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棱堡台地
见龙在玩2025-07-28 19:103,194

  过他到底还算是一员智将,心中如是想,但也不敢莽撞,决定亲提大军,到那真州城下侦查一番,再做计较。同时,他也让淮西的新附军(南宋的降军)提前一步启程,好使两军一起抵达真州城下,免得被宋军中途算计,分而击之。

  夏泽孙是原南宋淮西安抚制置使夏贵的嫡孙,久在淮西军中,并没有听说过淮东宋军当中有这么厉害的骑兵,能和蒙古人对战还占了大便宜。便认定这是那百夫长的夸大之词,原本是不相信的。

  但下一刻,他想到昨天建康府那边传来的讯息,说是大前天就在建康府城外江边,淮东水军竟然击破了元军水师的防守,掠了停在那里的舟船并巨量军资粮秣。这支水军据传还跟张弘正的水师战过,好像也是凭着一种神秘的火炮,一仗打没了张家的水师船队。

  如果这两件事是同一批人做的,那就有点可信了。几个月前扬州宋军不知借了什么力量,一仗就攻破了刘垣史弼等人的大营,破了元军的锁城之围。抢了赵宋官家不说,还把都元帅阿术打成了残废,战力突然间提升之大,竟让人不敢窥视。江南的元军一时间不敢过江捋其虎须,躲在南岸隐隐提防,不敢轻动。

  若是这帮人干的,那真州城下的宋骑,就有可能有了巨大的变化,战力凶悍如斯,的确不能不防。

  两人计较一阵,觉得要想拿下真州城,威逼扬州,那这支突然出现的力量就有可能是他们的最大的对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情况突然出现,还是要将帅们亲自到真州城下侦查一番,才好定策。

  两日后,忽罗剌斯和夏泽孙领着各自的部队来到了真州城,两部各派出千骑的哨探进抵真州城下侦查,大军就在离城十里的地方扎下营寨。

  忽罗剌斯和夏泽孙两人出于重视,撇下帅旗,化妆成普通军官,也躲在侦骑队伍中间,前来看看真州城的究竟。

  今年三月的时候,夏泽孙曾经领着部队来围攻过真州,配合阿术在扬子桥对宋军的诱歼计划。后来因为扬子桥被宋军攻破,他这边也没打一仗就领兵撤回了淮西。所以他算是对真州很熟悉的人,躲在探骑队伍里,给忽罗剌斯讲解真州的情况。

  今天罗承鹰和齐硕却没有派出斥候侦骑出阵骚扰敌人,敌军来了足足上千人,武锐军的骑兵斥候队根本就不够看,派出去也是凶多吉少。所以便任由敌军把自己这边看个遍,不做任何反应,就是想隐藏自己的手段。

  夏泽孙见真州城倒没有什么变化,和几个月前来的时候几乎一样,倒是城西南的那片浅山的变化让他大吃一惊。

  原先那边七个小土包占了方圆几里的大小,自己还在那边安排过伏兵,以防备真州宋军出城攻击自己,所以他的印象很深。但现在,那片浅山还在,却大大改了模样,让他恍如不识。

  夏泽孙的观察一点都没错,原来,在这几天,罗承鹰指挥武锐军把这片土山群改成了一种棱堡工事。这变化当然夏泽孙认不出来了,就连真州城的守军自己也几乎看不出原先的样子了。

  利用这里的七个小土山的围合地势,罗承鹰干脆让士兵们动手,削平了山头,把它们改成两阶的台地,制高点放在了靠江的一面。对着西、北两个方向修出了五个个三角形的棱堡,分布在两阶的台地上。

  棱堡前面和左右修出了斜堤、沟壕和转折型的外护墙,台地堡坎边缘则栽了木桩,竹筒节,做了胸墙和垛口,屏护着后面的空地。空地中央则是深挖下去的地窝棚,供士兵们居住。

  工程虽然比较大,好在这些浅山都是土山,几米下去才是砾石和岩石,施工难度也不大。全军上下一起动手,几天功夫就搞得七七八八了。

  罗承鹰可是正牌的军校生,军事工程学也是必修的课程,棱堡也亲眼见过,自然这主意不算出奇。而且两人在出发前,从舆图上就初步设计过壕堑与棱堡相结合的防守方案,心中早就有了腹稿。一到现场就动手,按照事先想好的方案实施工,完全没有耽误功夫。

  可这棱堡在夏泽孙眼里,就是一个难以描述的奇怪的东西了。

  说它怪,一是它作为防御工事,完全放弃了像城墙那样的高度优势,改的就像皇宫王庭的夯土台地一样,看着平缓而易攻,没了居高临下打击攻击者的地形优势。

  二就是台地的堡坎形状修得像一个个尖角,延长了可攻击面的长度,这对于守方是不利的。像这样五个尖角分列两层,守方不知要耗费多少兵力才够用,有点不知所谓啦。

  三是尖角台地上并没有什么屏护,如果用上回回炮抵近轰击,没了像城墙那样的阻挡物,受损伤的程度肯定更高了。

  他旁边忽罗剌斯也在奇怪,饶是蒙古人征伐万里,也算见多识广了,但这种奇怪的堡垒,他也没见过。

  (棱堡这种源自欧洲的防卫工事要在300年后的15、16世纪才会产生,初衷本就是对抗火炮热兵器的,所以这时候,蒙古人西征,见的都是更古老的城堡,而非棱堡。)

  作为元军主将,忽罗剌斯则是从怎样攻击这座工事的角度来观察的。

  这座奇怪工事的位置太过讨厌了,离着真州城不到五里,如果他率军攻击城池,这边的宋军一定会出击,攻击攻城部队的侧后。所以说,不拔掉这个钉子,打下真州城他是别想了。

  二就是,这工事看着低矮易攻,但上升的地形必然会消耗骑兵的冲击力。设计这工事的人很聪明,他在两层的台地上故意修了两条坡道,马匹冲上去到了坡道顶端时,几乎就和小跑的速度差不多了,完全形不成应有的冲击力。

  如果不从这两条坡道冲击,其他的地方就是坡度更大的斜堤,马匹在上面根本站不稳,罔谈冲击了。而且斜堤下还挖了深沟,人马落到那个沟里,很可能遭到守军的火攻。

  对着两条坡道的尖角凸台上,守方能够安排更多的兵士射箭,增强箭矢密度,对于选择沿坡道进攻的部队,被杀伤的一定不小。

  反正不管是沿坡道还是攀援斜堤攻击,兵卒们都处在长距离的仰攻,根本就没有任何躲避上方火力的死角。过程长且没法获得安全攀登的死角,这点就让他佩服设计者的思虑巧妙。

  而且这两层台地虽然不高,但沿着边缘的女墙上好像该有苇席之类的东西,从下方抛射箭矢也不能伤及守军分毫。

  这工事在防护和抵御攻击上可是做到了完备无遗了,无论攻守都将对手的各种手段算计在其中,着实让人头大。

  工事的背后和右侧便是河流大江,想要长期围困而致使他们自行崩溃,那也是做不到的。运河口上就停有战船,一旦不利,守军完全可以乘船走人,岸上的人却伤不了他们分毫。

  还有就是,台地上好像架着铁管子之类的东西,却不知道是什么用处。女墙的垛口后面隐隐也有金属的反光,圆筒类的东西不少,难道就是建康府那边说的火炮嘛?

  如果真是这种东西,那可就难办了!几日前长江水战,宋人就是靠着火炮歼灭了张弘正的船队,那家伙逃得性命回去,听说已经吓傻了。饶是坚固如艨艟大船一般,都被人家一炮一个给打沉了,陆上的人马怎的经得住这般虐打啊!

  越看越是头大,两人呆看了半晌,也没有什么主意,便悻悻然拔马回走,回去想计策去了。

  棱堡第二层平台上,曾近源的炮队阵地,他已经两次请求对敌军的探马骑队开炮轰击了。但得到的回复是保持静默,不准开炮,不能暴露火炮的存在,因小失大。

  他这个老兵自然也看清了,棱堡下那两个被众人簇拥的人,应该就是敌军的高级将官,若是打死他们,必然有擒贼擒王的效果。所以,他不顾身份的差异,越级向罗承鹰请命攻击。

  几日前的长江水战中,作为战船上的炮班班长,他率先使用了先攻击敌船桨手的战术而大获成功,为武锐军全歼张弘正水师立下了大功。罗承鹰和齐硕两人很欣赏这位有创造力的下层军官,便把他提拔成了炮队的队将,直接升了两级。

  所以说这位能在战斗中脱颖而出的军官,对下面的敌军侦骑观察了一会,就判断出那两个家伙是条大鱼,这便向罗都统请战。

  本来这是个好主意,放在平时,不管曾近源是否看走眼,轰他两炮,打得着打不着再看了,起码可以挫一下敌人的锐气嘛。但罗承鹰现在担心的却是,武锐军在这给元军摆下个奇诡的棱堡大阵,元军会不会干脆绕开真州,直接跑去攻击扬州城呢。

  一旦元军越过真州,攻击扬州,就很可能影响那边的大撤退,而且是影响极大的那种。西面元军一旦兵临扬州城下,北面已经后退的元军阿里部就会再拾攻势,向扬州淮安泰州一线合围。淮扬军面要在敌前做长距离的撤退,损失肯定不小。

  这次李庭芝派出武锐军到真州支援苗再成,就是要在真州城下挡住从淮西过来的元军,减少大撤退的背后之忧。倘若元军在真州见到了罗承鹰的这个怪阵,知难而退,撇下真州东进,那他们的任务就算失败了。

继续阅读:第66章 砲炮对决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绝域危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