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敌后抵抗军
见龙在玩2025-07-28 18:352,701

  罗承鹰的主意让他想到了北宋靖康之变后的太行“八字军”,这也是一支当年活跃在金军占领区的敌后抵抗武装,声势最大时,部众达40万,最后不还不是早早就败亡了。

  当然其中的原因,有高宗皇帝耽于偏安,不思北伐,让其孤立无援的客观成分。也有敌后战争艰苦异常,时间一久便会内部萌生消极意识,最后叛降丛生,走向失败的内部原因。

  “相公岂是能轻易诓骗的,偏师自然人数不多,以弱敌强,他们能有甚作为。这法子若被相公识破,岂不让我等在他面前失了信!”

  曾勖想都没想,就对这个违背李庭芝主张的方案出言反对,但这句话也反映姜才等人的担心。

  “怎的没有作为?打游击啊,以敌后游击战打击蒙元,让这里随时陷入战争当中,抗役抗税,阻止蒙元在这里施行的一切统治行为,增大他的统治成本,也是一种对敌战争的手段。同时让淮扬百姓对国家始终保持信心,凝聚民意,最后再取得胜利,赶走这片土地上的蒙古人,难道不是大作为!”

  对于大家的担心,罗承鹰给予了解释。再一想,这时代确是没有游击战的概念。史书上说,宋亡于元后,确实在福建和四川等地,还有一些坚持抗元的军民,至死不降,气节堪称忠义。可那也没有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对于动摇蒙元统治的作用微乎其微。

  可罗承鹰讲的敌后游击战,是后世的游击战法,是根植在广大民众当中的那种灵活的敌后抵抗作战。不以城池地域得失为紧要目标,而是以消灭占领军有生力量,消耗其统治成本为目的的战法。

  接着,罗承鹰和齐硕两人不得不对这帮将领来一次科普,和他们讲解游击战的政治、军事意义,以及编制、战术要诀,以及深入百姓,切实爱民护民的的关键点。甚至把游击战的十六字诀都照搬过来,才让这些人对游击战有了粗浅的认识。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这似乎是流寇做派吧?”

  曹安国几人嘴里念叨了几遍十六字诀,恍然间好像明白了什么,但又觉得不齿。姜才也是如此看法的,他点着头,拿眼睛看着罗齐两人,觉得这种打法也不算高明。

  无奈,两人又费了一番口舌,把十六字诀掰开揉碎,再讲解了一遍。牵涉到怎样动员民众,获得民众支持,还做了特别的强调。声言,这是敌后游击战的根本基础,没了这个基础,便没了战场信息的获取和帮助,也没了军队的人力物力方面的补充。

  游击战法的关键就是不按敌方的意愿去打仗,讲究的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用非对称的方法,让敌军目的始终无法如愿。十六字诀也仅是表示在战略战术上采取与敌相反的思路方法,让战争的形态走入我方擅长的方面,造成我方对敌方在兵力、地形和时间上的优势,并最终消灭敌人。

  牵涉到其中的人员编制,联络通讯,兵力聚散,生存发展,乃至兵器配备等,都是很有考究的,不是那种啸聚山林的莽汉可以玩的出来的,要有一套精密的运筹和协调才行。

  几位听了两人的这番讲解,才知道,这游击战原来是如此高深的战法,远比两军列阵旗鼓鲜明的对打来得更复杂,更考人智虑计谋,不觉间咋舌不已。曾勖听了眼睛却是闪出晶亮,兴奋地看着两人,高声叫道:

  “此法甚妙,甚妙!

  若是能保留这淮扬根本之地,我愿领军留下,做这游击军。一来替国家保留复兴元气,二来替李相公全了爱民之义!你们大家便尽可退往南方,与敌周旋,这也算我曾勖尽了同僚之谊,是吧!

  不过,我虽年少从军,军阵当中出入也有十余年,但却不谙这游击战法,恳请两位将军教我,不吝指教才行。”

  曾勖的话让大家一阵振奋,罗齐两人和姜才振奋的是,留在敌后作战,非常需要将领官佐的坚强毅力,这曾勖就很符合这种要求。作为李庭芝的亲信部将,年纪轻轻就被委任统领一军,自然在品格和能力上是得到李庭芝认同的。

  若是曾勖肯留下,李庭芝便能将淮扬一地放心交予他手,自己带着大军转进福建两广,如此,几人谋划的经营南方的策略就能实现。

  至于曾勖要求的敌后游击部队的训练问题,这对于罗齐两人来说,也不是难事。两人本就是特战队出身,特种作战和敌后游击战本就是相似的一种战争行为,战略和战术上有着许多的相通之处。甚至说,在纯战术层面,特种作战还是在游击战的战术上提炼升华而来,帮曾勖训练兵卒,整编部队,那都不在话下。

  而且,曾勖的要求还引发了罗承鹰的进一步思考,宋军主力转进到福建两广以后,可能也要以游击战的战法作为先期的战略战术,避实击虚,打击入侵的元军。如果是这样,不如把武锐军和曾勖的部队进行合练,对两个方向上的作战部队的战术转型,都能预先做个铺垫。

  他把这种想法和姜才说了一下,获得了姜才和齐硕几人的同声赞同。

  姜才和蒙古人打过许多仗,宋军现在是陆战,水战皆不敌元军,没有办法破了元军骑兵的长期优势,居然又在水战上也被元军比了下去,他真的是忧心如焚,有些病急乱投医的心态。今天两人提出的游击战,让他看到了破除元军优势的些许希望,既然有胜利的可能,他便给予了肯定。

  曾勖是个有做李庭芝死士觉悟的人,见两人把敌后游击战说的如此了得,一则是功业心的原因,觉得自己可以如此建功立业,不失为一条可行办法。二则是替李庭芝着想,觉得他的李相公应该远走南方,领导全国的抗元大业,才与他的身份官位相符。既然大家分析了,继续坚守淮扬是条死路,他自然不希望他的恩公折在这里,错过了中兴宋室的大功了。

  只有自己留下来,在淮扬继续与鞑子战斗,搞这个什么“敌后游击战”,那李庭芝就有了出走的台阶,将淮扬这边的事托付给他就是了。如此,别人也不能以此责怪李庭芝丧失国土,畏敌避战了吧。

  想明白这层道理,曾勖端起酒碗,满心满意敬了两人几大碗,千恩万谢几番,以此感谢他们保全李庭芝,保全皇宋朝廷的这份心思。旁的人也看到了说服李庭芝撤退的希望,也纷纷端起酒来,敬曾勖,也敬罗齐两人,曾勖很快就有些不胜酒力了,微醺着拉着两人的手不肯放开。

  姜才干脆提议,就以罗承鹰刚才的两军合练的方案,写出一个条陈,呈报给全皇后和李庭芝,请求他们批准。批准扬州大军中预先组建留守游击的部队,事前进行训练和装备编制的调整。

  为了让大军转进后,能适应新的军事环境和战争条件,左右中后四军的官佐,都要选拔一批,进入武锐军和曾勖前军的合练军中接受培训,让大军尽快熟悉今后以火器和游击特种战为主的新战法。

  众人尽都赞同,在座的曹安国调任了左军统制,曾勖调任前军统制,牛显宗还是后军统制,加上罗齐两人今天接任武锐军统制,基本可以说,扬州大军的一半主官都在此,他们的意见,全皇后和李庭芝也会重视的。

  既然前军与武锐军要合练,曾勖提议,干脆在扬子桥军城的后面,再立一营,即可从后面策应扬子桥的牛显宗部,又可拱卫扬州城,在南线震慑元军。同时也可让两军合营整训,尽早完成训练任务。

  对此,姜才也采纳了这条建议,吩咐慕客一并写到奏疏当中。

  计划好这些,众人才放下公事,继续开怀畅饮起来。

  姜才见大家都在高兴当中,便朝一个亲兵使了个眼色,那亲兵点头,转身去了。

继续阅读:第41章 姜公子也好百工杂学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绝域危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