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对外交往论述
庐上雁2022-03-18 17:432,716

  林正秋的杭州对外交流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南宋时期的佛教文化交流、饮食文化交流与南宋朝廷的对外交往三个方面,较重要的论著有《中国与亚洲诸国交流史》,论文类有《古代浙江与日本佛教交流》、《东渡日本的浙江古代名僧》、《元代浙江与日本的佛教文化交流史》、《南宋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中国古代食品东传日本史述》、《浙江林净因是日本馒头始祖》、《南宋杭州的对外交流》等(注1)。

  林对于浙江的对外交流研究,由来已久,一九八一年在《杭州商学院学报》上刊载论文《试论古代宁波海外贸易的发展》就见端倪,这是他第一篇关于浙江对海外贸易往来研究的论文。明州,也就是今天的宁波,为古代浙江对外交往主要口岸之一,尤其是对日本、韩国交往。一九九八年,他主编的《中国与亚洲诸国交流史》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此书将他几年来吴越国、南宋以及后来的官府、民间对亚洲诸国的交往研究与相关论文整理汇编成册。

  与日本的佛教交往

  他在论述中,以中、日二国之间佛教交流内容居多,采用地方志上收集的材料与海外汉学专家的相关论文,加以评析,特别注意到了日本学者《日中文化交流史》(木宫泰彦着/商务印书馆出版1980年版)的观点,并选取了几个浙江与日本交流最频繁的地方,诸如,杭州、宁波、天台山、余杭径山与日本的佛教文化交流;京城临安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明州(宁波)海港城市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他记述了中、日民间交往与僧侣往来,浙江东渡日本的有鉴真、义真法师等;

  日本来浙有最澄、圆载、然、寂照、湛慧、道佑、敬念、院豪、成寻等高僧。

  林着重介绍这三个地方,因为南宋时期,明州是对外交往的重要口岸,宁波寺院与天台山诸寺与日本寺院往来相当密切。

  杭州是南宋的都城,寺院多,有着相当浓厚的佛教氛围,宁波与杭州的政经、文化与佛教对外相当开放。他按寺院分别记述了余杭径山寺、杭州灵隐寺、净慈寺、天竺寺、护国仁王寺;明州的阿育王寺、天童寺与天台山的国清寺等与日本的宗教交流。

  “绝艺渡东海,梅妻鹤子得传人”

  林对于饮食文化交流创作重点放在日本,记载了南宋的豆腐、馒头、面条、饺子、环饼、薄脆饼、柑桔以及梅干、屠苏酒、粽子等传入日本的经过。

  特别记述了林和靖后代到日本传授馒头制作技艺的事迹,还有一个小故事:

  一九八六年,杭州市长钟伯熙到日本访问,有日本人自称林和靖后裔,邀请钟市长到家做客,钟听到,奇怪了,书上不是说,林和靖是“梅妻鹤子(注2)”吗?那来后人?

  这个日本人,川岛英子取出了世代传授的家谱,家谱上确切地写着,这个家族第一代到日本的先祖叫林净因,为林逋(和靖)后代。

  林正秋根据川岛英子提供的家谱以及他的口述,记录了中、日二国间的一段饮食佳话:正平五年(1350)三月,林净因乘坐商船跟随来普陀学佛的日本名僧龙山地到了日本。

  他们在博德起岸,后来林净因定居奈良,改姓盐濑,以制作中国馒头为生。他将中国馒头的菜肉馅子加以改良,按日本僧人口味改为豆沙素馒头,并在馒头印上红字“林”作为标记,以示不忘先祖。此细沙馅子的素食甜馒头,不仅受到僧侣欢迎,也为百姓所喜爱。

  日本天皇闻讯,特地请林净因到宫中制作馒头。

  天皇听说林净因尚未娶妻,特别将一位宫女许配给林净因。

  结婚时,林净因特地制作了许多馒头,分赠邻里乡亲,作为喜庆礼物。自此,日本百姓就把细沙馒头作为婚礼吉祥物,一直流传至今。

  林净因的第七代世孙林宗二继承祖业,制作馒头,并编纂一本书,叫《馒头屋本节用集》,将先人制作馒头的经验加以总结,成为传家宝,也成为日本饮食史的重要著作之一。

  一九八六年,日本林神社的川岛英子到杭州祭祖,请求在西湖边立块碑,筑净因亭,旁立一米高太湖石,竖书“林净因纪念碑”、“日本馒头制作创始人盐濑始祖”二行字。

  亭柱有柱联,“孤屿照栖霞,疏影暗香留处士;绝艺渡东海,梅妻鹤子得传人。”

  亭正前方石上镌刻了林净因东渡日本,传授制作馒头的故事,这个故事成为中、日二国民间交往的见证与佳话。

  与亚洲诸国的交往

  林对浙江与亚洲诸国交流的研究成果较多,尤其是南宋时期,临安作为一个大国的都城,已经与日本、高丽、安南、占城、大理、真腊、三佛齐、大食等国家有了交往的历史。

  杭州,一个我国的古老海港城市之一,北宋时已经和广州、泉州、明州并列为我国的四大海港。宋室南渡,定都临安后,杭州成为十二、三世纪的一个亚洲大都会,也成为亚洲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在林的著作中,从南宋时期杭州江、河、海(注3)的航运繁盛及港口建设进行分析,杭州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交通的中心,北可以经江南运河到达扬州直至淮河,南可以经钱塘江航线到闽赣皖粤等地,过仙霞岭又连接长江航运与陆上驿道到达川蜀两湖等地;海上有明州(宁波)等口岸与亚洲远至阿拉伯国家相互间的联系。

  在他的《南宋杭州与亚洲诸国交流》中,根据史实,一一作了交代与分析。

  前瞻性研究

  二0一八年,市委提出,将杭州打造成国际旅游文化名城,。

  林听了,非常兴奋,说道,根据我多年的研究,早在南宋,欧洲正处于中世纪的黑暗时期,杭州就已经成为一座世界文化名城了。他引用了国外学者的权威研究(注4),将十二、三世纪欧洲各个主要城市的规模、人口、科技、文化,方方面面,与南宋都城临安作了对比。

  证明了杭州早在古代、早在西方文明初期,杭州就已经迈入世界文化名城的行列。

  他撰写的《十二、三世纪世界名城-杭州》一文,将南宋时期,我国对外交往,以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形态,方方面面,作了详尽研究分析。

  注释:注1,《中国与亚洲诸国交流史》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年版;《唐宋时期浙江与日本的佛文化交流》(杭师院学报/社科版1997年);《元代浙江与日本佛教交流》(《杭师院学报/社科版》2002);《东渡日本的浙江古代名僧》(《中国与亚洲诸国交流史论文集》2002年)《元代浙江与日本的佛教文化交流史》(《杭师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南宋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杭师大学报社科版》2000年)、《中国古代食品东传日本史述》(《杭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年)。

  注2,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清高或隐居。宋代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终生不娶,人谓“梅妻鹤子”。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二》:“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注3,江、河、海指,江,指钱塘江;河,指江南运河;海,指明州港、杭州港对外海运。

  注4,法国汉学家谢和耐(JacquesGernet)著《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谢和耐(1921-2018),法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从事中国社会文化研究,著述丰硕,有《中国社会史》、《中国与基督教》、《中国五-十世纪寺院经济》等(摘自网络)。

继续阅读:茶酒文化研究与实践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