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栈是存放货物的仓库。
仓库又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
一种是商家自建的仓库,专门储存某一种商品。
另一种则是租赁别人的仓库。
货栈就属于后者。
它跟漕运生意差不多。
负责把仓库租赁给需要的外地商人临时使用。
还能自己向外售卖一些外来的特产赚取差价。
能开货栈的人,身份都不简单。
用王小七经常说的话,这就是江湖。
江湖不只是武林宗派。
还有地方的镖局,漕运,货栈,酒肆。
任何一个不起眼的行业,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组织。
组织之间会因为利益发出冲突矛盾。
也会为了避免发生激烈的厮杀定下规矩。
大有货栈在青州当然不算出名。
可在东平郡多数本地人都知道。
那些外地的客商想在城中买货卖货,都要经过货栈老板的手。
虽说多花一笔银子,安全有保障。
不用担心被地痞无赖讹诈。
其次他们的路子很广,能帮客商节约不少时间。
算起来所花费用比自己盲目去乱撞要省钱。
距离货栈不远处,有一个面摊。
天黑以后就挑起了灯。
一对夫妻正忙活着在揉面熬汤。
远远就闻到扑鼻的肉香味。
萧玉若从到了东平后,除了当天吃了一顿家宴。
其他时间都是随便填饱肚子。
一方面是事情压在心头,她没有享受美食的兴趣。
另一方面事情千头万绪,每天脚不沾地都在忙活。
今晚倒是难得清闲。
她的肚子也开始咕噜乱叫。
“走,我请你吃碗面。”
萧玉若撇撇嘴,“你这人好大方。”
“城中那么多馆子,也没听你说要请客。”
“陈平笙你是不是有点太抠搜了。”
“我记得从咱们认识以来,每次吃饭都是我付银子。”
“你好像从没请我吃过一次东西。”
陈平笙嘿嘿笑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他随口搪塞了一句。
这也是事实,他现在手下是有不少钱。
但进的钱远没有花钱更快。
以前想着当个县令,手里能攒下几千两银子就不错。
反正又不用养媳妇。
后来樊城经济越来越好,他却发现自己越来越穷。
荀国就像一个讨债地。
基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他面前哭穷。
他不得不想办法调拨能用的银子继续投入。
就像这次从银钩赌坊赢来了几万两银子。
听起来数目非常惊人。
用老侯的话讲,完全可以买一片田产收租。
再一处大豪宅,请二三十个年轻漂亮的小婢女。
过上纸醉金迷的生活。
事实上根本就不现实。
几万两银子,也就是能在樊城加盖一排铺面。
这些铺面还要以低廉的价格,租给附近的百姓做生意。
他们甚至在一年内交不上租金。
可以说完全就是倒贴钱的事。
但他还是必须要做。
樊城经济发展,总不能都肥了外地人。
那些外地客商确实更有优势。
然而这也会导致贫富差距的变大。
日积月累下造成严重的隐患。
“老板两碗牛肉面。”
“一碗多放牛肉。”
陈平笙故意放声吆喝。
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要请客。
“你这人就爱搞怪。”
“我又没说自己多喜欢吃牛肉。”
他们的位置基本正对着货栈门口。
货栈前停着三辆马车,几个壮汉正辛苦地将货物装载到车上。
萧玉若的眼神从坐下,就一直紧盯着那几人。
假如抢劫官银的人,跟这间货栈有关系。
在运输方面确实非常便利。
三十万两银子一次性运到城外难度很大。
但可以化整为零,掺杂在其他货物中间分批运走。
再加上货栈老板的关系,或许那些封锁的衙役不会严查。
这种事她在扶林县就经历过。
“公子,你们的面好了。”
老板娘端来两碗热气腾腾的面。
不用他吱声,便将牛肉多的一碗放在萧玉若跟前。
“姑娘好福气。”
萧玉若被说得莫名其妙。
不就是一碗多加了牛肉的面。
“我不喜欢吃牛肉,你吃。”
她伸手把自己碗推了过去,省得被别人说自己占了多大便宜。
但在老板娘看来,这就是小姑娘跟情郎使小性子。
“姑娘,别介意。”
“我这人就喜欢乱说。”
“虽然只是一碗面的事,可从小事往往能看出真情。”
“现在大家日子是过得不错。”
“如果是灾荒年呢?”
“一碗面就是一条命。”
“谁会舍得把碗中的肉分给别人。”
“你们还年轻,没见过那种凄惨的光景。”
“你看我们夫妻俩摆摊卖面十多年时间。”
“都没舍得痛快吃过一次牛肉。”
“还好我家那口子憨是憨了点,知道心疼人。”
陈平笙把牛肉面又推了过去,“快吃。”
“别辜负我的一番心意。”
狗屁!
萧玉若翻了一个白眼。
虽说这位大姐的话,她是体会不到。
心里多少有了一点小小的感动。
“大姐,你们是不是一直在这里摆摊卖面?”
妇人点头道:“是呀!在此处做了有七八年时间。”
“基本每天晚上都会卖到深夜。”
“附近仓库干活的人多,那群汉子们饭量大。”
“就喜欢在我们家吃面。”
陈平笙低头看了一眼桌上的海碗。
碗口比他的脸还要大一圈。
面的分量非常足,辅料放得也很丰富。
这种分量的面食,在北方比较常见。
青州和东平郡一带用的都是拳头大的小碗。
他目前还没尝面的滋味如何。
只看分量确实是干苦力人的不二选择。
“看得出来你们都是实诚人。”
“在我们樊城馆子里,很少见这么大的碗。”
“跟你打听一点事,最近大有货栈有没有运送过一批分量很重的货物。”
“我一个朋友来东平做生意,几天了都没有他的消息。”
“快把人急死了。”
萧玉若停顿了一下。
这家伙的心眼还真多。
名义上是请自己吃面,实则为了打探消息。
但这也是个好法子。
那些官银要是运到过大有货栈,应该也是晚上。
这对夫妻不可能记住所有来往的货物。
但对于官银肯定印象深刻。
因为装载官银的箱子足够重,很容易引起周围人的关注。
妇人想了想说道:“这倒没注意。”
“附近做生意的客商,都是运送布匹和药材。”
“不过前段时间,有伙人弄了几大车货物存放进了货栈。”
“我听说是铁网,只是不清楚他们弄这些铁网做什么用。”
这时煮面的汉子吆喝道“死婆娘,你那张怎么到哪里都不消停。”
“没看到客人都在等着,还不快过来送面。”
陈平笙一言不发低头吃面。
在樊城多以米粉为主。
即使找到一间做面的馆子,味道也远没有北方做的劲道。
“吃呀!”
“看我做什么。”
萧玉若等了半天,以为妇人离开后陈平笙会把获取到的消息讲一讲。
等了半天等了个寂寞。
一碗面吃得他大汗淋漓,直呼过瘾。
喝了半杯茶后,他才慢悠悠说道:“别想那么多。”
“我就是随口一问,货栈这种地方每天都要出很多东西。”
“人家是做面的,又不负责帮咱盯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