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齐硕布置的炮火走廊与元军战船鏖战开始的时候,罗承鹰在后队也听到了前面巨大的炮火轰鸣声。现在这个世界,没有后世那些工业化的光电和噪音干扰,前军船队爆发的炮声,毫不费劲就传到了后队。离着十里的距离,那种长管舰炮的爆鸣仍然清晰可辨。
齐硕写在纸条上的意思他已明了,知道齐硕是想凭着他那支区区十艘火炮战船,以一己之力把元军庞大的船队挡住,掩护后队不受元军的侵扰。
可他却明白,齐硕赌的就是元军不知道他舰炮的威力,想着用这火炮头次在战场上的表现震慑元军,让对方知难而退。
可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齐硕手里那支训练程度还很粗疏的舰炮兵,初经战阵,如果发挥不利,炮击效果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或者是元军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损失,用数量优势和齐硕硬怼,时间一长,情势就可能反转。
罗承鹰曾和齐硕商量过,未来如果他们长期在这边帮赵宋复国,两人的分工计划是,罗承鹰负责陆军部队,齐硕则发展并掌握技术要求更高的水军。这次齐硕费尽了扬州的资源,好不容易组建了第一支炮船战队,要是折损在这场战斗,那今后很长的时间内,在两人控制的武力当中,便再不能很快出现一支合用的水军部队了。
按照计划,不久他们很快就会转进福建两广地区,依赖水军的地方很多。可以说,没有这支火炮水军,今后的计划就没有了基础。
蒙元现在的水军,不论从战术能力,还是规模方面,都对南宋居于压倒性的优势,不然也不会有历史上的崖山之败,导致残宋直接覆灭。所以说,齐硕手里的这支火炮水军,才是两人能为赵宋翻盘的关键力量,断不能轻易葬送的。
想都不用想,罗承鹰马上下令,让自己的后队船团中,装备了火炮的战船前出,由自己领着逆流而上,赶去加入前面的水战。而负责运送步兵和后勤军资的船只,则让另一名水师副将马孝敏带着立刻航向北岸,寻找停船登岸的地点,避开可能冲下来的元军战船。
好在宋军的战船大都是车船,即使今天风力不对,也可凭着车叶划水,向着上游快速赶去。这些被挑出来的战船,虽说没有装备加农炮这类的长身管舰炮,但也有数量不少的劈山炮,能在1、200步的距离内,对敌船造成不小的伤害。而且一旦在这个距离内接战,元军船上的弓弩和抛石机并不一定占到什么便宜。
形势正如罗承鹰所料的那样,齐硕的船队虽然利用火炮这种大杀器,在接战的开始,让元军吃了大亏。他的第一轮炮火就让敌人直接损失了四、五艘大船,元军其余计划与之缠斗的船团,被吓得惊恐万状,进退失措,在他面前乱成了一锅粥。许多敌船一时没了主张,不知是上前抢攻,还是赶紧逃脱。
这种乱像又给了齐硕可趁之机,十艘战船二十门炮趁着这机会又开火了几轮,把另外的七艘敌船逐一打残。其中有三艘被直接打碎了船身,已经开始翻沉。
在后面压队的张弘正见前队战船不一会就被某种凶猛的利器打残,震惊了好一会,没了主张,眼睁睁看着前队覆灭。
但毕竟这家伙是经历了长江上与宋军多次水战的胜利者,对现在的损失并不在意。苦苦思索了应敌之策后,他发现宋军的船队的劣势,那就是数量太少,区区十艘战船,虽说有不知名的利器可以远距离拒敌,但毕竟数量有限。还有一种情况便是,对方一轮响动过后,要等差不多半盏茶的功夫,才能再次发动轰击,击灭当面的船只。
精于水战的他想通了敌我双方的优劣势,脑子里立刻就有了盘算。他的船队里还有很多纵火的小舟,完全可以借助数量的优势,以及他处于顺流的速度优势,一拥而上,对这十艘敌船发动敢死攻击。只要这些纵火小船没有在攻击途中被击毁,就有机会贴上敌船,纵火将其烧毁。
再然后,他就可以利用自己战船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一拥而上,跟对方进行缠斗。一旦贴靠上去,利用对方轰击的间歇时间,自己的水手,就能跳帮到对手的船上,用自己擅长的肉搏战打垮敌军。
想罢这方案,他不禁信心大增。他也是个果决的人,立刻命令副将亲自带领纵火船出击,务必烧毁这些敌船,为主力赢得近身攻击的机会。而他自己,则带着剩下的六十多艘战船,趁着火势,猛攻敌人的战船。
齐硕没想到,敌军将领凭着这招完全出于经验的法子,就给他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他的水战炮兵训练完成度远远没有达到期望的水准,再加上20斤加农炮属于原始的前装火门击发火炮,射速根本不足以应付数量庞大的敌船,而且还是轻小快捷的纵火船。
看着江面上密密麻麻扑过来的小船,齐硕也立刻意识到了敌人要火攻他的意图,区区二十门射速奇慢的火炮根本不足以应付。而且目标过小,瞄准不易,且是敌船在快速运动当中,勉力打了几轮,也只击毁了七八艘小船。有两艘还是靠着近失弹砸出的水浪,把小船给倾覆了的。
这局面立刻鼓舞了张弘正,他跟在纵火船的后面,带着大队慢慢靠近。见宋军的火炮一时奈何不了小船,信心立时大增,便给前敌指挥的副将打出信号,要他们不顾伤亡,全力突向敌船。他这边只等小船得手,引燃了敌船,他就要带着主力跟进,靠拢来跳帮攻击。
齐硕一时只能应付迫近到眼前的小船,对后面的敌军主力没有办法分力拦截,勉强靠着船上的二十门劈山炮,对近前的敌船实施拦阻射击。
好在劈山炮属于近距离面杀伤武器,装填速度够快,几炮之中,总能击伤击毁几艘纵火小船,让纵火船一时不能近身。但射击了七八轮过后,劈山炮的铸铁炮管升温很快,滚烫的炮管已经不能继续装填弹药了,只能停下炮击,等待炮管冷却降温。
这下,劈山炮的哑火让齐硕顿时陷入了左支右绌的境地,元军几十艘的纵火船已经迫近己方的战船,且进入了主炮的射界盲区,一时拿这些小船没有办法。各船上的弓弩手自发跑到船舷边,对着元军小船就是一阵箭雨输出,把箭矢射向元军小船。但因为这些纵火船上都装有盾墙之类的遮挡物,箭矢却不能伤得他们分毫。
千钧一发之际,水军副将喊了一声:
“看,我们的船上来了,是罗都统他们!”
齐硕和众人转头看时,便看见武锐军的20余艘车船踏浪而来,船舷两侧飞着白色水沫,显示车船正用最大的航速,直直地冲向元军纵火船的后方,意在冲击敌人的身后。
宋军这边欢声雷动,这时候,正需要用数量来平衡敌人的优势,破解敌军的自杀攻击行动。这些车船此时进入战场,正好插入敌军纵火船的阵列背后,替炮船形成了一条包围阵线。
而元军的纵火船队见了高速插进自己身后的敌船,心中则是一阵哀叹和沮丧。纵火船抵近敌船放火,表面看好像是做敢死攻击,有去无回的样子。实际上,这些小船上的水手,往往都会在撞上敌船,引燃敌船后,便会跳水逃生的,谁也不会憨憨的陪着敌人同归于尽。再说了,他们只要引燃敌船,任务就算完成,谁还愿意白白赔上性命。
现在情况不同了,他们即使引燃他们的目标,一旦跳江逃跑,就会被新来的宋船拦截搜杀,让他们沉尸江底的。后路现在被断了,舍命去攻击炮船的想法就出现了犹豫,纵火船队开始出现了各自行动的情况。
有胆小的,干脆划船闪到一旁,希望避开下游上来的宋船。有的干脆修正航向,想去攻击这些新加入的宋船。另一部分还抱定原先的想法,继续向炮船攻击。力分则散,这下,就让齐硕的船队当面压力大减。
齐硕也理解到了罗承鹰的好意,知道他舍命前来助战的目的,是不想让他独力应付敌军庞大的船队,出了意外。所以他在感激罗承鹰冒死救援的大义之后,马上让副官挂出信号旗,让自己的十艘船启动加速,向上游开进,准备摆脱这些顺流而下的纵火船,直接从侧面冲向元军的大队,阻止这些船对罗承鹰他们造成伤害。
还有就是,他想利用自己船队航行速度快的优势,快速插到敌船队的身后,然后从上游兜回来,和罗承鹰船队形成夹击之势,彻底歼灭这支元军的船队。
元军的主力战船都是棹船,靠划桨前进的话,想要回头迎击自己的兜击的话,就非常困难了。既然罗承鹰把船队带了上来,不妨就以他们为砧,以自己为锤,在这大江上砸碎这支元军船队。
他很确信,在战场上,他和自己的队长有着一种默契和心灵感应,能像以往的任务中一般,相互帮衬,达成战斗目的。就如刚才那样,队长判断出自己双拳难敌四手,会因数量的劣势陷入被动,便主动率队救援。他向上游突击的行动,他也相信队长能猜出他的战役意图,自动承担阻击敌船的任务,让他发挥船快炮利的优势,合力歼灭敌船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