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愿嫁给了太子,成为了东宫的女主人。
大婚当日,十里红妆。
我坐着轿子从镇国将军府走到东宫,沿途百姓无不纷纷议论这场声势浩大的婚礼。
太子为人,十分平庸。不仅不喜风月,也不喜朝政。
若不是占了嫡出的身份,恐怕这储君之位就要拱手让于贵妃所出的三皇子,淮王殿下。
三皇子殿下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又曾随我父亲边疆驻军几年,杀伐果断,颇具天子年轻时的气概。
但无碍,为人君者,并不一定要无所不能。
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民如子的仁心。
这一点,太子可远胜于他这位兄长。
新婚之夜,太子握紧我的手,说会好好待我。
我回握上去,笑着说我会助太子心愿得偿。
我没有错过太子眼中一闪而过的震动。
他以为他伪装得很好,但既然已经坐到了太子这个位置上,群狼环伺,离最顶尖的位置只有一步之遥,再淡泊的人,也会有忍不住心动的那一天。
一个小小的太子妃,可无法满足我的心愿。
有了太子的另眼相待,我在东宫的日子如鱼得水。
另一边,金柳儿的消息也不断地传到了我的耳中。
从上次我们不欢而散到现在,不过半年多的时间里,金柳儿彻底在京城中站稳了脚跟。
她将原先意图许诺给我的三大商行合并,创办了举世无双的“金氏商行”,垄断了京城内半数产业。
她又将商业版图往南边扩展,吸纳了大量资金,隐有挤进全国首富排行榜前十之列。
她利用钱财,打通朝堂之上的关系,又拿几首异世的诗文作品当敲门砖,成为世家贵族中炙手可热的人物。
即使是最严苛古板的太傅,面对她的诗作,也是不由得赞叹连连。
“柳儿姑娘若为男子,定然是科举新贵。”
也许是为着这句话,也许还是忘不了最初的豪言壮语,竟真的让金柳儿把女学办了起来。
她以金氏商行为名头出资建设了多处书院,只允许女子前来读书。
又砸了大把的钱,重金聘请天下读书人为女学的夫子,为女子开蒙解惑。
她还定了一条规矩,凡女子读书,皆不收学费。
每月学院设置考核,家贫但成绩优异者,可每日领取三枚铜板,以作日常开销。
我静静地听着侍卫的汇报,眼前的桌子上有一页纸,写着金柳儿前日在京城最繁华的酒楼上,振臂高呼的一句话: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字迹端方,我却仿佛能看见她神采飞扬的姿态,终于真心实意地笑了出来。
但金柳儿的女学没能持续开下去。
她这番倒行逆施的举动终于引得权贵世家的侧目,他们联名上书皇帝,由宫廷出面封了她的学院。
太子将此事说与我听时,听说金柳儿正四处奔波,发动天下女子为自己的未来奋起反抗。
我压制下心中的苦涩,朝着太子露出一个温婉的笑:“想来,金姑娘的话并未起到什么作用。即使没有父皇的旨意,那些女子也是不愿意再继续上学了。”
太子看向我的眼神俱是满意。他吞了我棋盘上的一枚白子,说我见事明白。
其实并非我洞若观火,而是从一开始,我就预想到了这般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