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尹沛漂流记
树下有鱼2021-05-29 14:063,028

  这几个女孩儿收了荷包,又乐呵呵地见了礼,便去把蛋糕切成八块,先奉了一块给周元煦,再将旁边的小银勺递了一把给他。

  他拿着勺子,看着盘子里这一块黄黄的糕点,学着赵陶陶的样子从边角处挖了一小块送进嘴里,怎么说呢,仿佛整个人都随着舌尖上的松软香甜而融化了,此生从没来吃过这样口感蓬松、绵软,又奶香浓郁的食物!

  他进食的仪态很好,再好吃的东西也能克制自己缓慢地取食、细细咽下,可等他吃完了,再看向桌上时,桌上仅剩了一小块蛋糕了!而且还是最小的一块。

  其余全在身边侍立的几个女使和燕云那小子手里。

  几个女孩儿慢条斯理地吃着,而燕云早就吃完他们那一份,此刻眼巴巴地瞧着女孩儿盘子里剩下的部分。

  周元煦咽了咽口水,看了看赵陶陶手边的空盘子,起身把剩下的一块蛋糕送进赵陶陶这边,笑着说:“妹妹手艺真好,珍馐美味都不及这个蛋糕好吃。”

  赵陶陶抿嘴笑了笑,把盘子推向他,“哥哥你喜欢就多吃一块,我可不常给外头人做蛋糕的”

  周元煦心头一喜,又是一悲,再把蛋糕吃进嘴里时,就少了些滋味。

  燕云小孩子心性,闹够了,也规矩起来,吹旺了火盆,给烘茶的韦鸿胪加了银丝炭,收拾了桌上的盘子,示意几个女使出去伺候。月升看了看赵陶陶,赵陶陶知道周元煦应该有话同她说,便点头允了。众人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只留了燕云和星辰在门口守着。

  待暖阁里只剩他们两人,周元煦才说:“妹妹,那幅画你画得真好,仿佛是亲眼见过大海一样。我父亲见过海,他生前却也画不出来这样的画。”这世上见过大海,又能画出来的人不多,至少如他父亲那样的人,也画过不少的海,却总叹息没画出大海的神髓。而赵陶陶所画的冲浪图,却能由衷地令人相信,是的,大海就是这样!

  他心里有疑问,想知道她的秘密。他也想告诉她,他的秘密。

  赵陶陶却看着他的眼睛,直直地看进去,目光虽是柔和的,却也是能穿透的,仿佛要看进他心里去一样,周元煦端坐在那儿,丝毫不觉得反感与惧怕,只觉得放松、安全。

  “哥哥,你身上大好了吗?”赵陶陶忽然把目光转开了,从桌上的一盘桂圆干里取了几粒放在手边,低头剥了起来。

  “好了,每日也还吃些温补的汤药。”

  “汤药不如心药。”赵陶陶冷不丁来了一句,像是飞来一枝穿云箭直插进周元煦心里。

  周元煦喉间一动,却不知该说什么。

  赵陶陶停了手上的动作,柔声问:“你上次为什么不肯吃药,不知道高热不退会要命的吗?是因为你母亲责罚了你,你故意气她?”

  周元煦脱口而出:“我不是为了气她,我是……”他几番想要说出口,只不知对面这个人会怎么看他?他们每次见面好像都有吵架、赌气、她转身就走,他再去哄。他有些不敢说。

  可此时对面的人柔和无比地看着他,没有笑,却似最温暖的笑。

  “我想去找爹爹,爹爹不在了,母亲……她恨我。”他终究是说出口了。

  对面的人儿却最不合常理地“噗嗤”笑了一声,回复了精怪的女孩儿神色,她说:“哥哥,我再给你说个故事,你听吗?”

  周元煦点点头,十分期待。

  赵陶陶今日过来可没想过要花时间给周元煦说什么故事的,可这孩子突然问起来她的画,觉得过于真实,似乎有些怀疑的意思,她怎么能说实话?莫非告诉他其实我比你年长一世?你何止是没见过海?你没见过的东西比海里的鱼还多些呢!只好围魏救赵,朝他心窝子上戳一刀,再替他开解一番。

  毕竟他对她挺好的,给她送来小猪,给她花心思送灯笼,还护着她,再满口胡话地骗他,她也有些于心不忍。

  她漫不经心地剥着桂圆,迅速地把《少年PI的奇幻漂流》里暴露时代的元素审视和替换了一番,娓娓讲述起来……

  她在这边剥着桂圆,讲故事;周元煦在旁边分茶,听故事。

  她把去采访成年派的记者身份,换成了成年派的好友;把少年派获救后去问询他的保险公司调查员,换成了官府的衙役。

  派这个字做古人的名字有些罕见,她换成了尹沛。

  “尹沛说了两个故事,你相信哪一个?”这在影片上映当年,也是一个极具启发性的提问,此刻,赵陶陶依旧用来问周元煦。

  “如果是我们第一次相见的时候,你问我这个问题,我会答第一个故事;可现在,我相信第二个。”

  赵陶陶慢吞吞地说:“我把尹沛的漂流记讲给好多人听过,说相信第二个故事的人,都是见识过人生百态的。更多像我们这个门第身份的,这一世恐怕连苦是什么滋味都不知道,他们只相信第一个故事,奇幻又冒险。”

  她其实并不太相信周元煦能完全理解这个故事的深层含义,不相信他选择第二个故事的原因是基于对人生有一定的理解。

  权贵阶级的苦难,是一种精神上复杂的体验。

  周元煦很久没有回答,他手执茶筅,凝神屏气地在调动盏里的茶膏。过了好一会儿,他松了口气,把调的茶端给赵陶陶,笑道:“功夫不好,妹妹喝着润润喉,妹妹方才说话的口吻,倒像是大娘娘。”

  赵陶陶不理他,把茶接过来看,确实不太好,汤色略显青白,云脚也没聚拢,很快便散了。不过,味道还蛮好。

  却听周元煦在一旁幽幽地说:“我倒觉着自己就是尹沛,活在孤境里,不知往何处去,身边也有……,不知何时就要失控,扑上来,把我撕个支离破碎。我时时警觉,也怕说错一个字,做错一件事,也常常落得个万箭穿心,那时,我就特别想念爹爹,可爹爹不在了,救不了我了……”

  赵陶陶手抖了一下,盏子里的茶汤都泼了出来,周元煦过来拿绢子给她擦手,自嘲地问:“妹妹是不信吧,你当我顽笑吧。”

  “其实尹沛漂流记中的两个故事,你相信哪个都不要紧,要难得的是尹沛这个人。”

  “怎么说呢?”

  “他最后过得很好,就像那些事儿从来没有经历过一样。”

  “这有什么要紧的,人人都要活下去。”

  “若换一个人去经历尹沛的故事,大约后半辈子会疯掉的。当然,如你所说,也是活着。”

  周元煦于是不说话了,紧锁双眉。

  赵陶陶把那盏茶一饮而尽,最后问道:“你还记得刚才故事里头,尹沛说了什么吗?在老虎离开他的时候,他说:到头来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不断地告别。你同已经失去的,告别了吗?放下了吗?”

  周元煦心惊不已,却有些惭愧,无言面对赵陶陶的发问。

  只听旁边叹了一声,“元煦哥哥,谢谢你的灯笼,是我见过最好看的花灯。我回了,夜深露重,你也快回去吧。”

  等他再抬头时,暖阁里头只剩他了。

  元宵节。东京城一年里头最热闹的节日。

  正月初七时,宣德楼门前的大灯山就都点亮了。大灯山是用五彩锦缎、层层叠叠结扎而成的,上头画了无数的神仙故事,精彩纷呈。大灯山到宣德门横街大约有百来丈的距离,开封府用棘刺将这一块地方围了起来,禁止百姓们进入。这块地方称作“棘盆”,里头立了两根长杆,长杆每根有数十丈高,竿上装饰了很多彩色的绳索,绳索上又悬挂着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拜戏人物,风吹动起来时,百姓们常在下头喝彩。

  而每年元宵节时,官家会携后宫的娘娘、娘子、皇子公主和宗亲们驾临宣德门楼上,与百姓共同赏灯,让百姓一睹龙颜,展现皇家爱民如子、亲善亲民的姿态。所以每年元宵夜,宣德楼下全是人山人海,百姓们举家出动,都挤过来希望交个好运,一睹天颜,今年便会有个好运道。

  此时,赵陶陶正在宣德门楼上,离官家御座不远的帘后,她陪着杨淑妃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地看着御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如海洋一般荟聚的灯海。

  好在官家在宣德楼上也只是略坐一坐,随意看看就要回宫的,她就可以去御街上的长庆楼同冯静思、曹嘉言几个汇合逛灯市了。

  赵祯过来,手里提着一盏兔儿灯,可这兔儿灯非寻常物啊,稀奇就在兔子耳朵和圆球一样的尾巴上镶满了白水晶,兔子眼睛上更是嵌着两圈铜钱大小的红色玛瑙,柔柔的烛光从粉色绢纱里透出来,五色虹光在水晶上流转闪耀,好看的让人移不开眼睛!好个珠光宝气的小兔子!

  当然,是赵祯送给她的,“提着去逛灯市,瞧瞧有没有比这更好看。”赵祯略有些得意,这可是他花了心思给妹妹做的花灯呢。

继续阅读:第63章 —元宵灯市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小县主的古代奋斗日常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