璃王还没有实质性的证据指证丽妃就是当年残害母妃的凶手。
但是当年和丽妃有过苟且的男子家人,却被璃王暗中送到了皇帝面前。
当皇帝得知重新了这么多年的丽妃,竟然怀过别人的孩子时,即便坚信太子是他的血脉,看到太子的眼神依旧有隔阂。
但到底是宫闱秘事。
皇帝还是要脸的。
秉持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封锁了所有消息。
即便知晓禁足丽妃在后宫或者前朝都掀起了不小的风浪,皇帝依旧闭口不言,不对任何人解释。
御书房中,皇帝冷眼看着跪在房中的太子,憋在心里多日的愤怒终于找到宣泄口,拿起白玉镇尺,狠狠砸向太子的额头。
太子一动不动,硬生生地扛下了皇帝的愤怒。
常公公神色剧变,颤抖着身子赶忙将侍候在御书房的所有人都遣散,自己也跟着小跑出了房门后,将房门关个严实。
太子额头瞬间被砸出了一个血口,鲜血顺着他的额头流淌,落进眼角,落进口中。
像一阵利刃,顺着他的喉咙刺向他的心里。
即便如此,他还是毕恭毕敬地对皇帝深深一拜,“儿臣知罪,还请父皇责罚!”
“知罪?”皇帝被他气笑了,“你知什么罪?你且说说朕听听。”
“不论何事,儿臣让父皇生气,便是儿臣的罪过。”太子有条不紊地说道。
皇帝横眉冷竖,“你倒是知道大包大揽。那把朕问你,你虽尚未成亲,可倘若若干年后,你知晓你的太子妃,在进入东宫前,曾给外男怀过一个孩子,你当如何对待你的太子妃?又当如何对待太子妃所生出的孩子?”
太子眼神终于有了变化。
是从小到大,从未有过的惊骇神色。
猛然抬眸看向皇帝,神情木讷的摇头,“不会的,父皇是母妃的一生挚爱,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误会?”
“误会?”皇帝越说越怒,“对方还存有你母妃的血帕子,你告诉朕,朕该怎样说服自己,这是个误会?”
太子颓然跪坐在地,连连摇头,至今无法相信耳中听到的话。
皇帝气到胸膛起伏,只感觉头一阵眩晕,扶额坐回龙椅。
“丽妃失德,即日起打入冷宫!朕不想看见她,永远不想看见她!”
皇帝忽然自嘲一笑,感觉这么多年能稳操胜券地把控朝堂,不曾想竟被一个后宫女子玩弄于股掌间。
恨不得当即就将人给碎尸万段!
连带着看太子也感觉到一阵厌恶。
“朕此时不杀她,是为了堵住幽幽之口。你是朕册立的太子,要想继续坐稳东宫,就将你母妃忘得一干二净,安心把精力放在朝堂!”
太子眼神闪了闪,终究什么都没能说出口,再次冲皇帝跪拜。
“儿臣,谢过父皇。”
此时已经不能再为丽妃求情了。
太子知道,皇帝之所以还留着他太子的位置,正因为他是皇帝亲自所封。
皇帝是个从不认错的人。
他不允许旁人对他的举止有半分质疑。
哪怕皇帝已经后悔立他为太子了——
太子不知怎么走出的御书房,抬眼时,人已经站在了宫门前。
停下脚步缓缓回眸望向御书房所在的方向,第一次,竟对皇宫生出陌生且抗拒的情绪来。
-
御书房发生的一切,世上再无第三个人知晓。
只有太子被皇帝打伤的传闻在宫中四起,很快就传到了民间。
大多数人都放纵自己的想法,纷纷猜测太子的东宫之位大概坐不久远了。
在太子大婚的前夕,甚至有人连夜更换了给太子准备的厚礼。
不曾想一道金色牌匾又让人无语住。
那是皇帝钦赐的“东宫”牌匾,作为对太子的新婚大礼。
许多更换礼品的人,又悄无声息地取出原本的大礼,在婚宴这日,喜气洋洋地为太子祝贺。
蜀安侯这几日可谓是七上八下。
好怕太子被废,连带着蜀安侯府也跟着遭殃。
还好最后有惊无险。
经此一事,宁夫人更看不惯宁君禾了。
险些被她害得连侯府都要遭殃,竟还要让君姚受委屈,取出嫁妆来给宁君禾填妆。
整个婚礼,她都阴沉着脸。
皇子坐席上,夔王璃王都不甚在意地喝着酒,雍王却是饶有兴致地盯着被红盖头盖住的新娘子。
捻了捻手指,似乎对那日的手感意犹未尽。
“八弟九弟,本王怎么不知四哥和蜀安侯府有牵连?早知如此,孤应当把嫡女让给四哥才是啊——”
弦外之音,他对宁君禾并不排斥。
大家熟知雍王的人品,从他口中听到这样的话已经见怪不怪。
夔王勾唇打趣,“听说已经被记载正妻名下了,如今也是个嫡女。六哥,快擦擦,你那口水都留下来了,小心四哥不顾情面,过来揍你。”
璃王端起酒杯,忍不住轻轻勾了下唇角。
雍王嘿嘿一笑,故作惊悚地搓了搓手臂,“随口一说,别这么认真。”
只有齐王一脸忧愁地皱了皱眉,“老六,不可失礼。今日之前,宁姑娘或许是你的娘家姨妹,可待会儿婚礼一成,日后见了可就要尊称一声四嫂了。”
雍王撇撇嘴,狎昵的眼神就没从宁君禾身上离开过。
四嫂么?
呵。
夔王见他反应有点受不住好奇,微微凑近雍王,虽是压低了声音,在座几位皇子却都听了个真亮。
“怎么?六哥的菜?”
“不敢不敢。”雍王眼角余光瞥了女眷处一脸灰败的宁君姚一眼,“不过就是之前蜀安侯府曾多次往本王府中塞人便是了。”
璃王眉峰一挑,端起酒杯喝了一杯。
若无其事地看了眼雍王满是垂涎的神色,心里有个怀疑不断滋长。
燕玉照去住华寺上香那日究竟发生了什么,在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片段。
紧紧捏着酒杯,璃王再次抬眸时,眼底充满了凉意。
不自觉地望向女眷席位的那道身影,只见她的眼底,也充满了和他如出一辙的森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