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2章 捐赠分配
炎宗2021-09-07 11:263,101

  伊东忠太一生之中,以学术交流的名义,十四次走访国内,三十年代之后的五次,都在东北做了长时间的逗留。这本工程绘图本,给出了他西来的真正目的——为东洋人在东北修建十七座要塞,提供一名顶级建筑大师的建议。

  这本工程绘图本中,除了前面几页是1935年伊东忠太主导修建的高利神社(非1925年的朝鲜神社)设计图外,后面所有的设计图,全是关乎东北的十七座要塞建设的。

  绘图本上的笔记及备注显示,这位“著名”的建筑大师,几乎参与了所有要塞的设计修订工作。当然,他并非主导,而是作为指导老师,负责为他的学生和后辈们,提供修改意见。

  这些要塞是:珲春要塞、东宁要塞、鹿鸣台要塞、绥芬河要塞、观月台要塞、半截河要塞、庙岭要塞、凤翔要塞(兴山)、富锦要塞、虎头要塞、霍尔莫津要塞(胜山)、瑗珲要塞、黑河要塞、法别拉要塞、海拉尔要塞、乌奴耳要塞、阿尔山要塞。

  作为世界知名的以创造美与舒适环境为己任的建筑大师,作为被中国营造学社奉为先驱的人物,作为被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礼让三先的前辈……伊东忠太,竟然能干出如此血与腥的勾当!

  实在让李承很无语。

  昭和十八年,也就是1943年,伊东忠太受勋,被誉为“东洋建筑第一人”,不知是不是与此有关系?

  当然,李承鄙视和感慨外,也不是没有收获,最起码,他拿到了乌奴耳要塞的全部设计图。

  乌奴耳要塞是关东军唯一的一处纵深防御的陆地要塞,修建在大兴安岭的山岭中间。从地图上不难看出来,乌奴耳要塞是海拉尔要塞的后方,与更偏南的阿尔山要塞,一起构筑对海拉尔要塞的强有力支撑。其战略目的是作为第二防线,保卫东洋人当时在东北的重镇齐齐哈尔。

  这座要塞,沿着大兴安岭山脊,南北走向,绵延一百二十七公里,堡、台、碉、垒、坑、洞、井有机分布,并与山体相结合,工程量超大,至战争结束,都没有彻底修建完成。

  让李承感觉有收获,主要是……这座要塞是贾郑廷三人大兴安岭探险之路的出发点。同时,让他们最终葬身的洞窟,距离乌奴耳要塞十九公里,属于这座要塞的北线分支。

  尽管这本工程绘图本上,没有北线分支的详细工程图,但依照东洋人古板的尿性,工程设计应该与主体工程风格一致。

  所以,有了这本工程绘图本,应该可以顺利推导出那座洞窟中的工程结构。再结合自己脑海中的记忆,这座掩藏在大兴安岭中的战争宝藏,想要挖掘出来,难度并不算太高。

  要不要去挖?李承一时间有些拿不定主意……

  尽管脑海中有三股意志,催促自己去这里,寻找真相,可李承还是将它们生生压了下来。

  这事不急,让自己琢磨清楚再定。

  这就是李承与那位极有可能被占据意识的安德森女士的最大不同——他自己的意识,始终占住主导地位。

  ………………

  李承与泰勒等人,再度返回抚远码头时,迎接他们的,或者说最后一批货品的,不仅有魏老,还有清大历史研究院的周一良周院长,以及中海博副馆长汪老,还有一拨李承不认识的人。

  汪老的目的自然不用说,肯定想要从这批交易品中分一杯羹,这也是李承之前答应过马老的。

  至于周一良周老的亲自来临,让李承颇为意外。

  周一良出生于清末民初豪门周馥家族,周学海之孙,1913年出生,今年高寿八十有五,国内硕果仅存的几位史学大家之一。他对魏晋南北朝那段混乱历史,有着深刻的研究与精辟的阐述,他的《南北朝史集》《亚洲各国古代史》一直是大学专业必修课。

  老爷子笑容可掬地与李承握握手,寒暄两句,问了问李承师傅饶固庵的身体可好之后,便颤巍巍拄着拐杖,往码头方向赶——老爷子很担心这些货品的安危。

  另一位李承第一次接触的学界大拿,是国家考古学会的副理事长,前任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俞老。这位老爷子来这里为什么,呵呵,百分百是代表国家历史博物馆而来。

  老爷子们礼节性的与李承招呼两句,一见轮船准备卸货,都不约而同往码头方向走去。

  李承看了看左近,没见到马文涛,这小子回北羡了?倒是看见赵帆的侄子赵昱在不远处。赵昱貌似在保商利上班呢,他怎么来了?便对他招招手,“赵昱,你叔还要在伯力城住几天,你怎么来了?看见马文涛了么?”

  刚才李承一直和大佬们在聊天,赵昱没好意思上来招呼,这会听见李承召唤,颠颠地过来,笑容有些腼腆,“李叔好……”

  他与李承年纪差不多,喊李承和马文涛为叔叔,有过先例,不算为难。

  可是对着泰勒喊阿姨,他怎么也喊不出口,伸手挠挠后脑勺,低声对李承说道,“李叔,马叔正陪我们保商利的陈总,过来了。”

  接着,他指指站在码头防波大堤那边。果然,马文涛在那,与一位着西服、贴额发的中年人,正从防波大堤下来,边说着话边往这边走。

  这中年人李承有印象,上次拜访保商利总部时见过,陈红生,保商利副总经理,同时也是保商利艺术馆的筹备组负责人。

  看到陈红生,李承马上明白过来对方来这的用意,保商利艺术馆自然看不上那些随葬品的,不用说,是为了那二十件中式古董。

  这个赵帆同志,嘴巴就不能有点把门的?

  从哈巴罗夫斯克博物馆交易出二十件展藏的中式古董,这件事肯定瞒不过赵帆,只是,没想到他这么快就把消息透露给保商利,而保商利这么快就派高层过来接洽……

  这速度也没谁了。

  当然,也未必是坏事,保商利那是真正的财神爷,比那些国字号博物馆,爽快大方多了,完全可以考虑出几件给对方。

  李承感慨地摇摇头,又对远处摆摆手,与泰勒迎了上去,“陈总,劳你大驾,真是受之有愧啊。”

  说起这个陈红生,也不简单,他父亲陈正人,老革命,开国省部级功勋人物,遗憾的是,1972年就去世。因而,他在保商利六天王面前,略低一头,属于有实权但需要跑腿干活的那种。

  不过,此人的能力不错,贾郑廷记忆中就有他的片段,在何平之后,他曾担任很长一段时间的保商利董事长,而保商利也在他手中,业绩飞涨,全面开花。

  陈红生紧走几步,大笑着向李承伸手,“这有什么大驾不大驾的!想当年我下乡,还不如这地方呢。以李总和马先生的身份,不也亲临伯力了吗?你二位,带回这么多文物,才是真正辛苦。”

  李承与他握握手,又看了眼马文涛,马文涛笑着点点头。

  马文涛的意思,李承最明白,看来,有关金国女真人早期随葬品的捐赠分配,他已经谈好了。

  中华文物研究院的那些专家们,基本上都是各家博物馆、研究员抽掉上来的成员,因而,这批随葬品回国的消息,各家博物馆及研究院,都有想法。

  譬如京师故宫、国博、国图、历史博物馆、清大历史研究院,京大文史学院、吉省博物院等,再加上中海博,一共有近十家馆院,都想要分一杯羹。

  人人有份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套文物是体系化,拆散了不仅不利于研究,还不利于保管。

  马文涛之所以提前回国,就是因为李承抹不开面子,只得让他来和这些博物馆谈判。

  从今天留下的几人,李承猜到一点端倪——这批随葬品,最终会被历史博物馆、清大历史研究院以及中海博三家瓜分。

  难怪无论周一良周老,还是俞伟超俞老,乃至汪老,都没什么兴趣和自己多聊,合着东西他们已经拿到手了。

  这些老爷子,还真是实际啊!

  从码头到七星农场招待所,李承与陈红生、马文涛同一辆金杯车。

  这是李承第一次和陈红生单独相处,上次见面,他被何平的光环笼罩,全程都很少讲话。

  没想到,陈红生很健谈,看着两边的麦地,滔滔不绝的向大家介绍他当年上山下乡时的经历和故事,一个接一个的趣事从他口中说出来,浑然没有岁月的艰苦,更多的是乡间野趣。

  成功没有偶然,难怪他能在六天王之后,脱颖而出。

  很快抵达七星农场招待所,车内的氛围相当融洽,下车之际,他才笑着提到,“李先生,听说你这次还在伯力博物馆淘到不少中式古董,不知能不能让老哥我长长见识?”

  这批货是这次交易的重中之重,怎能不随身带着?吴伟还在码头那边盯着卸货呢,只是,李承还不清楚马文涛和对方怎么谈的。

  随后下车的马文涛见李承望过来,马上笑着接口回答,“陈总,看……自然是没问题的,匀几件给保商利,同样没问题。不过,也请考虑一下我和你聊过的那个话题。”

  那个话题?什么话题?李承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继续阅读:第1033章 赶回侠州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异国猎宝档案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