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朝廷内忧外患,国势日渐衰落。
内忧,经济日渐萧条,税负难当,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太平天国起义、回民起义等,引起社会动荡。
外患,西方列强的入侵,令本已衰落的国势更趋困难。
虽然道光帝勤政图治,却无所作为,无能改变国势。
此时,天下的学子,无论富家公子或寒门子弟,唯有科举一条路可走。
中国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为莘莘学子提供改变命运的机遇,也为皇权社会下的官僚体系选拔必要的人才。
话说,陆氏家族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江南一方土地上,陆氏怡族子孙不甘富贵,勇闯天下,以“世代忠良”“忠孝传家”之品德立足,得以在顺天府落地,开花结果,延续后代香火。宁愿个人粉身碎骨,也要为国为民而活过。
陆氏怡族后来就诞生了一位子孙——陆锺琦,少即好学,青年为官,中年进士及第,老年成为封疆大吏。最后,在辛亥革命中大义殉难。
陆锺琦大器晚成,波澜壮阔,慷慨悲壮,和光同尘,可歌可泣之一生,当可传世。
题诗:
念祖宗功德渊源,辟子孙福报绵长。
歌先人盛功卓著,砺后代成绩昭彰。
欲知《末代封疆大吏陆锺琦》故事如何,且听第一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