高精度的能力,在他过去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闻所未闻。

梁卫国也对德国人的“龟毛”有了新的认识。他亲眼看到一个德国工程师,为了一个地脚螺栓的扭矩是否符合标准,拿着一本厚得像字典一样的德文手册,跟施工的师傅掰扯了半个钟头。

“这帮德国佬,是拿盖皇宫的标准来盖厂房啊。”梁卫国私下里跟工人们吐槽,但言语间却带着一丝敬佩。

在陈昂划分的“红线”两边,两种不同的工业文化,就这样开始了奇妙的磨合。

就在“铁盒子”一天天成型的时候,一个真正的难题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不行,绝对不行!”施密特指着一块刚刚焊接好的特种合金屏蔽板,斩钉截铁地对梁卫国说,“你看这个焊缝,表面很完美,但是我们的超声波探伤仪显示,内部有微小的气泡和晶格错位。这种程度的瑕疵,根本无法百分之百屏蔽掉‘盘古之心’可能产生的某些高频电磁脉冲。它就像一件昂贵的盔甲上,有一个看不见的针孔,平时没事,但在关键时刻,是致命的!”

会议室里,气氛再次凝重。十几位专家围着那份探伤报告,眉头紧锁。

施密特叹了口气:“在德国,我们有专门的‘真空电子束焊机’来处理这种材料。它能在高真空环境下,用高速电子束将材料瞬间熔化并融合在一起,焊缝的质量可以达到母材级别。我们这次来的匆忙,那种大家伙是不可能打包带来的。要重新订购,先不谈价格,光是巴黎统筹委员会的出口禁令,就够我们喝一壶的。”

“巴统”这个词,像一座大山,压在所有中方人员的心头。那是西方世界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而设立的技术封锁铁幕。

“不能用别的办法代替吗?”梁卫国不甘心地问。他手下有全中国最好的焊工,可面对这种材料本身的物理特性,再巧的手也无能为力。

“无法代替。”施密特摇了摇头,“这是现代工业的系统性差距,不是靠一两个天才就能抹平的。”他的语气里没有嘲讽,只有陈述事实的无奈。

整个项目,似乎被卡在了这最后一道,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上。连日来的高歌猛进,第一次撞上了一堵冰冷的南墙。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陈昂推门走了进来。他扫了一眼气氛凝重的会议室和桌上的探伤报告,径直问道:“问题出在哪?”

施密特将情况简要地说明了一遍,最后摊了摊手:“陈先生,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寻找解决方案,或者……降低标准。”

“时间和标准,我们都不需要妥协。”陈昂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转向梁卫国,“梁总工,带上几位师傅,再叫上施密特先生他们,跟我去一个地方。”

一行人满腹狐疑地跟着陈昂,穿过厂区,来到了一个偏僻的仓库。仓库大门打开,里面摆放着一台巨大而丑陋的机器。它有着傻大黑粗的金属外壳,上面布满了俄文标识和各种看起来就十分“暴力”的仪表盘,一些管线接口处还残留着油污,整体散发着一股浓烈的,属于上个世纪红色帝国的重工业气息。

“这是……什么?”一个德国工程师看着这台像是从废铁厂里拖出来的古董,脸上写满了嫌弃。

“前段时间,从莫斯科一个朋友那淘来的旧货。”陈昂轻描淡写地介绍道,“他们管这叫‘电子束焊接装置’。”

继续阅读:第157章 今晚加个班,请你喝二锅头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跨越400年:我把未来搬回1982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