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清朝道光三年壬寅月壬寅日,这日正值新春刚过,闹完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在绍兴府萧山县何家弄的闻堰老街上,市井生活仍热闹非常。
而绚丽阳光照射下的老街上,矗立于何家弄和梅花楼(按:今城厢街道一带)间的“陆氏宗祠”,更显得威严,壮美。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陆氏宗祠是萧山最大的房舍之一,人人称颂。
陆氏宗祠内部布局规整,由正厅、厢房、佛堂等组成。正厅梁架、门窗等构件,雕塑精美;廊柱上构件的动物雕塑栩栩如生,廊柱横梁饰传统的暗八仙浮雕,刀法细腻流畅。正厅,不设楼层,通高三丈三;大厅香厦(音he),是祭祖、敬神和接待贵宾的地方,内设香火堂(祖堂),规模宏大,雕饰精美,供奉着列祖列宗的牌位。祠堂外墙采用多种厚度、大小不同的砖石砌成,墙略成梯形,稳定而牢固②。
宗祠内,迎面照墙上镌有“世代忠良”四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左墙上辟出一整个墙壁,墙上唯一只镶嵌有一块木匾,匾上清楚地记载着家族对参加科举者的奖励制度及历程——但凡陆家有人参加举人考试的,不论贫富,均对其补贴2千文,中榜举人后,又赶赴京城参加会试的,则补贴20千文。中榜举人的,发放竖旗悬匾费100千文,而对中榜举人赶赴京城参加进士考试的,则还将补贴40千文……
按:清代制钱以“文”为单位,千文为一串,又称一贯,或一吊,由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和各省所设的铸局铸造。“文”为铜钱,而另一种值钱的货币是“银元”,其兑换比为1两银元换1000文铜钱。
这天正值春节刚过,陆氏宗祠墙门之上仍是张灯结彩,宗祠前草场上聚集了众多的乡亲父老。人们欢天喜地,为又一个丰收年而欢乐开怀,相互寒暄,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乡邻见面,小辈见长辈则单膝跪地叩拜,祝愿长辈万福金安。同辈相见,施老礼儿,抱拳拱手,互致问候。孩子们更是喜气洋洋玩耍得热火。
此时,宗祠大堂,迎面摆着五把上好的金丝楠木制作的太师椅,各椅前右手边放置一张四方四正的茶几。椅上威严坐着五位穿着隆重服饰的长老,每位都显得那么的精神焕发,老当益壮。长老们谈笑风生,却似在等待着什么仪式的开始。所以,但见长老们不时地向堂外张望。
上午正十时,只见由闻堰老街上有十辆双驾的马车,经梅花楼就轱轱辘辘驶来了。
但见这头一辆,枣红马驾辕,旁边配匹灰兔驹,双驾马头上均配有驼铃铛,一路叮叮当当,招摇过市,引领其后几驾马车出陆氏“通德门”跨过旱桥头就来到了陆氏宗祠门前草场。
人群开始骚动起来,急忙向旁边散开。乡邻纷纷议论,这陆家哪族一定是又有好事发生了?咱就凑个热闹,捧个场吧,也沾个喜气。
待车马停顿妥当,只见从第一辆马车的轿子内,一人掀帘而出,只见此人约有二十出头的年纪,浓眉大眼,鼻直口方,头戴冠帽,外披棕色长袍,内里一身乡绅装裹,显出一表人才,成熟豁达。再看这位公子,把眼望向祠堂大厅,眉宇间透着一份崇敬、留恋而凝重的眼神。
“这不是旱桥头陆家公子陆保三吗?”乡邻们彼此确认着。
接着,再看第二驾马车,轿内站出一中年男子,箭眉直立却文雅有加。此正是陆保三的父亲陆淮,字溆南,号佳水。正是这陆淮,在前人的奠基下,更引领陆怡氏族成为一方望族。陆氏家族几代前就已经在顺天扎下了脚跟,几代人都是国学生。陆淮此次是特意来接引儿子陆保三赴京的,以期到皇城根下,到更大的地方寻求更大的发展。
但见陆公子站在车辕上,拱手向周遭乡邻们作揖,额首致意。然后,车夫抬下马凳,放在车辕下方,陆公子方下得车来,再整理一身行头后,昂首大步向宗祠走去。
那位乡邻说了:“这陆家呀,继承并红火着祖上留下的鱼船社,参与官府漕运等产业,这两代人又开办起裕隆木行,人家货品品质绝佳,头脑灵活,童叟无欺,经营有方,生意兴隆着呢。”
“瞧你说的,陆家各代都有当官的、做师爷的、做商贸的,样样出众。这‘陆半城’家在萧山谁人不知呀?半城姓陆的,半城陆家产业嘛。”旁边媳妇也抢着说。
一婆婆说:“看人家,个个知书达礼,乡绅派送十足。这又考上了国学生,将来必将发达。吾即告诉吾儿,在吾孙子长足年龄,能学习时,一定要去陆氏的‘笔花书院’识字、读书,将来也做个人上人,光宗耀祖。”
按:一世祖陆怡之陆氏第十三世祖陆巡,宗英幼子,字觐东,又字俊三,号海山。候选州同知,例授儒林郎。生于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卒于乾隆三十二年丁亥,寿逾八十,祀报功祠。乾隆戊辰(1748年)重建学宫,捐县北一里家宅笔花居,并购邻吴宅地,创建笔花书院。雍正二年及后置义冢地共三十余亩,修长山闸。事迹详载乾隆萧山县志。
又有人说:“是咧,是咧,咱都姓陆,虽不缺吃穿,但还是不如人家呀。”
另有人说:“咱萧山有句谚语:萧山县官好当,黄鐥汤(王单汤)难吃。可萧山七大家族的陆家,人家就是乐善好施,诗书传家呀③。”
……
放下乡邻们议论得热火朝天不表,咱且表这位陆公子,让过父亲前行,他紧跟其后。他们进得宗祠,再来到大堂内,急步到大堂五位长老面前,陆氏父子昂首直立,拱手抱拳当胸,目光引着拱手一一向五位长老作揖、致意。然后,单腿跪地,曰:“不肖子孙陆淮、陆保三携全家今日起程他乡,特来拜别陆氏宗家各位长老!”
五位长老早就盼着这孩子到来,因为春节前后,他们已经得知陆氏家族又有一系族考取太学生,当是要分支出去了。长老们多年掌管陆氏各支氏族事务,所以见多了分离出去,另辟生存之地的事情,所以并不见怪。
从旁,有司仪托五盏茶盘走到陆保三跟前,陆保三双手把盏,一杯杯敬与各位长老。
居于中间位置的大长老和颜悦色地道:“溆南,保三呀,礼数到了。近前说话吧。”
“感谢长老恩准!”陆氏父子立起身,整衣旁坐。
大长老开言:“保三呢,咱陆氏家族,从远祖开始,就不断地向外开枝散叶,不断壮大,兴旺发达。迄今记载咱一世祖陆怡,由越州山阴迁来萧山,陆氏怡族现传到你们这代已经是第十七世和第十八世了呀。今保三又考取太学生,又将出去闯荡,还是要去到天子脚下,真是可喜可贺呀!”
另位长老表态:“保三呀,无论去到何处,定要依家训督办并管教好子孙,不得失我陆氏家风才是。要记得的。”
待长老们交待过后,陆保三站起身,直步到堂中位置,转而面向长老,拱手抱拳向前一挚,曰:“感谢各位长老教诲,保三定不忘祖训。出外闯荡,现不敢说光宗耀祖,但不辱陆氏门庭是当必须。”
另一位长老表示:“并不是不信你保三,唯是你父子携家带口,这一去就远赴紫禁城,甚是牵挂。在皇城畿辅驻牢脚跟,且不可盲从,不疾不徐,方得世代绵延。”
“谨遵教诲!也请各位长老放心,您各位是看着我长成的,我当继续努力。而且,还有‘以荘’爷爷在京莅朝中主事,想必落脚容易,而开拓我辈绩业必当煞费苦心。我已有准备。”
五位长老中的一位长老正是陆保三的爷爷陆廷楷,他看了看儿子陆淮,再转向保三便戏虐曰;“孩儿呀,可知你父为何给你起名‘保三’吗?现你刚婚配即离萧山,他日须还我陆氏三个子呀。”陆廷楷哈哈笑着。
保三还以戏笑曰:“记得父亲期望,待以时日,必将完成您老人家的愿望。”顺便起身向父亲作揖,以示保证。
谈笑中,三刻钟已过。是到了陆保三起程的时候了。
陆保三站直身子,拱手曰:“各位长老,时辰已到,晚辈该启程上路了。您各位多多保重金尊,以免孩儿惦记。就此别过了!”
走上前去,接受长老们一一的抚头祝福。然后,陆保三转头走向宗祠大门口。
别过了长老们,走出宗祠,他仰头望了望天,坚定地迈出步伐,走向自己的坐驾。
待人马一切妥当,陆保三一声“启程!”,车把式抓起缰绳,扬着马扬鞭高喊一声“驾!”马车队启动,一辆辆马车鱼贯而动。
人群自动分开,让出条路来,这一行十驾马车的大队人马徐徐向萧山城北出城方向驶去。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