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谤誉俱来
见龙在玩2025-07-28 18:353,520

  编制和主战兵器的问题确定后,接下来就是官兵的训练了,其中的重点也是训练军官的战术意识和指挥技巧了,这才是未来几个月的重点。

  两人心里不敢放松,紧赶慢赶的,希望有2—3个月的时间,让武锐军基本掌握新式的火器作战的本领,能拉出去和元军打一仗,检验检验新军的成色。

  两人商量好,干脆就采用后世流行的“军中教导队”“集训队”的方式,一级教一级,先训军官后训士兵。先在军中训练出一批速成的军官骨干,再让这些骨干教练士兵。这样虽然可能出现军官训练自己下属士兵时,难免出现走样、带偏的可能,但让军官每天两次重复同一套训练内容,对军官的提高更快,出错的概率也能控制。

  每天上午的时间,两人就分别把全军的各级军官召集到一起,有两个人分别给他们讲授火炮的用法和战法,下午就让这些军官回去训练自己的部下。当天的训练内容务必在当天,由受训军官原样交给士兵,不能过夜,避免军官自己出现知识遗漏和走样的问题。

  没有实炮的时候,就用木头样炮训练,有了实炮,就立马开始实弹训练,让大家尽快适应这种热兵器的声光和爆响的爆烈感受。只要是能快速成军,两个人是不计代价,夜以继日地训练,让暗中观察他们的李庭芝姜才都大为感佩。

  除了军事技能和指挥技能的培训,两人也注重培养军官们的主观能动性。在上午的军官集训中,两人也做了分工,罗承鹰负责战术这块,而齐硕则负责兵器技术这块,两方面的培训都注重启发各级军官的智慧,调动他们思维活跃性。而且,两人特别注意在下达模拟命令时,只讲对任务目标的要求,至于执行任务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则是要求军官们自己去想。并且,当场就搞些模拟的小演习,分成红蓝双方进行,检验军官们自己计划执行的得失。

  由于集训队采取的是官降一级,或者几级的方式,进行身份代入式训练。班长当士兵,队正当班长或者组长,部将、正将当队长,团将也只能当部将,以比自己官阶小的身份进行角色训练。这样的话,每个军官都知道,今后到了战场,自己的部下会做什么,能做什么,性格如何,对应任务的难易点,任务派给那个人更能适任。

  下级军官也在这种代入式训练中,能体会到上级的要求和希望,判断出上级的处境和战局。领受任务时,也大体能知道什么方案更适合任务的遂行,达到上级的目标要求。

  新颖的整训方法逐一实施下来,武锐军中渐渐地就呈现出热烈紧张的大练兵场面,不可能不引起外界的关注。尽管大多数人看得不太明白,也不能理解这些条例改革和训练花样的好处,以及它们今后在战场上的效用,议论总是可以的吧。有了议论,便有了褒贬,渐渐地也传到两人的耳中。

  首先就是编制和军官配备的改革,直接造成了军饷的成倍增加,让朝廷的文臣们有了怨言。

  新增的班和部,以及团的编制需要的军官就成几倍增加。即使班长一级的军官算士官,在军饷上也要比一般的效用要高些。所以,武锐军光是军饷上的开支就比原来多了两倍不止,文臣们心痛不已。

  不过,李庭芝在这事上没有出面反对,只是通过方思猷过来和罗齐两人说了一下担心。说是今后使用火器的部队都要如此,朝廷的财政真的就要被军费给掏空了,文官们,甚至天家都可能要忍饥挨饿,断了俸银的。

  两人只好宽慰李庭芝,说如果武锐军练成了,今后与蒙元争天下,复国土,仅需要三十万足矣。精兵精器的,也不用再养那么多冗兵冗将了。对此,李庭芝是将信将疑,只信了一半。

  这次宋元国战,蒙古人南侵的部队也就20万,却把有70万禁军,30万乡兵的大宋打到几近亡国,精兵才堪用的道理他也是懂得。不过,到底武锐军能否变成他们两人说的,可以挑战天下任何对手的强军,他是没有多大自信的。

  但这时候,谁都没有火器部队作战的经验,见过的也只是扬子桥大战时,两人在天上飞来飞去,用火器斩杀敌将,击溃敌军的情景。至于两人另创发明的新炮,能否有那种威力,任谁也不敢保证,只能静观成效了。

  李庭芝只好忍了,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把其他各军要模仿武锐军改军制的想法,毫不客气地压了下来。至于其他各军主将的心思,李庭芝和他的僚属们都清楚,还不是羡慕武锐军的人军饷拿得高而已。要是真心要改,倒不如先把军官克扣兵饷的毛病给改了,光羡慕人家兵士军饷拿得多,怎不知人家一日两操、三操训练的苦!

  但他的僚属们,却不会这样看待问题的。武锐军本就是李庭芝私自建立的军队,是逢迎当时的权臣贾似道“保藩篱则可保堂奥”的乱政,企图复辟藩镇,割据自雄的私军。这次,武锐军并没有随扬州禁军升格为宫卫军,就说明了大臣们对他这支私军的警惕性还是很高的,要不是正值战时,武锐军都要给拆散了。

  现在武锐军大肆改革,推翻旧制,又向着藩镇私军的方向迈出了实实在在的步伐,朝中的那些文臣,岂是李庭芝个人能压住的。据此理由,要断了武锐军薪饷装备的说法,不断有人在朝堂上被人提出来,闹得朝野沸沸扬扬的。

  好在康欣给全皇后出了个主意,让武锐军改作天子亲军,不再归于政事堂和枢密院辖制,军号上加上了“天武”的前缀,归侍卫亲军步军司直管。全皇后乐的借此收编了一支军队,手里有了实实在在的武力,便准了。她对于大宋文人对军队变态一般的压制也看不惯了,更看不惯文臣们在国家破亡时的种种不堪作为。

  李庭芝无奈,也为了避嫌,在这事上也不好违拗皇太后的意思,只得作出对武锐军罢手的姿态。不过私下里,方思猷等李庭芝的慕客们,仍然通过姜才,曾勖几人和罗齐两人的私下交情,来维持对武锐军的影响力。

  至于其中的内情,柔娘却是看得透,也有了一些想法。

  别看柔娘一介女流,但处在花楼这样的信息汇集中心,再加上她内秀细心,将听到的信息汇总加以分析,说出的原因让罗承鹰都感到认可,还对她这份搞情报的天分大为惊奇。

  柔娘说,李庭芝实际上是贾似道看好并提拔的人,在很多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观点都受到贾似道的影响,也与贾保持大体的一致。

  贾似道把持中枢十几年,有感于宋朝的武将军兵受到文官的过度压制,皇室的政策也是扶持庸将,打压能将,来维持文官的地位不被动摇。这种情况下,已经不可能与北方生气勃勃的蒙元在军事上对抗了,措置无计的情况下,贾似道就提出了在主要战略区重建军事藩镇的计划。

  他的计划完全是违背大宋立国以来以文制武的国策的,相当于打碎了几百年来未曾动摇过的政治格局。后来,他的死,也是文臣们对他的一种报复,派人直接把他打死在厕所里,污谤他的意味不言而喻。

  按照他的方案,在长江中上游的巴蜀、京湖地区,则是扶持吕文德当这个藩镇,而在两淮,则选的就是李庭芝。

  李庭芝主政两淮十余年,这与重视流官的宋朝来说,是极为罕见的。而李庭芝在主政淮扬期间,不管是“兴复盐利”,还是救灾建设上的作为,就透出很多的地方本位色彩。尤其是创建武锐军,更是按照藩镇私军的模子去干的。

  武锐军最盛时,人数超过两万,编制齐备,装备精良,足可以和御营驻屯大军媲美,但却只听命于李庭芝本人。而在朝廷那边的报备里,只说是一支北方逃命的志愿民军,为淮扬地方提供军事上的辅助而已,军饷器械都有扬州地方供给,并不要中枢的银子。

  后来临安投降后,李庭芝便把武锐军拆散,补入驻屯大军当中,向大军掺沙子,通过武锐军更紧密地控制扬州的官军。

  这次李庭芝把剩余的武锐军交给罗承鹰他们统带,目的就可能是想让自己的基干部队率先掌握火器作战的技战术,增强私兵的力量。

  可能罗承鹰两人现在武锐军中大肆提拔基层军官,这事未必没有引起李庭芝的担忧,只是碍于皇家的面子,或者为了火器今后的大用,他才隐忍未发的。

  柔娘这些分析虽然有些度君子之腹的嫌疑,但她还是建议,在这乱世当中,他俩还是要掌握一支听命于自己的军队才好,这才是保命求存的根本。

  罗承鹰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却不以为然。他和齐硕到现在都抱着打短工的思维,只是想为宋军带来近代军队的作战模式,埋下一颗种子,最后,让宋人循此路径,快速迈入一个新的时代,以火器科技和纪律优势,打败元人。至于其他的,谤也好,誉也好,他们是真没放到心上。他倒是想怎样把柔娘他们带回后世的想法更强烈些,让她们能安全有快乐地活下去,反倒成了他心里无法抹去的期望。

  所以,罗承鹰对于柔娘的建议没听进去,就是觉得,自己是个外来户,雇佣者而已,能帮的尽量帮李庭芝和赵宋皇室一把,并不求非要在这边的发展。所以,至于武锐军最后是谁的,他并不在乎。

  还有,齐硕的水师统制的任命,不愿意给,就不要了呗!康欣最近说身体是有了那种穿越的兆头,时常头晕,皮肤刺痛。如果真的再回去,说不定就真能把她们带回去。

  按照他和齐硕的商量好的计划,这次齐硕将随康欣穿越回去,如果康欣真的能带人回去的话。他自己和柔娘她们则继续留在这边,一来怕柔娘她们不理解,把三人误会成妖怪神魔的。二来也是给康欣一个态度,表现他们愿意配合康欣的复宋计划。

  真要是两人都随康欣穿回去了,想到他们有爽约不回来的可能,说不定康欣就不带他们任何一个了。所以,罗承鹰这次就是留下来做人质抵押的那个。

继续阅读:第48章 劈山炮和霹雳炮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绝域危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