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把那个姓夏的给我找回来,让他把他的兵找回来,给我守好营地!”
这条命令显然无法办到,夏泽孙那厮一打起来就没影了,孙集康不敢违逆忽罗剌斯,只得领命下去,派人去找夏泽孙。
忽罗剌斯好像也知道,这时候他的命令很可能没有结果,眼下坚守营地,保住蒙古骑队的实力才是急要的。遂命令部属,收缩到营地一角,把马厩护在身后,建立防线。若宋军攻进来,则以白刃战与之周旋,尽量拖到天明。
他的意思是,一俟天明,蒙古人就可以乘上战马,是战是走,那就由自己看情况定了。反正淮西军现在靠不住了,等到了天明,他的蒙古骑军先顾着自己再说。
蒙古人这次侵宋,出动的兵力达到20余万,其中蒙古真正的成建制骑兵部队,就只有三支。原因吗,主要是中国南方水网稠密,地形破碎,不利于大规模骑兵机动作战。二来,蒙古内部的内乱,让忽必烈把骑兵主力都放在了漠北西域一线,抵抗海都的东进。
所以忽罗剌斯这支完整的骑兵万户,可是到现在硕果仅存的一支。先前阿术带到江南的那支,在扬子桥作战时,被罗承鹰两人在天上轰了一通,死伤了一部分,也被吓得没胆在淮扬作战了,便撤回了江南休整。北路博罗欢带来的一支骑军万户,在夏贵未降元之前,和夏贵部打了几仗,也有损失,在迫降夏贵部后,便撤回了陕西关中整补,准备参加对西北的用兵。
忽罗剌斯的这支骑军,先前在荆湖地区纵横驰骋,灭敌无数,还未受多大损失,算是元军中的精锐主力。所以忽罗剌斯很在乎,可架不住营外面的罗承鹰也很在乎,非要灭之而后快。
元军骑兵的威势他可是亲眼见过的,在天上看,也像一股蓄力充足的山洪,浩浩荡荡的,有着骇人攻击力!现在能把一支蒙古骑军堵在营地里,失去了骑兵本该有的机动和冲击优势,把他们变成一支普通的步兵部队而已。此时不灭了他们,更待何时!
几轮炮击过后,最先表现出不堪的是淮西军。本来今天白天就被火炮这大杀器给吓破胆了,窝在营里又被一顿炮火招呼,顿时全军就崩溃了。他们先是在营地里乱窜躲避,可宋军的加农炮能打穿整个营寨,所以淮西军士卒们认为营寨再不是安全的地方了。
受不了炮火带来的死伤和恐惧,有些淮西军士卒开始扒开营寨的栅栏围墙,向四周突围。他们不敢走营外的大道,只走没有道路的地方,很多人还为此掉下了自己挖的陷阱里。
一部分走大道突出来的淮西军,受到了劈山炮猛烈的射击,狭窄的道路上登时死伤枕籍。这更增添了营内的骚乱,最后这些淮西军不管不顾扒开更多的营栅,直接踩着同伴的尸体,爬过陷阱,向夜暗的旷野跑去。
武锐军全军的战兵也只有5000不到,只能守着主要大道和能通行人马的地方,布置阻击线。但这无疑让他们的包围网成了筛子一般,对于爬过陷阱区的淮西军士卒,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跑出拦截线。后面能有多大的战果,也只能寄望后面布置的真州军的作为了。
不过,元营跑了淮西军,也给罗承鹰一个机会,那就是攻进营区,直接找蒙古骑兵厮杀。对此他还是有一定信心的,汉民族这种农耕民族自带的纪律性和协作本能,放在步战领域,也不是能轻侮的。
况且,他的武锐军是效仿后世明代戚家军的方法训练的,更讲求小团队班组作战和配合。真到了和蒙古人打步战,很大可能会复制戚家军的辉煌。蒙古人现在只有弓箭技术高于自己这一项优势,但自己有劈山炮和手榴弹,杀伤力更甚对方。他可没听说过,在战争史上,弓箭能打败火炮热兵器的例子。
一念至此,罗承鹰立刻下令,让裨将通知后面的真州军,让他们阵线前移,接替武锐军的防线。同时让武锐军全军起身,编组成近战模式,抬着火炮,进入元军营地,近战歼敌。
武锐军的训练大纲,很大的部分都是班组小分队作战和队、部迫近攻防战术。听了命令下来,各组、班、队、部、将、团各级很快完成攻击编组,沿着大道,鱼贯进入元营。
看着从营门口进来的武锐军,那些还没来得及跑出去的淮西军士卒,见了杀气腾腾,一脸肃然的武锐军,立刻吓得回头就跑,引来营中更大的慌乱。武锐军行进时“踏踏踏”的迈步声,成了一曲摧魂破胆的鼓噪,吓得沿途元军纷纷闪避。
全军的掷弹兵被编在了前队,这些掷弹兵左手持盾护住后面,右手拿着手榴弹,随时能在盾牌后面插着的火折子上点燃导火索,扔出去炸人。再后面是近战步兵,三人一组,三组一班,作为肉搏战的主力,等掷弹兵的攻击打乱敌人阵型后,直接卷入敌群,近战杀敌。同时,这些跟在后面的肉搏兵,也保护前面的掷弹兵,不被侧后出现的敌人给偷袭了。
再之后,是拉着劈山炮的炮组。劈山炮安放在两轮的轮架上,几十斤重的劈山炮轻轻松松就能在战场上转移机动。这是对抗蒙古人弓箭兵器的,也是营寨里拆帐篷洗地的大利器,那里有蒙古人的人堆,哪里就是它的炮击目标。
其他的大队步兵和霹雳炮队,跟在前队的后面,浩浩荡荡杀进元营,像一条巨蟒,循路攻向元营中央地区。途中又分叉为许多这样的攻击组合,各兵种之间保持了紧密的配合,缓慢却有力地席卷沿途的残兵溃将。
罗承鹰自己也全身披挂,面甲遮面,成了一位战兵。他手提一柄斩马刀,被曹成领着一队卫兵护着,杀气腾腾跟着大队,向营地中央杀将过去。
罗承鹰本就是后世特战兵,营养和科学有序的锻炼,让他的身体比这个时代的人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力量和灵活性上,不输当下的勇将,习武练刀,自不在话下。就是对冷兵器使用生疏的问题,也能通过刻苦训练克服的。
而且,这家伙腰里还偷偷别着一把92式9毫米自动手枪,真要打不过对方的话,他心里早就有计划,那就是闪开身,给对方一枪便是了!
他今天就有亲自手刃敌方大将的想法,给自己涨涨威风。平素他都是在后面指挥布阵的,很少在阵前露面,所以,他认为,这不够完美,不能更大程度引起官兵们的敬服爱戴。
蒙古兵按照忽罗剌斯的命令,据守在各个帐篷里,躲在里面向外面的武锐军射箭,借此消耗武锐军。不过他们今天遇到了掷弹兵,算是倒了大霉了。
掷弹兵的盾牌本就很大,是面长方形立盾,弧形的木盾上还蒙了层薄铁皮,防箭效果不错。面对元军射来的箭矢,掷弹兵只要躬下身子,就能把身子差不多都藏在盾牌后面,带着同样装备了盾牌的步战刀盾手,弯腰躬身,跑到投掷距离以内,点燃手榴弹,扔进帐篷内。
在帐篷这种近乎密闭的空间里,手榴弹的威力被放大了一两成,爆炸的破片和铁珠在帐篷里翻卷激射,血洗了整个空间。蒙古弓箭手被炸的尸身碎裂,死伤一片,没死的也被震的发晕,耳鸣眼迷,恍恍然不知身在何处。
武锐军有了火器的加持,把这场近战打成了训练课一般轻松。他们用手榴弹逐个清理蒙古军据守的帐篷,把幸存的蒙古兵赶到后面的帐篷区。面对集结起来准备反攻的蒙古兵,又给他们上一道炮火大餐,轰得他们死伤一地。
看着就这么轻松地摩擦蒙古人,虽然自己也难免有死伤,但武锐军豪迈之心大增。这些人可都是祖父辈就和蒙古人结下仇恨的北人子弟,利器在手,对手又这么不堪一击,每个人都想到的是,是到了给父祖辈报仇的时候了!
他们就像一台咬合精密的杀人机器,沿途扫荡了一切阻挡在面前的鞑子,让他们死伤无数,殒命当场。复仇的快意让军士们根本就不用动员,无畏又不知疲倦地杀入元兵当中,猛砍猛刺,扬起泼天的血雾,洒向地面。
这些北地汉人的子弟,此刻陷入了近乎癫狂的状态,把几代人积累下来的滔天恨意,变成手中挥舞的刀枪炮矢,向那些蒙古人肆意挥洒。这刀枪入肉的声音和炮火的爆鸣声,又成了恣意的快感,撩拨着他们战斗的疯狂劲头,几乎不能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