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故人相聚
美知2025-09-08 10:462,201

房子外壳修好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后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特别是新修入户道路的问题,被摆上了议事日程。他邻居马家不答应,这就是一票否决,怎么行呢?我要走“曲线救国”路线,我知道他跟两个人关系要好,便找到童家二哥和我的恩师马老师两位,拜托他们帮我拿钥匙开启马家的铜锁。这个事情果然有了意外的转机,马家总算勉强地答应了:你要修路,就帮我把地里那几根杂树砍下来,干了烧柴,如果不修路,那树就暂时别动它。我以为他给我吃了一粒定心丸。我怕夜长梦多,他会变卦。第二天我就抽空上山找人帮忙一起砍树,二哥三哥童家二哥是主力,加上亿元队长,还有几个听油锯一响来看闹热的,比如马家王家姚家刘家的,七手八脚,自发地加入了砍树的队伍。还真危险,我在用长绳子拉树时,那棵比大木桶还粗的橡树,倒下来时,我没有经验,拴在手腕上的绳子没有甩掉,把我从林地里拖了足足三米远,我吓破了胆,连声说:糟!糟!糟!糟了。跟我一道拉绳子的亿元队长也看见我倒地,但无可奈何,好在有惊无险,只是手被划破了几道血印子,搽点碘伏消毒再贴几张创可贴就完事了。

当准备砍马家的那棵大橡树时,那马林突然跑到树老壳下,不让二哥动锯子了,真是奇了怪了,他说他也老了,这树近,就在公路旁边,砍树搬树都不费事,树蓄起以后在自己不能动了时烧柴。我和二哥生气了:你昨天不是已经亲口答应了,我们才动手砍树的吗?

他红着脸说:那不都是你们逼的吗?

二哥很生气:你是不是个男人?说了的话还算不算话?到底作不作数?

就差最后一米工作了,我知道他不会服输的。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刚砍下的我家那棵大橡树送给他家,作为补偿,他应该软口的。我不希望就这样僵持下去,立即请童家二哥帮忙跟马林商量。他勉强答应下来,二哥就及时开机动油锯了。

随着最后一棵大树倒下,我和二哥三哥才松了一口气。这修路的大工程正式开启了。挖机帮我们把那些横七竖八的树拖开,正式破土修路。通过一天时间,一条崭新宽敞平坦的入户院道就展现在面前。这是我们祖祖辈辈几百年都没有完成的民生工程,就这样,在春暖花开时节成功了,心里无比开心。不仅我家在走,那马家王家刘家童家都喜欢走这条路,特别是马林还常常开起三轮车经过这里,运载他家承包地里长出的农副产品。

修桥补路,行善积德,利人利己,功在千秋,泽被后世。

要周六再次回故乡,那是一个连续出太阳的好日子。上午商量好,中午与几个晚辈去车行看新车,选定了比亚迪新能源车试车后,觉得高节能、价廉物美,便快速提了车。好多年没有开过新车,一看新车就心之痒痒,便产生了遛一遛的想法。一直开了多年的燃油车,这电车还真是有不同的感觉,行驶中没有噪音,听起来很安静。

很轻松地回到老家后,照例先是开大门,再开小门与窗户,因为一个星期没有透气,先要让我屋子的所有东西尝一尝新鲜空气,接着就是开热水器泡茶。在院坝里,依着靠椅晒太阳时,老四队来了一位小学到初中的老同学,姓王,很瘦,所以看起来年龄就失真。别看现在他并不怎么起眼,但在50年前,他可就是本生产队的宠儿。他父亲是四队的队长,光说他一家就有一连串的故事。

我跟王江老同学递上一杯茶,便聊起天来。他手指着旁边的新车问:“又买了新车了?”我回答说:“是,今天刚提的,但不是我买的,”指着在一旁喝茶的车主说,“是他们买的,响应政府号召,买国产的新能源车,减少环境污染,你说对不对?”

王同学说:“对对对,你们读书人就是积极,政府怎么说,你们就怎么做。”

我没有立即回答他,而由此想起了他的父亲老王队长。记得那是5年前的夏日,我利用暑假和周末拆旧房,平场打地基,他父亲老王队长来看闹热时,在我暂时不拆留作工棚的百年老木屋旁边的杂草刺藤丛中,看见一条有水杯一样粗的乌梢蛇,当时我在他不远处,看见他很当时的动作根本就不像是过了耄耋之年的老人。他一步跳进入院水泥路边的小沟里,蹲下身子,右手伸进草笼子里,用力抓拉大蛇的尾巴。不一会儿,他站起来,很失落的样子。

我问:老队长,你在啥子?他吃惊地说:咓噻,好大的乌老蛸,起码有5斤重,我活了83年,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粗的蛇,可惜我老了,力气不够,让它龟儿子跑脱了,我损失了500元。

我与老王队长以拆建为话题聊了一会。他问我:你们在城里住着高楼大厦,为什么还回来修新房子?

我想了一下说:母亲去世后,老房子没有人居住,那边的两间土坯房都垮塌了,那是我住了多年的故居,我想留个念想。加之政府有政策,要求在扶贫开发乡村振兴工作中,必须拆掉土坯房和破旧老屋子。你是老党员,又是老干部,你说,我这个党员干部该怎么办?

老王队长点了点头说:你说的对,做得好,我们党员干部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听党的话,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花点钱把家乡建设好,为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做贡献。有你的带头,我们老四队几家土坯房改造也要动起来。比如上面的刘家塝,东面的四河头,我那边的老学校,我都要说服他们动起来。

多年了,我都没有正面跟老王队长打交道,没有想到,这位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思想是这么前卫,政治觉悟是这么高,让我受到教育的同时,更想到了他的过去。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他在我们整个马伏村10个生产队近2000人口中,他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比如青年时在海南部队当排长,部队改制他在海南当地农场种橡胶,因妻子水土不服,放弃铁饭碗辞职回老家种田,当队长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故事可多了。这里,就明确说,他的几个儿子,没有一个有他那么能干,包括今天来到我这里喝茶那位老王同学。

继续阅读:第三章 开发之梦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马伏山纪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