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离开知青院,没有多久就到了村里的库房,与其说是库房还不如说是杂物房,里面堆放的啥工具都有。
“骆老师,你确定这里有东西要 我们修?”叶六一打开库房门,一股的灰尘发霉味扑鼻而来,让他忍不住干呕了好几下。
骆时宜拿着手电筒找了几下,终于在一个木箱里找到了之前村长收缴的一些她父亲做出来的机械手工零件。
“这是什么?”叶六有些好奇拿了细长的水管问,上面装了一个又一个奇怪的、圆圆的像是盖子一样的严重。
他都没有见过这玩意,挑眉:“这咋用啊?还能掰开的。”
他用力一扯,发现超长的硬管可以变成一节节的,瞬间摆弄了起来。
骆时宜看了眼细小的喷水头,摸了下上面的锈垢,白色的晶体在黄色的灯光下闪烁,她瞬间明白了这是什么东西:“融雪碰洒器,里面装的是盐水。”
H省每年进入冬季会有暴雪天气,无论是路面还是庄稼地里面的农作物都会受到影响,喷撒器的存在无疑能够改善农作物生产环境和路面条件,难怪大队长会对她父亲留下来的东西念念不忘。
叶六还是不理解,“可是咱们这儿只要是下了雪,除了热水以外的液体都能被冻成冰块,这没用啊。”
骆时宜指了指脚边的黑色塑料膜和管内的自动小马达道:“热水加烧煤小马达,把这玩意埋土里,覆上黑色塑料膜,融雪足够用了。”
H省最冷达到零下十度,但是这黑色塑料膜很厚,像是定制的,她也算是佩服骆观棋,这么个原始的办法都能想出来。
她检查了一番,发现是小马达坏了,于是招呼叶六把材料拿过来,准备告诉他简易小马达的制作原理。
下一秒,叶六就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东翻翻西翻翻,拿了抬大红的四方盒子过来,上面像罐子一样的东西引起他的好奇心,又问:“骆老师,那这又是什么?看起来挺新的。”
他不明白,这么新的东西怎么就被丢在仓库角落里了。
骆时宜抬头,接着手电筒的光研究了一下,越看越觉得像是记录器,于是掏出小螺丝刀拧开了底下的盖子,看见里面的被改造过的小录音卡带,和导体原件,铁片呼吸突然一滞,忍不住称奇:“我爹还真是个天赋怪!”
她记得80年代的华国一直依靠卡带录音,并没有没有便携式录音条的存在,将录音条拆下。
果然,上面印有SY的印记,这是外国一家非常出名的器械制造企业。
她记得SY出台的最新录音设备也是比大的录音设备,而且国内直到82后才引进,那又是谁给骆观棋提供原件改造呢?
难怪那天来劝她去京市的小老头一直强调骆观棋
的位置一直没人能接替上,敢情别人还在吸收知识的时候,骆观棋就已经在大汽层了!
如果她没看错的话,叶六拿的这玩意应该就是华国首代自主研究的黑匣子。
只是这么重要的黑匣子怎么会出现在仓库里呢?
她突然想到了骆大国给她的那叠图纸里,似乎有提到关于黑匣子的存在,不过是记录在了笔记本上。
可笔记本在哪里呢?
骆时宜忽然想到了可能是被骆大国藏起来了,连忙扛起那箱要维修的器械就往外走:“回屋里,找我爷有急事。”
说不定还能在骆大国口中得知图纸上的符号标志是啥意思。
真是奇了怪了,这么重要的玩意怎么就被随意放在仓库里呢?
叶六捧起材料追上她,似乎嗅到了不平常的气息:“这玩意很重要吗?”
“重要,很重要!”骆时宜意识到,这个黑匣子没准能解开骆观棋突然战死的原因。
叶六一听,没再问了,直接扛起材料跑得比骆时宜还要快。
…………
而此时,京市,卫生院。
“她到底是不是你娘?你怎么连她住哪里都不知道?”
顾光宗有些不耐烦了,跟着陶正国找了一圈了也没有找到人老娘住哪里。
他都怀疑是陶正国为了糊弄他才整的这一出。
他的大喊大闹引来了不少人的异样眼光,陶正国被瞧得心虚,却不得不摁住脾气,忽然指着门牌上写的病人名字道:“找到了找到了,就是这一间。”
要不是医生不肯告诉他们陈奶奶住哪间病房,他至于丢这么大的面子吗!
似乎是早就预料到了陶正国和彭春菊会过来,所以一早就花了钱请了两个身强力壮的保姆在门口拦着。
偏偏陶正国又不得不像装得孝顺道:“两位老同志,我要见陈女士,我是他儿子。”
为首的膀大腰圆的麻布老婶很不客气推了他一把:“这位同志,你谁啊?”
她伸出三根手指比划:“我们家老太太有三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