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惊天一战(一)
见龙在玩2025-07-29 09:353,264

  既然决定助战,罗承鹰两人又把对面的元军大营看了一遍。

  通过观察,对面元军大营虽说森严壁垒,像是个张着血盆大口的巨兽,对冷兵器的攻防,都能做到应对自如。特别是在大营后面的田野里,还有一只骑兵作为机动力量,看样子就是在等当面宋军久攻不下,师老兵疲的时候,突然杀出,给对手一个雷霆暴击,一举歼灭宋军的重兵集团。

  这种典型的防守反击战术和布置,对付只能用平面进攻手段强攻的宋军来说,绝对是不能轻易逾越的鸿沟。元军好似算定了这点,承受了两波攻击仍能岿然不动,就等着宋军采取更大的攻势,好让他们失血更多。

  但这在罗齐两人看来,就像摆在面前沙盘上的敌方标识,他们真的能想吃掉那个就是那个。这个时代还没有过立体化的攻防作战,也不了解如何应对这种立体打击的手段,这就是他们出战的优势。

  轮流用望远镜观看了一遍元军的营垒,两人很快就确定了他们要打击的几个关键目标。接下来,便要与姜才商议地面攻势和自己的配合事宜。姜才在旁边也等的有些急了,他几次抬头望着午后的太阳,看得出,时间对宋军不利。

  “将军你看,我认为元军阻挡你们进攻的关键有两点,其一是那两架回回炮,它们可以覆盖整个陆桥,就是你上盾车也抵挡不住它的打击。

  其二,便是站在木柵墙边的弓箭手队伍,他们能够从两侧交叉射击进攻的队伍。不破了这两点,你们的进攻很难短时间内奏效。”

  姜才对此是认可的,先前的两次攻击,就是被元军这两个手段给挡了回去的。有了望远镜,他也更清楚地看到了元军的兵力兵器布置,确认了这两个便是下次进攻首先要应付的东西。

  “还有,那道木柵胸墙的后面,堆着些新土,显然元军在胸墙后面挖了壕沟,目的不外是增加防御的纵深,即使你们能攻占陆桥,攻破胸墙工事,他们也能凭着壕沟拖住你们的攻击步伐。

  而如果这时候,你们攻进去的兵力足够多,被粘在这道壕沟防线前面,我想,元军放在营寨后面的骑兵,就会发动反击,从两侧迂回你的身后,前后夹击,重创你们。”

  姜才闻言,再次举起望远镜,在罗承鹰说的地方仔细观察了一下,又在看看元营后面影影绰绰的骑军马队,就像看到了一条蛰伏在地上的蟒蛇,倒吸了一口凉气。

  先前他还只以为,元军把马队调出营,只是因为骑兵在防守中作用不大,还可能平添累赘的原因。现在经罗承鹰这么一分析,才觉得阿术这次是下了大赌注,想要一口吃掉他,居心阴狠如此!

  “你看到对面的望楼了吧,就像我们这边一样,这时候能上望楼上去的人,一定是元军战场指挥官,起码也是负者观察和指挥的军官。我们出战,第一个目标就是他了!”

  罗承鹰开始给姜才讲述自己的计划,他把首个打击的目标就定在对面的望楼。作为特种兵,如果出现实施斩首作战的机会,他是绝对要先发制人的。

  “此计大妙,看对面的望楼上,必是敌军主将!你看那往楼下竖着的旗帜,一柄上面绣着‘刘’字,另一柄则是五色捧日旗,必定是鞑子的大将,才有这形制的旗帜。只是我看不清到底是谁,但一定是指挥作战的将领无疑。

  擒贼先擒王,两位壮士若能击杀那两名元酋,定能让元营大乱不止,我等正好趁机突进,攻入营垒。如果时间够的话,等我全军进了营垒,外面的骑兵也奈何不了我们。”

  姜才对罗承鹰的斩首方案很是叫好,他也是有急智的人,想到了全军进攻,将营垒中的元军守兵全歼或者赶出去,再来个鸠占鹊巢,给元军骑兵也来个据城反击。

  “我的意思是,我第一步先轰击望楼上的敌将,打乱他们的指挥系统。然后我再攻击那两架回回炮,得手后扫射胸墙后面的弓箭手,最后帮你们炸开栅门。如果我们做到了这点,你们就放手攻击,全力突入元军大寨。如果不成,则取消攻击,退回原地列阵,迎击元军骑兵。

  所以,你们在地面上跟我做这样的配合,一是按将军意思,准备全军突击。而且要多带些越壕的木板跳板之类的,一旦攻进元营,则全力往四周突击,撕碎敌军有组织的反击。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你们要在地面摆出大的阵势,把动静闹得越大越好,这样就能把望楼上的敌将吸引在那里不得动弹,这样就能保证我们首先斩首成功。”

  姜才虽说第一次听到什么系统、突击、轰击、扫射和斩首之类的新名词,但结合这时的语境,他也是明白个八九不离十。罗承鹰这套方案,也正合他意。本来宋军对于对面元军的回回炮和弓箭手就没有办法,如果两位能在天上摧毁他们,剩下攻营拔寨的功力,他相信自己的部队还是有的。

  三人计议停当,都下了楼车,分头安排进攻准备去了。

  重头在姜才这边,要调动几万人的军队,安排进攻的顺序、战术要点和关键,以及其他的细节,够他忙不少时间的。不过好在宋元之间的全面战争从蒙古人围攻襄阳算起,已经有了差不多快十年的时间了,宋朝的军队在这两年基本都处于临战状态,训练量的加大也使的宋军的敌前动作很熟练,不一会便重新列好了军阵,全部一字排开,攻击的锋矢直接对着那条陆桥。

  罗承鹰和齐硕两人的准备工作倒还简单,只是检查一下装备和武器的状态,以保证它们可以使用。

  他俩惊奇地发现,穿越过来,竟然没有消耗多少汽油,油量还足够飞行400公里左右。后座枪架上的美制M19榴弹机枪几乎没有使用过,弹药还有好几箱放在座位下面。这可是他俩空中攻击的主要武器,检查了一遍,确实完好无损。

  另外就是刚才齐硕使用过的机枪,刚才只打了一个弹箱200发,也还有好几箱机枪弹没用。面对冷兵器时期的军队,即使是小口径的机枪弹,也比什么弓箭要好使的多。

  大半个时辰过后,进攻的宋军也摆好了大阵,足足三万多人排成整齐的队形,各执兵器,目光炯炯地看向前方。

  之所以这么来了精神,是因为姜才让各部军官告诉士兵们,等一下,将由那两位飞天壮士先去击毁那两门可恶的回回炮,驱散弓箭手,为他们打开进攻通道。他们只要埋头往前冲,就能冲进元营。

  杀鞑子,抢粮食!

  没有什么比粮食更能让捱过饥饿的军队产生冲天的战意啦,大多数人宁愿战死,也不愿意再退回城去活活饿死。今天一战,粮食就在前面,还有飞天的神侠助战,每个宋兵心里都信心大增,渴望着快点开打。

  在令旗的招动下,宋军大队开始整步前进,踏步声,刀枪兵器的碰撞声,马匹的响鼻声,车轮的粼粼滚动声,汇成一种震慑大地的声浪,伴着军阵的前移,也飘到了对面元军营垒当中。

  元军营地靠北面胸墙壕沟的后面,同样也立着一座望楼,上面同样立着两位将军,正在手搭凉棚,向北面宋军的军阵瞭望,脸上却露出掩不住的笑意。

  刘垣是个只有二十七八岁的汉军将领,本人虽无出色的战绩,但却是被忽必烈恩荫特旨,承袭了乃父刘整的骠骑卫大将军衔,统领刘家军的青年将领。

  说道刘垣,就不能说他的父亲刘整。

  刘整原是南宋的骁将,一直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常年和元军对战,战功显赫。但因为受当时的主持四川、荆湖战局的吕文德压制迫害,最终率泸州地区军民降元,做了大宋的叛臣。

  刘整降元后,便把对吕氏军事集团私怨,转化成了对南宋朝廷的仇恨,几次劝说忽必烈全力攻宋,并建言从南宋的防线中部襄阳入手,撕开南宋防务。并且为了准备这次南侵,刘整还为元庭训练了一支出色的水军,在侵宋战争中一举歼灭襄阳守军和来援的宋军,算是为元庭立功卓越。

  襄阳破城后,这汉奸之前在南宋的仇人吕氏诸将帅,也先后做了叛臣,降了元。元军征南元帅伯颜为了利用吕氏集团的人脉,招降长江沿线的地区,对于刘整便采用压制的办法,免得两方争宠,坏了他征南大计。刘整是个小心眼的人,自认为灭宋自己居功甚大,今天又因为吕氏,自己被压制,不能竞得全功,竟在一年前忧愤而死了。

  刘整的军队,便按照元庭的成法,父死子继,便交由其长子刘垣统带。因为刘整的军队根基是随他在泸州降元的汉军,善于守城,这次便被阿术调来,替换史弼,承担了据守扬子桥军城的任务,算是发挥他们的所长了。

  刘垣虽然也是一员悍将,但在接替乃父统兵之前,只算是将,而不是帅,大战的经验缺乏。为了不让自己精心设计的这个计谋破败,失去了这次聚歼淮东宋军的机会,负责淮东南路作战的元军统帅阿术,便在头天夜里,便赶到扬子桥大营,亲自督战,顺便为刘垣压阵。

  此刻,阿术就站在望楼上,手扶栏杆,一脸奸笑地看着对面的宋军整队来攻。他已经在扬子桥周围布下了一个天罗地网,要等到宋军久攻扬子桥不克,失血过多的时候,让扬子桥营后的史弼军,以及西北和东北两处元营的战兵尽出,实施向心攻击,彻底击灭姜才的大军。

继续阅读:第7章 惊天一战(二)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绝域危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